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梦婆录 > 第113章 蛛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清晨,秋瑾一夜未眠,她踏着微凉的晨露,穿过太守府邸曲折的回廊。

她在一株老梅树下略停了停,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腰间那枚从不离身的犀角梳,这是历任梦婆的心血。梳齿冰凉,却仿佛又带着某种无声的催促。

“秋瑾?”陆明萱轻唤一声,眼中带着疑惑。

自从进了沧澜城,秋瑾便让她直接叫她秋瑾,并且不要再使用梦婆之力。或许在关键时刻,还能当作是两人最后的底牌。

秋瑾回过神来,低声道:“明萱,接下来有些事情,我并不想瞒你。只是这潭水太深,一旦踏进去,恐怕再难抽身。”

陆明萱抿了抿唇,神情有些不解,忽然展颜一笑:“秋…姐姐莫不是忘了?我陆明萱最不怕的就是浑水。”

“呵呵…”秋瑾笑了笑,“若是顺利,这也是我们游历需经历的事情。以后…怕是不会遇到比这更复杂的事了!”

这话不知道是期盼还是愿望…只是,终究要成奢望了!

太守的书房内,铜制的香炉里正袅袅升起檀香的香气。

崔少林正在案前批阅文书,见二人进来,竟连头都未抬,只是淡笑道:“太叔姑娘来得比我想象中要晚。”

秋瑾心头一震——他竟早就在等她。

“崔大人。”她直截了当,“秋瑾有几个问题一直挂在心头。不知道大人可帮我解答?”

崔少林爽朗一笑,抬头看着她。

“哦?不知梦婆大人要问下官什么?”

崔少林的称呼也变了,周身气质一如既往,既有读书人的书生气,也有身为士家子弟的清贵儒雅之风。

只是,秋瑾莫名有种被压制的感觉。

“三个问题:第一,你是不是谛听的人?第二,崔静绾是不是兰娘的后人?第三,如今谛听是否已到了沧澜城?”

“啪”的一声,崔少林手中的朱笔折成两截。

猩红的墨汁溅在雪白的宣纸上,像极了当年修文太子被赐死时,乌黑毒血吐在那天牢的地砖上。

“太叔姑娘果然聪慧。如今,更胜以往里…”他缓缓抬头,眼中竟带着几分赞赏,“只是你错了——我从来都不是谛听的人。”

窗外的风突然急了,吹得案上的宣纸“哗哗”作响。在明灭的光影中,崔少林的面容显得有些阴郁。

“我们效忠的,从来都是为东黎付出全部心血的修文太子。”

“可是,你只不过是听人说而已…看来,崔老爷子是修文太子最坚定的力量。呵呵~”秋瑾扯了扯嘴角,却有些笑不出来了。

她想起了七岁时的那个梦境…

那个十七岁就披甲上阵的太子,化身冷面将军,单枪匹马冲进北祭大营,一夜之间收复三座城池;看见他挽着裤腿站在齐膝的泥水里,亲自带着百姓修渠引水;看见他被押上金銮殿时,景阳帝藏在冕旒后那双阴鸷的眼睛...

“先帝昏聩无能,景阳帝多疑狠毒!”崔少林突然拍案而起,案上茶盏震得叮当作响,“修文太子那般人物,就因他自己的猜忌,一杯鸩酒赐死!那是他亲儿子!他亲自加冕的太子!”

陆明萱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抓住秋瑾的衣袖。她从未想过,这仿若世外桃源的沧澜城下,竟也卷进这样的惊天隐秘之中。

秋瑾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对于这些旧事,她没有任何想要辩驳的话语。

她忽然明白即使修文太子“死”了几十年,但他那些年所做的事情,却影响了天下人。难怪他那般有恃无恐!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他振臂一呼,那些旧部,甚至连带着家族,家族又影响着的一批人,都能成为他忠实的后盾。

而最可怕的是,她…恐怕早已是棋局中的...

“棋子。”崔少林仿佛看穿她的心思,忽然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太叔姑娘可知道,你当年是何人送你到梦婆山的?”

窗外,一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窗棂上。秋瑾突然觉得浑身发冷——她似乎触摸到了某个更可怕的真相。

也许她,能成为梦婆,也是被谛听早早安排好的。

窗外“咔嗒”一声轻响,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崔少林快步走到门边,打开了书房门,崔夫人神色自若,好似不曾听到任何话语。

“我给你炖了莲子羹,如今天气燥热,容易上火。”崔夫人得体的朝秋瑾颔首致意。“梦婆大人也在呢…一起用点吧!那妾身就不打扰你们议事了。”

秋瑾朝崔夫人行了一礼,浅笑着看她远去。

“看来尊夫人很关心大人呢。”秋瑾意有所指,却见崔少林面色如常。

“静绾确实非我亲生。”他突然坦白,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今日的天气,“谛听也——不,应该说修文太子,如今就在沧澜城。”

崔少林的话,如同当头一棒。虽然自己早有猜测,只是还是没躲开这些纷纷扰扰,心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秋瑾突然意识到,自己手中握着的可能不是棋局的一角,而是整张蛛网中央最致命的那根丝。

“你们很快会相见的。”崔少林起身推开轩窗,夜风裹着木樨香汹涌而入,“毕竟... ...”

他没有说完。但秋瑾读懂了那个眼神——毕竟连她成为梦婆,恐怕都是那人早就算好的一步棋。

秋瑾走后,崔少林急步赶到西厢房。

当他推开雕花门时,崔夫人正在煮茶。鎏金小壶里的水滚了三滚,她抬手斟茶的动作稳得没有一丝颤抖。

“你都听见了什么?”他直接坐在她对面。

青瓷茶盏在案几上轻轻一磕:“听见了又如何?我知道你许多事并不想让我知道,但我又不是傻子。很多事情都有蛛丝马迹的,而女人对于这些蛛丝马迹,天生就很敏感。就比如当年你抱着那孩子回府,我就知道她不是你的种。”

崔少林愕然。他以为这些年夫妻和睦,是因为... ...

见他这副表情,崔夫人只觉得好笑。他难不成觉得她爱他至深,所以包容他所有?

当年两人的婚事,都是早早定下的,两人并没有见过几次。而大女儿不过一岁有余,他就抱回一个孩子,说要加挂在她名下。

她对他能有多深厚的感情?

“别自作多情。”崔夫人突然冷笑,“我信的不是你崔少林,是清河崔氏百年清誉。”她指尖划过茶盏边缘,“崔氏嫡脉可以纳妾,但绝不容许外室子混淆血脉——既然你宁可求我记名也不抬姨娘,这孩子来历必然见不得光。”

窗外传来蝉鸣声,叫得人心发慌。

崔夫人突然想到什么,压低声音道:“不会是修文太子的血脉吧?”

茶汤映出她骤然苍白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