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林辰的回应
约翰的论文像一块投入油锅的冰块,在国际医学界和舆论场瞬间炸开。各大医学论坛、科研社交平台,甚至是一些主流媒体的科学版块,都开始出现对辰星集团“糖尿病制剂”的质疑声。虽然不乏支持者引用非洲案例进行反驳,但“缺乏科学验证”、“作用机制不明”这些字眼,如同附骨之疽,开始缠绕在辰星集团刚刚建立的国际声誉之上。
辰星集团内部,气氛却与外界想象的凝重截然不同。
顶层办公室内,林辰刚刚结束与史密斯博士的越洋视频通话。史密斯在通话中表达了对此事的关切,并隐晦提醒林辰,约翰在西方医学界根基不浅,这番言论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麻烦?”林辰结束通话后,只是淡淡地对身边的苏沐雪说,“他想要的风浪,我们给他便是。”
苏沐雪效率极高,在林辰敲定应对策略后不到两小时,一份措辞严谨、姿态却极为开放的公告初稿已经摆在了林辰面前。楚瑶提供了制剂已有的临床观察数据和理论基础支持,夏晚晴则准备好了同步的宣传口径和媒体应对预案。江若彤甚至已经初步筛查了约翰团队核心成员的背景,确保后续接触的安全可控。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五位女主各司其职,将林辰的战略意图迅速转化为可执行的战术动作。
“公告……会不会太直接了?”夏晚晴看着初稿,有些迟疑,“这等于把主动权交出去一部分,万一约翰他们……”
“没有万一。”林辰打断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藏着掖着,只会助长质疑。既然他们要求‘科学’,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最‘科学’的舞台。在我们的地盘,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看个明白。”
他拿起笔,在公告末尾添上了一行字:“……我们坚信,真理不辩不明。辰星集团及林辰本人,期待与哈里森博士及其团队,在江城进行一场公开、透明、严谨的医学对话。”
这行字,如同画龙点睛,将原本可能被视为被动应对的公告,瞬间拔高到了主动设擂、欢迎验证的高度。
“发吧。”林辰将修改后的文件递给苏沐雪。
当天下午,辰星集团官方网站、各大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同时发布了这则题为《开放、合作、验证——致约翰·哈里森博士及全球医学界的一封公开信》的公告。
公告首先感谢了约翰博士对传统医学及辰星集团的“关注”,并对其论文中“有限度”认可非洲救援价值表示“欣慰”。紧接着,话锋一转,直接回应其关于“糖尿病制剂”科学验证的呼吁。
“……我司核心产品‘糖尿病制剂’,基于深厚的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其在国内临床应用中所展现的显着效果,已有大量病例数据支持(部分可公开数据附后链接)。然,我司深知医学进步永无止境,亦认同严谨的科学验证体系对于药物普适性确认的重要性。”
“……为此,辰星集团及林辰医生本人,在此郑重向约翰·哈里森博士发出邀请:诚邀您,及您认为合适的、具备国际公信力的第三方专家团队,亲赴华夏江城。我司将全面开放辰星医院相关科研临床设施与合规患者资源,配合进行为期三个月(或双方商定的更长时间)的‘糖尿病制剂’临床开放观察。研究方案、评价标准,可由双方专家团队共同商议制定,确保其科学性、公正性与透明度。”
“……我们坚信,真理不辩不明。辰星集团及林辰本人,期待与哈里森博士及其团队,在江城进行一场公开、透明、严谨的医学对话。无论结果如何,此举必将有助于推动中西医的深入交流与理解,最终惠及全球患者。”
公告最后,还附上了联系方式和对接人信息,姿态之开放,准备之充分,令人咋舌。
这封公开信一经发布,效果堪比在原本就沸腾的舆论油锅里又扔进了一颗火星。
“卧槽!直接邀请来华?辰星这么刚?”
“开放临床观察?这底气也太足了吧!”
“林神医牛逼!这是要正面硬刚啊!”
“坐等约翰博士回应!这下有好戏看了!”
“这才是做学问的态度!比那些只会打嘴炮的强多了!”
支持者的士气大振,原本有些被质疑声压制的舆论瞬间反转。中立派也开始倾向于辰星,毕竟,敢如此公开邀请对手上门验证的,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有绝对的自信。而林辰和辰星集团过往的成绩,显然让他们更像是后者。
就连一些国际医学媒体也纷纷转载报道,标题多为《东方神医正面回应质疑,公开邀请验证》、《辰星集团设擂江城,糖尿病制剂迎来终极考验?》。舆论的焦点,瞬间从“辰星制剂是否有效”转移到了“约翰敢不敢接招”以及“验证结果将会如何”。
江城,某高档酒店套房内。
约翰·哈里森看着平板电脑上辰星集团发布的公告,脸色阴沉。他身边,坐着他的两位核心团队成员——身材微胖、戴着厚厚眼镜的生物化学专家德里克,以及一位神情严肃、一丝不苟的金发女统计学家艾米丽。
“他们……他们怎么敢?”德里克扶了扶眼镜,语气中充满难以置信,“开放临床观察?他们就不怕数据出现问题,身败名裂吗?”
艾米丽则皱着眉头:“公告写得很聪明,姿态放得很低,但把压力完全甩给了我们。如果我们不接招,就会显得我们之前的质疑是心虚、是无理取闹。”
约翰猛地将平板电脑扔在沙发上,烦躁地松了松领带:“该死的!他们这是以退为进!把我们架在火上烤!”
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学术地位和那篇看似“客观”实则暗藏锋芒的论文,足以让辰星集团陷入舆论被动,至少能拖延其国际扩张的步伐。他甚至可以借此机会,提出由自己主导或者深度参与的验证计划,从而掌握主动权。
可他万万没想到,林辰的反应如此迅速、如此强硬、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直接邀请他们去对方的大本营,进行开放式的临床观察?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节奏。
“约翰,我们怎么办?”德里克问道,“去,还是不去?”
约翰沉默着,在房间里踱步。不去,学术声誉必然受损,会被嘲笑为“叶公好龙”。去?深入对方腹地,在对方设定的框架内进行验证,变数太多。那个林辰,还有他身边那群女人,都不是易与之辈。在非洲,他已经领教过一次了。
但是……那“糖尿病制剂”……约翰内心深处,其实也存着一丝疑虑和好奇。难道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真的能解决现代医学都感到棘手的慢性病?如果真是那样……这个验证,或许也是一个机会,一个彻底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的机会。
风险和机遇并存。
约翰停下脚步,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他看向德里克和艾米丽:“回复他们。我们接受邀请。”
他顿了顿,补充道:“通知团队,准备行程。另外,联系《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看看他们是否有兴趣作为观察方,或者后续刊发我们的验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