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204章 渔灯映海传兵法 暗潮再起藏杀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4章 渔灯映海传兵法 暗潮再起藏杀机

台州卫的渔火刚在暮色里铺展开,戚继光已带着俞大猷、刘显和阿海走进了卫所的议事厅。桌上还摆着百姓送来的鱼干和麦饼,他却径直将一卷泛黄的兵书摊开,指尖落在“水战”二字上:“今日虽截下粮船,可倭寇敢在三门湾明目张胆劫粮,定是摸清了咱们卫所的布防漏洞。”

阿海捧着渔灯站在一旁,听见“漏洞”二字,忽然想起什么,凑到桌前指着海图上一处浅滩:“将军,上月我跟爹去那片海域捕鱼,见着好几处能藏船的暗湾,涨潮时能容下大船,退潮了就躲在礁石后面,从卫城根本看不见。”

俞大猷立刻俯身细看,手指沿着暗湾的线条划了一圈:“这倒是个隐患!若倭寇藏在里面,等咱们的船经过,突然从背后偷袭,怕是要吃亏。”刘显也点头:“得想个法子,让渔民们也能帮着盯梢——他们天天在海上转,比咱们更熟悉这片海。”

戚继光眼睛一亮,忽然看向阿海手里的渔灯:“有了!咱们就用渔灯做信号。”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图样,“寻常渔灯挂一盏,是平安;挂两盏并着,是发现可疑船只;若是三盏成三角,就是倭寇来了,得立刻报信。”

阿海捧着渔灯的手紧了紧,忽然抬头:“将军,我能去教其他渔民吗?我认识附近十几个渔村的人,他们都信我。”戚继光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明日你带着几个兵士,把信号灯的法子传下去。再给每个渔村发两面铜锣,万一渔灯被雾挡了,敲锣也能传信。”

第二日天刚亮,阿海就跟着两名兵士驾着小渔船出发了。他把渔灯挂在桅杆上,每到一个渔村,就跳上岸敲响铜锣,召集渔民们围过来。“大家看,这渔灯可不是普通的灯,”他举起渔灯,声音清亮,“挂一盏是平安,两盏是有可疑船,三盏就是倭寇来了,得赶紧往卫城报信!”

渔民们都围得紧紧的,一个络腮胡的老渔民忽然问:“阿海,要是遇着倭寇,咱们手无寸铁,可怎么办?”阿海从兵士手里接过一把短刀,递到老渔民面前:“将军说了,每个渔村发十把短刀,还有几张渔网——倭寇要是登船,用渔网缠住他们的腿,再用刀砍,保管管用!”

就这样跑了一整天,阿海把十几个渔村都跑遍了。直到夕阳西下,才驾着船往卫城回。路过三门湾的暗湾时,他忽然瞥见礁石后面藏着一艘小船,船帆是深色的,不像是本地渔民的船。阿海心里一紧,悄悄把两盏渔灯并着挂在桅杆上,又从怀里摸出铜锣,轻轻敲了两下。

没过多久,远处就传来了哨船的声音。原来是戚继光担心他,派了俞大猷带着两艘哨船来接应。俞大猷看见两盏渔灯,立刻让船靠过来:“阿海,是不是发现可疑船只了?”阿海指着暗湾:“俞将军,礁石后面有艘小船,看着不对劲。”

俞大猷立刻下令让兵士们悄悄绕到暗湾后面,自己则带着几个人跟着阿海往礁石那边走。刚靠近,就听见船里传来压低的说话声,不是本地口音。“是倭寇的探子!”俞大猷使了个眼色,兵士们立刻冲了上去,把船里的两个人按倒在地。

从倭寇探子身上搜出一张纸条,上面画着卫所的布防图,还有几个渔村的位置。俞大猷把纸条递给赶过来的戚继光,脸色沉了下来:“看来倭寇没打算善罢甘休,这是在摸咱们的底,想找机会报复。”

