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319章 故纸堆中的刀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9章:故纸堆中的刀光

秦家老宅,深夜。

不同于医院那种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紧张,也不同于苏沐雪在商界掀起的暗流汹涌,这里只有一种被岁月浸透的沉静。空气里浮动着老木头、旧书籍和淡淡墨锭混合的特殊气息。

秦雨烟独自一人待在秦氏古籍藏书楼里。

这是一栋独立的两层小楼,飞檐斗拱,在夜色中沉默伫立。楼内没有现代化的白炽灯,只有几盏可调节亮度的仿古宫灯,散发着柔和的、保护古籍的暖黄色光晕。高大的书架顶天立地,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着线装书、函套、卷轴,有些书页边缘已经脆化发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裂。

她接到楚瑶那条简短信息时,正在整理一批新收来的民间医方残卷。“林辰狱中遇袭,中混合蛇毒,金环蛇与变异蝮蛇神经毒素为主,已脱险。” 短短一行字,让她拿着残卷的手瞬间僵住,指尖冰凉。

她没有像苏沐雪那样立刻赶往医院,也没有像夏晚晴那样准备动用舆论。她只是沉默地在原地站了片刻,然后放下残卷,转身,径直走向了这座承载着秦家数代人心血的藏书楼。

她知道,那里或许有她此刻唯一能提供的帮助。

灯光下,秦雨烟坐在宽大的老檀木书案前,身上披着一件薄薄的素色开衫,长发随意挽在脑后,几缕发丝垂落在颊边。她脸上看不出太多激烈的情绪,只有一种全神贯注的沉凝。只是那比平时抿得更紧几分的唇线,和眼底深处挥之不去的忧色,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书案上,已经堆起了好几摞翻开的古籍。她左右手边各放着一台专业古籍扫描仪和一台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打开着复杂的文献检索软件和数据库界面。

她的动作快而有序,没有丝毫忙乱。修长的手指小心地翻开那些脆弱泛黄的书页,目光如扫描仪般快速掠过上面竖排的繁体字或更古老的医家符号、手绘的草药图形。时而用戴着白手套的指尖,轻轻点着某一行字句,凝神思索;时而快速在笔记本电脑上记录下关键信息,或操作扫描仪将特定页面高清存档。

《毒方汇纂》、《蛇蛊奇症录》、《南疆异毒考》……一本本与毒物、解毒相关的古籍被她从浩如烟海的藏书中精准地找出来。

时间在翻动书页的细微沙沙声和键盘敲击声中悄然流逝。窗外,夜色浓稠如墨。

突然,她的手指在一本名为《岭南瘴疠虫蛇志》的残破手抄本上停住。这本书年代极为久远,纸张脆弱,字迹是某种特殊的朱砂混合墨汁书写,有些地方已经晕染模糊。

她的目光紧紧锁在其中一页的描述上:

“……其蛇混生,金环为表,黑质而白章,然其性暴烈,异于常种。更有一种,伴之而生,头呈三角,身具诡纹,其毒不入血,专伤经络,中者肢麻体痹,呼吸维艰,状若风痱,然脉象沉伏弦紧,又与风痱迥异……解之,常法罔效,需以七叶一枝花为君,佐以重楼、半边莲,然此仅可缓其表。若欲清其根,必寻‘龙涎草’(旁有小字注:或即今之‘金钱吊葫芦’),合以全蝎尾、地龙干,破其凝滞之毒……”

秦雨烟的心脏猛地一跳。

金环蛇,变异蝮蛇(描述中的三角头、诡纹、伤经络),肢麻体痹,呼吸维艰!这描述与林辰中毒的症状何其相似!而且后面提到的解毒思路,前半部分“七叶一枝花、半边莲”正是楚瑶最初方剂的主药,而后半部分提到的“龙涎草(金钱吊葫芦)”破凝滞之毒,似乎隐隐指向了楚瑶后续调整方剂中加入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的思路,但提供了更精准的药材指向!

她立刻将这一页小心地扫描下来,放大细节,仔细比对旁边的草药手绘图。那“龙涎草”的图样,虽古朴,但特征与现今药典中所载的“金钱吊葫芦”确有七八分相似。

这不仅仅是佐证!这是跨越了时空的验证和补充!

她强压下心头的激动,继续飞快地翻阅、检索。在另一本清代医家整理的《解毒集成》中,她又找到了一段关于多种蛇毒混合后,毒素可能产生“相激相生,衍生新毒”的论述,并附有一个复杂的、针对“混毒”的解毒古方“五灵解毒散”的残方,里面有几味药引的用法极为奇特。

不知不觉,窗外天际已经泛起了青灰色。

秦雨烟揉了揉酸涩发胀的眼睛,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她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文件夹,命名为“混合神经蛇毒_古籍相关”,里面分门别类地存放着扫描的图像、她整理出的关键段落译文、以及初步的对比分析笔记。

她将这些整理好的资料,连同那几段最关键的古籍原文扫描件和她的初步分析,打包发送给了楚瑶的加密邮箱。并在附件后面留言:

“楚瑶,古籍中找到一些可能与林医生所中蛇毒相关的记载,包括症状描述、解毒思路及一个古方残方,或可印证你的治疗方案,并为后续康复及建立此类毒素档案提供参考。如需查阅原书,随时联系我。”

点击发送后,她并没有立刻离开。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让清晨微凉的空气涌进来,驱散了一夜的疲惫。她望向医院所在的大致方向,目光悠远。

她无法像楚瑶那样在一线救死扶伤,也无法像苏沐雪那样构筑坚固的资本壁垒,更无法像江若彤那样直接揪出凶手。但她守在这片故纸堆中,能从这些沉寂了数十甚至数百年的文字里,为前线的他们提供来自历史长河的经验和智慧,为凶险的现状找到理论的注脚和更深层的破解可能。

这,是独属于她秦雨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