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针灸通络,百合润喉
三十分钟留针时间,在寂静中悄然流逝。
当时钟指向凌晨两点四十分,林辰缓步走回治疗床前。夏晚晴并未睡着,只是闭目养神,身心处于一种久违的松弛状态。听到脚步声,她立刻睁开了眼睛,眸子里少了之前的焦虑疲惫,多了几分清亮。
“时间到了,起针。”林辰的声音依旧平稳。
他出手如电,动作轻柔而精准,依次将夏晚晴脚背、手腕、颈前的银针一一取下。每一根针离开身体时,夏晚晴都感觉似乎带走了一丝滞涩和郁热,身体愈发轻快,喉部的舒爽感持续存在着。
“感觉怎么样?”陈丽迫不及待地上前两步,关切地问道。
夏晚晴坐起身,轻轻清了清嗓子,虽然声音还是沙哑的,但那种撕裂般的疼痛感和沉重的异物感几乎消失了!她尝试着发了几个音,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好多了!真的好了很多!”她激动地看向林辰,“林医生,喉咙不那么紧也不那么疼了,感觉……好像能透点气了!”
这种立竿见影的缓解效果,远比任何言语都具有说服力。陈丽长长舒了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大半,看向林辰的目光充满了感激。
“针灸疏通了局部郁结的气机,暂时缓解了症状。”林辰一边用酒精棉球仔细擦拭取下的银针,一边淡然说道,并未因这显着的效果而有丝毫得意,“但根源未除,肝郁之火仍会反复上炎。接下来,需汤药与食疗并进,内外兼治。”
他走到诊桌前,铺开处方笺,楚瑶默契地递上蘸好墨的毛笔。
林辰悬腕运笔,字迹苍劲有力,带着一股药香般的风骨。
“方剂:柴胡疏肝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他一边写,一边对围过来的秦雨烟和楚瑶讲解,这也是在向夏晚晴和陈丽说明治疗思路,“柴胡、白芍、枳壳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此为治本;当归、生地、百合、麦冬滋阴养血,润肺清心,兼清虚火;浙贝母、玄参清热散结,直指喉间结节;桔梗、甘草引药上行,利咽开音。”
他下笔如有神,每味药的剂量、炮制要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秦雨烟看得目不转睛,努力记忆理解这精妙的方剂配伍。
写完方子,林辰将其递给楚瑶:“楚瑶,按方抓药,三剂。武火煮沸,文火慢煎三十分钟,取汁三百毫升,早晚空腹温服。”
“明白。”楚瑶接过方子,立刻转身走向药柜,动作利落。
“林医生,那平时饮食起居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陈丽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备忘录,准备记录。作为经纪人,她必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执行到位。
林辰看向她和夏晚晴,条理清晰地交代:“第一,情志为要。尽量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急躁、恼怒、忧思。我知道你工作性质特殊,但需有意识地自我调节,否则药石效力大打折扣。”
夏晚晴认真点头,将这话记在心里。
“第二,饮食调理。”林辰继续道,“忌食辛辣、油炸、烧烤、海鲜发物,以及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我会给你一个食疗方。”
他另取一张纸,写下:百合二十克,银耳十克(泡发),冰糖适量。加水适量,隔水炖煮一小时,至银耳软糯粘稠。每日一剂,代茶频饮,可滋阴润喉,安神除烦。
“这是‘百合银耳羹’的简化版,便于你随身携带和制作。坚持饮用,对修复喉部黏膜,改善干涩有益。”
夏晚晴看着那简单明了的食疗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林辰的诊疗,不仅精准,而且极为细致周到,连这种日常养护都考虑到了。
“第三,作息。”林辰最后强调,“尽量在晚上十一点前入睡。子时(晚11点-凌晨1点)为胆经当令,丑时(凌晨1点-3点)为肝经当令,此时安卧,血归于肝,最利肝气调达和身体修复。你之前凌晨就诊,已违背养生之道,今后务必调整。”
这番话听得陈丽连连点头,深感有理。她之前只关注西医的治疗方案,对这些中医养生理念知之甚少,此刻听来,只觉得每一句都切中要害。
楚瑶很快将包好的三剂中药拿来,细心交代了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
林辰将药和食疗方一起交给陈丽,总结道:“针灸已开其路,汤药食疗续其功。按此方案,三日后此时,再来复诊。期间若有任何不适,随时联系。”
他的安排井井有条,让人无比安心。
夏晚晴接过那沉甸甸的药包,仿佛接住了沉甸甸的希望。她站起身,对着林辰深深鞠了一躬,声音虽然沙哑,却充满了真挚的感激:“林医生,谢谢您!真的太感谢您了!”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出于礼貌,而是发自内心的尊崇与信任。
陈丽也郑重道谢,并再次确认了下次复诊的时间。
临走前,夏晚晴重新戴上口罩和帽子,但那双露在外面的眼睛,却比来时明亮了太多,里面重新燃起了对舞台、对歌声的渴望。
送走夏晚晴和陈丽,辰瑶医馆重新恢复了深夜的宁静。
秦雨烟还在回味着刚才林辰开方用药的精妙,忍不住赞叹:“师兄,您这方子,疏肝、滋阴、散结、利咽,面面俱到,真是绝了!”
楚瑶也感慨道:“我以前从未想过,情绪压力会通过影响肝脏,直接导致声带长出结节。林辰,你今天的诊疗,真的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林辰看着窗外即将破晓的天色,语气平静:“人身为一小天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息息相关。见病知源,方能药到病除。今日之治,不过是遵循此理罢了。”
他的目光越过窗棂,投向远方依稀可见的城市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