戚继光捏着纸条,指尖泛白:“他们定是还惦记着台州卫的粮——上次截了他们的粮船,他们肯定想抢回去。”他抬头看向远处的海面,“得赶紧加强防备,尤其是粮船运输的路线,必须派哨船护送。”

可没等防备布置好,第三日清晨,就有渔民敲着铜锣往卫城跑:“将军!不好了!石浦村的渔船被倭寇劫了,还抓了五个渔民!”戚继光立刻带着俞大猷和刘显赶过去,只见海面上飘着几艘被撞坏的渔船,渔灯碎了一地。

一个幸存的渔民哭着说:“倭寇有五艘大船,带着火铳,上来就抢渔获,还把老王他们五个抓走了,说让咱们拿粮食去换,不然就把人扔进海里!”刘显气得一拳砸在船板上:“这群倭寇,真是胆大包天!”

戚继光却忽然冷静下来,看向阿海:“阿海,石浦村附近有没有能藏船的地方?倭寇抓了人,肯定不会走远,说不定就躲在哪个暗湾里。”阿海皱着眉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有!石浦村东边有个‘黑风口’,里面是个天然的海湾,四面都是礁石,只有一个小口能进去,倭寇说不定藏在那儿!”

俞大猷立刻请命:“我带着三艘哨船,悄悄绕到黑风口的后面,堵住他们的退路!”刘显也说:“我带着兵士从正面进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戚继光点头,又看向阿海:“你跟我一起,用渔灯找入口——黑风口的入口窄,雾又大,别撞了礁石。”

阿海立刻把渔灯点亮,挂在船桅上。哨船趁着晨雾,悄悄往黑风口驶去。快到入口时,阿海忽然喊:“将军,往左拐!前面有块暗礁,只有贴着左边的礁石走,才能进去!”戚继光立刻下令调整方向,船身擦着礁石边缘,缓缓驶进了黑风口。

刚进海湾,就看见五艘倭寇的大船停在里面,船边绑着五个渔民,几个倭寇正举着火铳守着。“刘将军,动手!”戚继光一声令下,刘显带着兵士们从正面冲了上去,箭如雨下。倭寇们顿时乱了,纷纷举着火铳反击。

就在这时,俞大猷带着哨船从后面冲了出来,堵住了倭寇的退路。“把船凿沉!别让他们跑了!”俞大猷大喊,兵士们立刻拿起凿子,跳进海里,朝着倭寇的船底凿去。海水“哗哗”地往船里灌,倭寇们更慌了,有的想跳海逃跑,有的则举着刀对着渔民。

阿海忽然看见一个倭寇举着刀要砍向老王,立刻拿起船桨,用力朝着倭寇的后背砸去。倭寇吃痛,手里的刀掉在地上,兵士们立刻冲上去,把他按倒在地。其他倭寇见大势已去,有的投降,有的被当场斩杀。

戚继光快步走到渔民身边,解开他们身上的绳子:“大家没事吧?”老王握着他的手,眼泪直流:“多谢将军!要是再晚一步,我们就真的活不成了!”阿海也凑过来,把一盏新的渔灯递给老王:“王伯,这盏灯给你,以后再遇着危险,就挂两盏灯报信。”

就在兵士们清点战利品时,戚继光忽然发现一艘倭寇的船里,藏着一个精致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封书信,上面写着“下月初三,联合闽浙倭寇,共攻台州卫”。戚继光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看来,一场大战,还在后面等着我们。”

俞大猷和刘显也凑过来看,脸色都凝重起来。阿海捧着渔灯,忽然抬头:“将军,不管倭寇来多少,我们渔民都跟你们一起守!渔灯亮着,我们就不会让倭寇靠近卫城!”戚继光看着阿海坚定的眼神,心里一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有我们军民一起,就算倭寇来再多,也能把他们打回去!”

夕阳西下时,哨船载着获救的渔民,往台州卫驶去。阿海把渔灯挂在桅杆上,暖黄的灯光映在海面上,与远处渔村的渔火连成一片。戚继光站在船首,望着渐渐暗下来的海面,心里清楚,下一场战斗,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