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五八之灵泉空间护家人 > 第361章 金针扶元·峻药逐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1章 金针扶元·峻药逐水

凌风没有像大家一样沉浸在喜悦中,反而更加忙碌起来。他知道,这些荣誉和物资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利用新到的显微镜,带着学员们学习更规范的检验技术,教他们如何制作血液、痰液玻片,如何观察细菌和血细胞形态;他将新到的西药与原有草药知识结合,优化治疗方案,比如用磺胺类药物配合金银花、连翘治疗细菌感染,效果比单用一种更好,还能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他还把那次成功处理急性阑尾炎的案例,加上之前救治小儿类风湿、中风、蛇伤等典型病案,整理成详细的教案,不仅用于培训本站学员,还邀请了周边几个村的赤脚医生来交流学习。

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凌家坉和周边村落,甚至有了从县城悄悄找来的患者。这天一大早,医疗站刚开门,就来了一对愁容满面的中年夫妇,男人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躺着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

少年瘦骨嶙峋,胳膊和腿细得像芦柴棒,皮肤紧紧贴在骨头上,能清晰地看到骨骼的轮廓,脸色蜡黄,没有一丝血色,唯有腹部异常膨隆,像扣了一口黑陶锅,把单薄的衣衫撑得鼓鼓的。他躺在车上,眼神黯淡无光,像一潭死水,呼吸微弱,偶尔咳嗽几声,声音嘶哑得厉害。

男人推着车,气喘吁吁地走进医疗站,放下车把,“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凌风面前,声音哽咽:“凌大夫,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娃吧!他才十六岁啊!”

妇人也跟着跪下,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凌大夫,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县医院都去了好几次,诊断是‘臌胀’,抽了好几次水,吃了不少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一屁股债,可这病总是反复,越来越重,医生说……说让我们回家养着,准备后事……”

凌风连忙上前,双手扶起夫妇俩:“大哥大嫂,快起来,别这样,我先看看孩子的情况。”

他走到独轮车旁,蹲下身,仔细观察少年的情况。少年的腹部膨隆坚硬,用手轻轻敲击,发出“咚咚”的鼓声,这是典型的腹水征象。他伸出手指,搭在少年的手腕上,脉象沉细无力,似有似无,这是微脉,提示正气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再看舌质,淡紫无光,苔少而干,舌尖还有几个细小的瘀点,显然是正气亏虚、水湿内停、瘀血阻络的危重征象。

“孩子叫啥名字?这病得了多久了?”凌风轻声问道。

“叫狗蛋,”男人回答,“这病得了大半年了,一开始就是肚子有点胀,以为是消化不良,没在意,后来越来越严重,肚子越来越大,人越来越瘦,才去医院检查,说是肝上出了问题。”

凌风心里沉重起来。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肝硬化腹水晚期,属于中医“臌胀”的危重类型,是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都面临的难题。正气已虚,邪气壅盛,补虚怕助邪,攻邪怕伤正,治疗起来极其棘手。

“大哥大嫂,孩子的病情很重,虚损得厉害。”凌风没有隐瞒,如实告知,“我只能说试试看,用中药和针灸慢慢调理,固护正气,逐水化瘀,但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也需要你们全力配合,不能中途放弃。”

“我们配合!一定配合!”夫妇俩连连点头,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放弃!凌大夫,您让我们做啥我们就做啥!”

凌风沉吟片刻,心里有了方案。常规的温和疗法恐怕难以奏效,必须用猛药,补泻兼施,但剂量必须拿捏得极其精准,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病人虚脱死亡。他决定动用灵枢金针,并辅以强效扶正祛邪的方药。

“铁柱,你去准备一间干净的房间,把炕烧暖,让孩子躺上去休息。”凌风吩咐道,“春苗,你去抓药:附子6克(先煎)、人参10克、黄芪30克、茯苓20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大戟3克(醋制)、丹参15克、鳖甲10克(先煎)、蛰虫6克,用急火煎,附子和鳖甲先煎一个时辰,再下其他药,煎成两碗,分两次服用。”

这个方子,附子、人参、黄芪大补元气、温阳散寒,是扶正的核心;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大戟峻下逐水,是祛邪的关键;丹参、鳖甲、蛰虫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针对瘀血阻络的病机。大戟有毒,附子也有剧毒,剂量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且经过炮制和先煎,能减轻毒性。

“风哥,大戟和附子的剂量是不是太大了?”春苗有些担心,“这孩子身体这么虚,能承受得住吗?”

“放心,”凌风说,“他现在邪气壅盛,水湿内停严重,不用猛药难以奏效,而且我已经减了剂量,还会先煎,毒性已经降到最低。扶正的药物也用得足,能护住正气,不会出问题。”

铁柱很快收拾好了房间,把狗蛋小心翼翼地抬到炕上。凌风让夫妇俩在外面等候,只留铁柱在一旁辅助。他关上房门,从柜子里取出那套灵枢金针,放在托盘里,用酒精消毒。

凌风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太极导引术运转到极致,指尖渐渐生出两股气息,一股温热,一股清凉。他要施展“烧山火”补法和“透天凉”泻法相结合的高阶针术,这是灵枢针法中的精髓,难度极大,对医者的气息掌控要求极高。

他首先选取大椎、命门、足三里、关元四个穴位,用“烧山火”补法。手持金针,快速刺入穴位,三进三退,配合导引术的温热气息,每一次进针,都将温热的气息送入穴位深处,激发病人自身的阳气。针尖刺入时,狗蛋的身体微微颤动了一下,脸上似乎有了一丝血色。

“烧山火”补法能温阳益气、鼓舞正气,为后续的祛邪打下基础。凌风行针时,全神贯注,额头上渐渐冒出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落在地上。

补法施完,他稍作休息,又选取水分、中脘、天枢、曲池四个穴位,用“透天凉”泻法。针刺入穴位后,同样三进三退,但气息换成了清凉的,旨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逐水散结。清凉的气息顺着经络运行,化解体内的水湿和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