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212章 罪证难达京华路 潮声又起汛堡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2章 罪证难达京华路 潮声又起汛堡危

潮州烽堠的灯笼还未熄灭,戚继光派往京城递送罪证的快马已踏着晨露出发。阿海站在卫所门口,望着尘土飞扬的官道,眉头却未舒展:“将军,沈敬既是严党之人,京城沿途怕是多有他们的眼线,这封罪证能顺利送到御前吗?”

戚继光手中摩挲着那枚“督饷馆”木牌,眼神沉了沉:“我已让送信兵士乔装成货商,避开官道走小路,还备了三份副本,分别送往都察院、兵部和东厂,总有一份能递进去。”话虽如此,他指尖的力道却不自觉加重——严嵩把持朝政十余年,党羽遍布朝野,这封罪证能否冲破层层阻碍,谁也没有十足把握。

三日后,潮州码头渐渐恢复往日生机。阿海正帮着渔民修补被倭寇损毁的渔船,忽然看见卢镗带着几名兵士匆匆走来,脸色凝重。“戚将军呢?”卢镗声音急促,“刚接到探报,泉州府那边有异动,说是有艘官船在近海被劫,船上押送的竟是要送往京城的军饷!”

阿海心中一紧,立刻引着卢镗去找戚继光。彼时戚继光正在查看潮州汛堡的修筑图纸,听闻消息后立刻放下笔墨:“军饷押运路线是绝密,怎么会被劫?”卢镗递过探报:“据幸存的兵士说,劫船的人穿着卫所军服,还持有兵部签发的调令,说是要临时转运军饷去福建北部防鞑靼,等他们反应过来时,船已经被劫走了。”

“假军服,假调令,”戚继光手指敲击着桌案,“这伙人的目的绝不只是军饷。泉州离潮州不过百里,他们敢在这个时候动军饷,怕是冲着我们来的。”他转向阿海:“你再带些人去泉州海域探查,重点留意是否有可疑船只往潮州方向移动,尤其要盯紧那些挂着官船旗号的。”

阿海领命出发,这次他特意选了艘不起眼的小渔船,还让随行兵士都换上渔民的粗布衣裳。行至泉州湾时,海面上突然飘来几捆断裂的麻绳,上面还沾着暗红的血迹。“这是官船上常用的缆绳,”一名曾在官船服役的兵士指着麻绳上的印记,“你看这‘漕运司’的火漆,定是那艘押运军饷的官船留下的。”

阿海让渔船顺着洋流前行,约莫半个时辰后,远远望见一座荒芜的小岛。岛上隐约有炊烟升起,还停着一艘盖着帆布的大船。“绕到岛的另一侧,小心些。”阿海压低声音,渔船贴着礁石缓慢移动,待靠近后才看清,那艘大船的船舷上还残留着“漕运”二字,帆布下隐约能看见成堆的木箱——正是被劫的军饷。

更让阿海心惊的是,岛上竟有数十名身着卫所军服的人在操练,领头的人他竟有些眼熟——正是此前在福州卫见过的、沈敬的贴身随从!“原来沈敬还有同伙,”阿海暗自咬牙,“他们劫军饷,怕是想嫁祸给我们,说我们私吞军饷勾结倭寇。”

他悄悄记下小岛的位置,正准备下令撤离,突然听见身后传来船只划水的声音。回头一看,竟是三艘快船朝着小岛驶来,船上的人同样穿着卫所军服。“不好,是他们的援军!”阿海立刻让兵士划船撤离,可快船速度极快,眼看就要追上来。

危急时刻,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号角声。阿海抬头望去,只见十余艘渔船朝着快船驶来,船头站着的正是潮州码头的渔民。“阿海兄弟,我们来帮你!”先前被阿海救下的船老大高声喊道,手中还举着鱼叉。原来阿海出发前,特意跟渔民们打过招呼,若遇到危险就以号角为信号,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

渔民们驾着渔船横在快船前,有的往快船扔渔网,有的用船桨拍打海面制造混乱。阿海趁机带着渔船全速撤离,待摆脱追兵后,他对着渔民们拱手道谢:“多谢各位乡亲,不然我们今天怕是走不了了。”船老大笑着摆手:“你和戚将军救了我们的命,这点忙算什么!只是那些假兵士手里有刀,你们可得小心。”

当晚,阿海赶回潮州,将探查的情况禀报给戚继光。“果然是冲着我们来的,”戚继光脸色凝重,“他们劫了军饷,再散布我们私吞军饷的谣言,等严党那边再添油加醋,就算罪证送到京城,皇上也会先怀疑我们。”卢镗在一旁急道:“那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

戚继光沉思片刻,突然看向窗外:“潮州汛堡还在修筑中,那里囤积着不少粮草和建材,若是汛堡出事,潮州就危险了。”他立刻下令:“卢佥事,你带人加强潮州城的防卫,尤其要看好粮仓;阿海,你去汛堡盯着,务必确保修筑顺利,同时留意周边动静,防止有人偷袭。”

次日清晨,阿海带着二十名兵士前往汛堡。汛堡建在潮州城外的小山丘上,能俯瞰整个近海,是潮州的重要防御屏障。此时工匠们正忙着搬运石块,加固堡墙,阿海刚登上汛堡顶端,就看见远处海面上有几艘渔船朝着汛堡方向驶来。

“是本地的渔船吗?”阿海问身边的汛堡守将。守将仔细看了看:“不像,本地渔民捕鱼都走东侧海域,很少往这边来。”阿海心中警惕,立刻让人准备弓箭,还让人去通知山下的兵士做好防备。

待渔船靠近后,阿海才发现不对劲——这些渔船的吃水极深,显然载了重物,而且船上的人都低着头,看不清面容。“停下!再往前我们就放箭了!”阿海高声喊道。渔船却没有停下,反而加快速度,待靠近汛堡下方时,船上的人突然站起身,手中竟拿着火把和炸药包!

“是倭寇!”阿海大喊,“放箭!快放箭!”兵士们立刻射箭,可倭寇们借着渔船的掩护,已经冲到了汛堡墙下,将炸药包贴在堡墙上点燃。“轰隆”一声巨响,汛堡的一角堡墙被炸塌,倭寇们趁机往上爬。

阿海挥舞着渔叉,将一名爬上堡墙的倭寇刺下去。“守住缺口!别让他们上来!”他一边喊,一边指挥兵士用石块砸向倭寇。可倭寇人数众多,又悍不畏死,眼看缺口就要被扩大,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是戚继光带着援兵赶来了!

戚继光率军从倭寇后方突袭,倭寇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阿海趁机率军从汛堡冲出,与戚继光前后夹击。激战半个时辰后,倭寇死伤大半,残余势力乘船逃窜。清理战场时,兵士从倭寇的尸体上搜出了一枚令牌,上面刻着“督饷馆”三字,与之前那半块木牌一模一样。

“看来这伙倭寇也是严党指使的,”戚继光看着令牌,脸色愈发阴沉,“他们先是劫军饷,再偷袭汛堡,就是想让我们顾此失彼,好坐实我们失职的罪名。”阿海握紧渔叉:“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被动挨打。”

戚继光望向京城的方向,眼神坚定:“等,等京城的消息。若是罪证能递进去,严党就会露出马脚;若是递不进去,我们就只能另想办法,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夕阳西下,潮州汛堡的堡墙上,兵士们正忙着修补被炸塌的缺口。阿海站在堡顶端,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那封承载着真相的罪证,能早日冲破黑暗,抵达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