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244章 薪火相传,针道初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4章 薪火相传,针道初鸣

第244章:薪火相传,针道初鸣

辰星集团总部,三楼东侧,一间重新装修过的多媒体教室。

这里与传统教室不同,没有密密麻麻的课桌椅,取而代之的是三十个独立的操作台,每个操作台都配备了高清摄像头、人体经络模型、无菌针具和消毒设备。柔和的灯光从天花板均匀洒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与酒精混合的气息。这里,就是“辰星集团高级针灸培训班”的授课地点。

首批三十名学员,是从集团内部数百名医师和外部投递简历者中,经过楚瑶和几位老医师严格筛选出来的佼佼者。他们年龄跨度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出头,有科班出身的中医博士,也有家传技艺的年轻医师,此刻都穿着统一的白色训练服,正襟危坐,眼神中混合着期待、紧张,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气——能坐在这里的,谁不是百里挑一?

教室门被推开,林辰走了进来。他没有穿白大褂,只是一身简单的深色休闲装,步伐沉稳,气息平和。原本有些细微议论声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好奇,审视,崇拜,质疑……种种情绪在这些目光中交织。林辰太年轻了,年轻得让一些资历较老的学员心中暗自嘀咕。即便他名声在外,即便他刚刚在论坛上大放异彩,但亲身传授高深针法?不少人心里都打了个问号。

林辰走到讲台中央,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没有开场白,没有客套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针灸,不只是刺破皮肤,插入金属。”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它是能量的引导,是信息的传递,是人体小宇宙与外界大宇宙沟通的桥梁。下针之前,先要明理,理通则法随。”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一段看似基础的论述入手,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却又结合现代解剖学、神经学知识进行阐释。他讲述“气”的流动,并非虚无缥缈,而是与人体生物电、筋膜张力、体液循环息息相关;他解释穴位的奥妙,不仅仅是解剖位点,更是能量汇聚、信息交换的关键枢纽。

一些原本心存轻视的老学员,眼神渐渐变了。林辰的讲解,完全超出了他们以往所学的范畴,将古老理论与现代认知巧妙融合,构建出一个既玄奥又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让他们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理论是骨架,实操是血肉。”林辰结束理论部分,走到一个操作台前,“今天,我们练习‘烧山火’与‘透天凉’的基础手法。”

他此言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吸气声。“烧山火”与“透天凉”是针灸界公认的高阶复式手法,许多行医几十年的老中医都未必能掌握其精髓,林辰竟然在第一次实操课就拿出来?

“觉得难?”林辰似乎看穿了众人的心思,嘴角微不可查地一勾,“觉得我操之过急?”

没人敢接话。

“在我这里,没有循序渐进,只有能者上前。”林辰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你们能被选进来,就已经证明了潜力。现在,看仔细。”

他取出一枚毫针,示意一名自愿上台的年轻女学员伸出手臂。女学员叫沈青禾,是某中医药大学的应届硕士,理论扎实但临床经验尚浅,此刻紧张得手心冒汗。

“放松。”林辰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他持针的手指稳定如磐石,针尖轻轻点在沈青禾的合谷穴上。

“‘烧山火’,顾名思义,要营造温热之感,如春回大地,驱散寒邪。”林辰一边说,一边缓缓捻转针体,他的动作看似轻柔,却蕴含着某种独特的韵律和力道。“关键在于‘徐进急退,三进一退’,配合呼吸与意念,引动患者自身阳气。”

沈青禾起初只觉得轻微刺痛,但随着林辰手法展开,她清晰地感觉到,以针尖为中心,一股温暖的气流开始滋生,缓缓向手臂深处渗透,所过之处,原本因紧张而有些僵硬的肌肉竟松弛下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感蔓延开来。她忍不住低呼一声:“热……真的有热流!”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不少学员伸长了脖子,难以置信。光是看,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林辰是如何做到的,那看似简单的捻转之间,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林辰收针,沈青禾手臂上的温热感犹存,她看着林辰,眼神里充满了震撼与崇拜。

“看清楚了吗?”林辰问。

台下一片沉默。看是看了,但没人敢说看懂了。

“没看清楚很正常。”林辰并不意外,“接下来,两人一组,互相练习。沈青禾,你感受过‘烧山火’的气感,可以作为参照。记住,用意不用力,寻气而至,得气为度。我在旁边指导。”

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教室里响起了细微的议论声和尝试下针的动静。

林辰穿梭在操作台之间,他的指点往往一针见血。

“手腕太僵,力发于腰,贯于指。”

“呼吸乱了,你的呼吸节奏会影响对患者气机的感知。”

“这里,感觉到阻滞了吗?轻微调整角度,对,就是这里,是否有‘如鱼吞钩’之感?”

一个名叫赵刚的男学员,体格壮硕,以前是学运动康复的,手法大开大合,试图模仿林辰的捻转,却总是不得要领,急得满头大汗。

林辰走到他身边,看了一眼,淡淡道:“你是在拧螺丝,不是在行针。忘记你的肌肉力量,用你的心神去感知你同伴体内的气。”

赵刚愣了一下,尝试放松,闭目凝神,再次下针。这一次,他的动作柔和了许多,指尖似乎捕捉到一丝微弱的流动感。他猛地睁开眼,惊喜地看向林辰。

林辰微微颔首:“有点意思了,记住这种感觉。”

另一个操作台,一位年纪稍长、戴着眼镜的学员,名叫周文斌,是某三甲医院的中医科副主任,理论极其扎实,但手法却显得有些刻板。他正在尝试“透天凉”,试图营造清凉感,但无论他怎么变换手法,他的搭档只感觉到普通的针感。

林辰观察了片刻,走过去,没有直接指点手法,而是问道:“周医生,你认为‘透天凉’的本质是什么?”

周文斌推了推眼镜,认真回答:“泻实热,引火下行,当用泻法,疾进徐出……”

“书本背得很熟。”林辰打断他,“但你心里只想着‘泻’,想着‘技巧’,却忘了‘意’。你把它当成一个任务,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针道,首先是心道。你心不静,意不纯,如何引动天地间那一缕清凉之气?”

周文斌如遭雷击,怔在原地。他行医十几年,从未有人从这样的角度点拨过他。

林辰不再多说,让他自己体悟。

时间在专注的练习中飞快流逝。两个小时后,虽然没有人能真正复现林辰那神乎其技的效果,但大部分学员都或多或少地触摸到了那层门槛,对针法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原本的质疑和傲气,早已被叹服和渴望取代。

课程结束,学员们恭敬地向林辰行礼后,才陆续离开,许多人还沉浸在刚才的练习中,三三两两地讨论着,脸上带着兴奋和思索。

林辰站在空荡荡的教室中央,看着那些操作台。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火种的播撒。这些学员,就是未来辰星集团乃至中医界的希望。

他走到窗边,夜幕已然降临,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远方,是连绵起伏的黑暗轮廓,那是西南的方向,滇南所在。

“授业,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他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即将出鞘的剑,“内部的根基需要夯实,外部的威胁,也该去会一会了。”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苏沐雪的号码。

“沐雪,帮我安排一下。近期,我要去一趟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