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天先带领村民们清理出一块地方,搭建一个简易的窝棚,把村民们都接过来。然后清理废墟,把那些有倒塌危险的建筑全部拆掉,建造牢固一点的房屋,争取能使用30至50年。

再分出一部分人去打石头,留作建造房屋之用。每天要给大家按照工作量评定劳动工分,满分10分。工分评定要透明,让大家都知道评得合理。将来分配住房时,按照工分优先分配。

县令发下来的粮食,要由两个有威信的婆子专人管理,集体开火做饭,保证每个人都有饭吃。若发现有贪污浪费的人,就撵出村子。

全村人要和睦相处,不许出现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严禁欺男霸女、虐待老人、儿媳和孩子。我们的原则是,不合群的人一律开除。我们一村之人要互相团结,齐心合力共同建设家园……

回到山上,苏雨荷把今天的经历讲给大柱子和秦子墨听,告诉他们山庄和村子还没有起名。

大柱子说:“这个村子就叫合力村。”

秦子墨赞同地点点头:“你们的山庄应该用你的名字,就叫雨荷山庄。”

弟弟妹妹赶紧拍手称快:“好啊,就叫雨荷山庄!我觉得那个村子也该叫雨荷村。”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

“那好,就这么定了。”

秦子墨又说:“你们现在都是庄主了,大庄主、二庄主、三庄主,名字也应该正式叫大名——苏雨林、苏雨娟。另外,你们对外的尊称也要改成大小姐、二小姐、大少爷,要在庄子上树立起威风。”

三个人齐齐点头。

苏雨荷说:“暂时让雨林和秦子墨留在山上练功打猎,雨娟跟我下山把店铺开起来,让雨娟来管理。”她心里想,现在特别缺少银子,手里仅剩137两,要养活这么大一村子人,就需要马上想办法搞钱。

天没亮,姐俩就起来了。拿好昨天装上的一筐野猪板油,又拿了一筐萝卜、一筐大白菜,还有二十几个大窝瓜,唤来了大公鸡。大公鸡把姐俩连同货物送到山脚下,刚跟大公鸡挥手告别,就看到王伯伯赶着驴车过来。哎呀,都忙忘了今天是跟王伯伯约定的日子。

“苏姑娘,今天有什么山货?”王伯伯看着姐俩的一身女装惊讶不已,忙走过来问道。

“王伯伯,我们先送趟货。”说着,跟雨娟一起把货物装到车上,“走吧,我们上前面的新村子去。”

一路上,听见苏雨荷的介绍,王伯伯惊得张大嘴巴,半天没闭上,太让他吃惊了,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么大一个庄园,还养活了40来户难民,真真的让他吃惊了。

苏雨荷告诉他:“我准备在府城的店铺里开糕点铺子和熟食铺子,我想让你去帮我照看,每个月给你一两银子。买卖做好了,额外再给你奖励。”

“孩子,承蒙你瞧得起我,一两银子就够用了。我一个糟老头子,每月能挣一两银子,一年就是12两银子,就是村长他也不敢跟我比呀,我知足了……”

张村长见庄主这么早就来了,忙小跑着迎过来:“苏大小姐,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苏雨荷忙给他介绍:“这位是二小姐,我的小妹苏雨娟,也是咱们庄园上的三庄主。这位是我买卖上的合伙人王伯伯。”

“二小姐好,王老哥好。”雨娟向他拱了拱手,王伯伯也学着雨娟的样子,抱拳拱手。

“我惦记着大家,不知道安置的怎样,就早早醒了,和妹妹过来看看。这里有些菜,快卸下来。”

苏雨荷环视了一眼,新搭的窝棚都住进了人,但也有几家没有安置好,只能住在外面。苏雨荷简单问了一下他们的情况。

村长介绍道:“这些都是家里没有劳动力的,还有眼前站着的这家。这个娘子叫刘敏,一人带着三个孩子,两个8岁女孩,一个10岁男孩。这是他们半路上遇到的一家人,因为她家男人死了,婆婆又嫌弃他们,就这样把他们丢弃了。这家人就跟随在他们后面,我看他们实在可怜,就没有赶走……”

说话间,雨娟也过来了。苏雨荷马上介绍:“这是我们家二小姐,大少爷还在练功,过两天过来。”

姐俩跟村长来到废弃的房屋周围查看,发现这里地势较高。想当初建设房屋的时候,选择地点还是比较好的,可以预防雨水大时冲坏房屋。这里修缮一下,可以住下20户人家;再把后面的地方进行平整修缮,还能安置下20户人家。

苏雨荷让村长安排人赶紧进山砍木头,回来搭建房屋。正好村里还有一家铁匠,苏雨荷吩咐把昨天收来的不能用的铁器,打造成实用的农具,那几把大刀长矛让村长暂时收着,说这些她有用处。

苏雨荷和村长转了一圈回来,村民们正在吃饭。今天是每人分一碗饭、半勺咸菜,做重体力劳动的,每人又多分一碗饭。

村长过来询问做饭的两个人有没有什么问题。只见村里李婆子跟村长低声说了几句,村长皱起了眉头。苏雨荷问他什么事,村长一指在墙角吃饭的姑娘:“她奶奶张婆子嫌她是女孩子,把她分得的一碗饭抢去了一大半,给了她弟弟,只给她留下少半碗饭。”

苏雨荷打发人把两个孩子叫过来,问那两个孩子多大了。女孩子礼貌地说:“大小姐,我叫张大妮,今年11岁。”

那个男孩子扭扭捏捏地走过来:“我叫张大宝,今年9岁。”

苏雨荷又问村长给他们分配了什么活,张大妮马上回答:“吃完饭我们就去拾柴。”

张大宝不作声。“你呢?”苏雨荷问道。

“奶奶说了,等安定下来就要送我去读书,不让我干粗活。”

苏雨荷瞅了瞅村长:“这样的人,你们准备怎么处理?”

“7岁以上的孩子都要去打柴,不干活的,从中午起不给饭吃。”村长马上回答。

“孩子他娘和他爹还是挺能干的,就是那老婆子偏心眼子,成天惯着大孙子。照她这样过下去,将来这孩子就废了。”村长又补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