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202章 沈家门捷传捷报 东海上再布新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2章 沈家门捷传捷报 东海上再布新防

肃清沈家门的硝烟还未散尽,正午的阳光已将滩涂的泥泞晒得微微发裂。戚继光刚清点完战利品,就见阿海捧着那盏渔灯跑过来,灯架上还沾着几星红树林的碎叶。“将军,你看!”少年举起渔灯,眼底亮得像盛着海面的日光,“现在不用等天黑,渔灯也能亮着了!”

戚继光接过渔灯,指尖触到竹编纹路,忽然想起桃花岛地窖里的余温。他正要开口,远处海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是刘显带着援军赶来了。“将军!”刘显翻身下马,手里攥着一份染了墨渍的军报,“方才收到温州卫传来的急信,说玉环岛上发现倭寇踪迹,人数约莫两百,还掳走了十几个渔民!”

俞大猷闻声走来,接过军报扫了一眼,眉头顿时拧起:“松浦隆信已死,玉环岛的倭寇必是他的残部。这些人惯会流窜,若不尽快清剿,怕是又要在岛上筑巢。”戚继光低头看着海图,手指从沈家门划到玉环岛,指尖停在两座小岛之间的海域:“这里是‘乱礁洋’,暗礁密布,大船难行,倭寇若躲进那里,搜寻起来会很麻烦。”

“我去!”阿海忽然开口,攥着渔网的手指紧了紧,“我跟着爹去过玉环岛,知道乱礁洋里有一条浅水道,涨潮时能走小划子!”戚继光看向少年,见他眼神坚定,不似玩笑,便点头道:“好,那你跟我走。俞将军,你留在这里安抚百姓,清点物资;刘将军,你带两百兵士驻守沈家门,防止倭寇回窜。”

安排妥当后,戚继光带着阿海和五十名兵士,登上五艘加固过的小划子,朝着玉环岛方向驶去。刚驶出沈家门,就见海面上飘着几具倭寇的尸体,旁边还翻着一艘小船——想来是昨夜逃窜时翻了船。阿海划着船桨,忽然指着远处一座小岛说:“将军,那是‘青屿’,过了青屿就是乱礁洋了。”

戚继光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青屿上光秃秃的,连棵树都没有,只有几块巨大的礁石立在岸边。“大家小心,”他高声道,“乱礁洋暗礁多,都跟着阿海的船走!”兵士们齐声应和,紧紧跟在阿海的船后。

行至乱礁洋,海面果然变得凶险起来。一块块暗礁像獠牙似的露出水面,海浪拍在礁石上,溅起丈高的水花。阿海眯着眼,盯着海面的波纹,忽然喊道:“往左拐!前面有暗礁!”戚继光立刻下令,让兵士们调整方向。刚拐过弯,就见一块巨大的暗礁横在前方,若是再晚一步,恐怕就要撞上去。

就这样,在阿海的指引下,小划子小心翼翼地穿过乱礁洋,渐渐靠近玉环岛。远远望去,只见玉环岛上浓烟滚滚,隐约能听到倭寇的呐喊声。“将军,”阿海压低声音,“倭寇把渔民关在岛上的祠堂里,祠堂旁边有个小码头,他们的船就停在那里。”

戚继光点点头,对兵士们说:“一会儿我带二十人去救渔民,剩下的人跟我去夺船,绝不能让倭寇跑了!”兵士们纷纷点头,握紧了手中的佩刀。

小划子悄悄靠近小码头,只见码头上守着十几个倭寇,正围着一堆篝火喝酒。戚继光使了个眼色,二十名兵士立刻纵身跳上岸,手中的佩刀寒光一闪,倭寇还没反应过来,就倒在了地上。剩下的兵士趁机夺下倭寇的船,将船桨收了起来——这样一来,倭寇就算想逃,也没船可乘了。

戚继光带着二十名兵士,朝着祠堂方向摸去。刚靠近祠堂,就听到里面传来渔民的哭声。“里面的人听着!”一个倭寇的声音响起,“再哭就把你们都杀了!”戚继光使了个手势,两名兵士立刻绕到祠堂后方,踹开后窗,跳了进去。祠堂里的倭寇见状,顿时乱作一团。戚继光趁机带领兵士冲进门,手中的佩刀挥舞着,很快就将倭寇制服。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官军,是来救你们的!”戚继光高声道。渔民们听到这话,纷纷停止哭泣,围了上来,有的还跪下磕头:“多谢将军!多谢将军!”戚继光连忙将他们扶起:“快起来,这里不安全,我们先带你们离开!”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呐喊声——是岛上的倭寇听到动静,赶了过来。“将军,怎么办?”一名兵士问道。戚继光眉头一皱,对阿海说:“阿海,你带渔民去小码头,乘船离开这里!我带兵士们挡住倭寇!”

阿海点点头,立刻带领渔民朝着小码头跑去。戚继光则带着兵士们,在祠堂门口摆开阵势。很快,倭寇就冲了过来,约莫有两百人。“杀!”戚继光大喝一声,率先冲了上去。兵士们紧随其后,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倭寇虽然人多,但官军个个英勇善战,很快就占据了上风。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俞大猷!原来,俞大猷担心戚继光兵力不足,安顿好沈家门的百姓后,就带着三百名兵士赶了过来。

倭寇见官军援军到了,顿时慌了神,纷纷转身逃跑。戚继光和俞大猷率军追击,很快就将倭寇肃清。“景通,你没事吧?”俞大猷拍了拍戚继光的肩膀,关切地问道。戚继光摇摇头,笑着说:“没事,多亏了阿海,不然我们也没法这么快找到倭寇的踪迹。”

俞大猷看向阿海,赞许地说:“好小子,真是个勇敢的少年!”阿海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手里还攥着那盏渔灯。

当天傍晚,戚继光和俞大猷带着兵士和渔民,返回了沈家门。刚靠岸,就见刘显带着百姓们在码头等候。“将军,你们可回来了!”刘显走上前,递过来一杯凉茶,“百姓们听说你们打赢了,都特意做了鱼饼,等着给你们庆功呢!”

戚继光接过凉茶,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他看向阿海,忽然说道:“阿海,你愿意跟着我,一起保卫这片海疆吗?”阿海眼睛一亮,用力点头:“我愿意!我想跟着将军,把所有的倭寇都赶走!”

俞大猷和刘显相视一笑,纷纷点头。夕阳下,沈家门的渔灯渐渐点亮,星星点点地映在海面上。戚继光站在码头,望着远处的海面,心里忽然想起阿海说的话——要让所有的渔灯都亮到天明。他知道,虽然这次打赢了,但东南沿海的倭寇还没肃清,他们的任务还很重。但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有弟兄们的并肩作战,有阿海这样勇敢的少年,他们一定能守住这片海疆,让每一盏渔灯都能安稳地亮到天明。

就在这时,一名兵士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份军报:“将军,台州卫传来急信,说倭寇又在台州沿海登陆了!”戚继光接过军报,眉头顿时拧起。俞大猷和刘显也凑了过来,看着军报,脸色凝重起来。“看来,我们又要出发了。”戚继光沉声道。俞大猷和刘显点点头,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跟你一起去!”

阿海攥紧了手中的渔灯,走到戚继光身边,坚定地说:“将军,我也跟你们一起去!”戚继光看着少年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海面上的渔灯依旧明亮,仿佛在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