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房车撒钱静音富婆全网爆红 > 第70章 演讲开场 · 零点钟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章 演讲开场 · 零点钟声

南极的仲夏日没有黑夜,却在午夜时分把天地揉成了一块剔透的宝石。极昼的阳光不像正午那样刺眼,反而像融化的碎金,温柔地铺满整片冰原,连远处的冰川都被染成了淡金色,冰裂缝里渗出的寒气,遇光后凝成细小的冰晶,飘在空气里像撒了一把碎钻。而更奇幻的是头顶的天幕——淡绿色的极光突然挣脱云层的束缚,从天际线缓缓漫过来,像银河织就的围巾,轻轻缠绕着太阳的光晕,两种截然不同的光亮在透明冰馆的穹顶上交叠,让整个场馆都浸在一层朦胧的柔光里。

距离“光晕演讲”开场还有四十分钟时,冰馆外的雪地上就排起了长队。现场的500个座位是提前通过科考站抽签分配的,拿到名额的人里,有扛着设备的摄影师、穿着蓝色制服的科考队员,还有几个特意从乌斯怀亚赶来的游客——其中一个戴毛线帽的女孩,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便签,那是她在德雷克海峡时,姜稚塞给她的签名便签,此刻便签边缘已经被反复摩挲得发毛。

“你也是来支持姜稚的吗?”女孩身边,一个穿着红色极地服的科考队员笑着问。他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番茄苗徽章,是边疆小学的孩子们寄来的周边,“我之前在火星模拟舱待过,见过她凌晨三点蹲在种植舱里给番茄苗浇水,那时候就觉得,这个安静的姑娘心里藏着很多故事。”

女孩用力点头,把便签举起来:“我在德雷克海峡晕船,是她给我递了姜糖,还帮我签了bingo卡!那时候我就想,要是她能在南极好好说话,我一定要来现场听。”

两人说话间,队伍慢慢挪进冰馆。刚踏入场馆,一股混合着雪松与冰晶的凉意扑面而来,与外面的寒风截然不同。场馆中央,圆形的透明冰台悬浮在半空中,冰台下方是蓝色的光源,透过冰砖的缝隙往上渗,让整个舞台看起来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岛。冰台的设计藏着很多巧思:

——脚下的透明冰屏是特制的低温屏幕,此刻正实时滚动着全球网友的留言,不同语言的文字像流动的星光,从冰台边缘缓缓划过。中文的“姜稚加油”、英文的“我们相信你”、西班牙文的“期待你的故事”,还有几个边疆孩子用拼音写的“Jang Zhi Jie Jie Niu bi”,歪歪扭扭的字迹落在冰屏上,格外醒目。

——背后的情绪灯墙有两米高,灯珠的颜色与姜稚手腕上的情绪腕带实时联动,此刻还保持着初始的淡蓝色,像一片平静的湖水。灯墙两侧贴着两张巨大的照片,左边是火星模拟舱里的“Silent Garden”,番茄苗绿油油地爬在支架上;右边是边疆小学的黑板报,孩子们画的宇航员正朝着火星挥手。

——舞台两侧的字幕柱是可旋转的,柱身上标注着“静音字幕模式”的切换按钮,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特意为姜稚准备的“退路”,如果她临时紧张,观众可以手动切换到只看字幕的模式。但此刻,不少观众已经提前把按钮拨到了“声音+字幕”档,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笑着说:“我们来都来了,当然想听听她的声音,比看字幕有意思多了。”

姜稚在后台的临时休息室里,正对着镜子调整骨导麦克风。麦克风贴在颌骨处,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下意识地攥了攥手心——不是紧张,而是一种类似“终于要见面”的期待。她身上穿的极地服是贺星灼特意送来的,领口别着两枚徽章:一枚是贺爷爷的宇航员徽章,另一枚是煤球的迷你头像徽章,那是船员们用3d打印做的,背后刻着“煤球的守护”。

“姜稚,煤球在外面挺好的,正跟船员玩逗猫棒呢。”林晓拿着手机走进来,屏幕上是煤球的实时画面——橘白相间的猫正蹲在保温箱里,爪子拍着一根挂着羽毛的棒子,旁边的船员手里还拿着冻干,笑得一脸宠溺,“刚才陆总发消息说,全球直播的观看人数已经突破2800万了,比之前预估的还多!”

姜稚接过手机,看着屏幕里煤球傻乎乎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指尖划过屏幕,她看到陆宴州发来的另一条消息,附带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他办公室的落地窗,窗外是深夜的城市,而窗玻璃上贴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我押你赢”,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笑脸,和她在德雷克海峡用的便签一模一样。

“还有贺总,刚才派人送来了这个。”林晓从包里拿出一个银色的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支冻得冰凉的冰晶笔,“他说这是从冰洞那边取的冰晶做的,让你演讲结束后,在冰台上留个纪念。”

姜稚拿起冰晶笔,指尖触到笔身时,突然想起在冰洞里的场景——贺星灼递给她激光笔,她说出“被看见,也安全”,蓝光炸开时,冰壁上浮现的荧光字。那一刻的勇气,此刻又重新回到了她的心里。

“该准备上场了。”工作人员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姜稚深吸一口气,把冰晶笔放进外套口袋,又摸了摸领口的徽章,转身跟着工作人员往舞台入口走。

通往冰台的通道里,能听到场馆里的声音渐渐安静下来。她贴着墙壁走,偶尔能透过缝隙看到观众席——第一排的陆宴州穿着深绿色的冲锋衣,正抬头望着舞台,手里拿着一杯热可可,杯身上印着“Silent Garden”的logo;他旁边坐着贺星灼,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笔尖悬在纸上,像是在准备记录什么;更远处,那个戴毛线帽的女孩正举着手机,屏幕对着舞台,眼神里满是期待。

“倒计时10秒!”现场的倒计时声突然响起,浑厚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整个场馆。姜稚站在入口处,看着冰台中央的聚光灯慢慢亮起,淡绿色的极光刚好飘到穹顶正中央,把聚光灯的光染成了淡淡的青色。

她迈出脚步,独自走上冰台。透明的冰砖在脚下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踩在结了冰的湖面上。风从场馆的通风口吹进来,扬起她额前的碎发,发梢扫过脸颊,带着一丝冰凉的触感。她停下脚步,站在冰台中央,聚光灯落在她身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背后的情绪灯墙上。

观众席里很安静,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姜稚能看到陆宴州朝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看到贺星灼轻轻点了点头,看到那个戴毛线帽的女孩攥着便签,眼睛亮晶晶的。她抬起手,指尖碰到脸上的可变光口罩——之前彩排时,她一直戴着口罩,直到此刻,她轻轻捏住口罩的边缘,慢慢摘了下来。

口罩摘下的瞬间,观众席里传来一阵轻微的惊叹声。不是因为惊艳,而是因为她的表情——没有紧张的僵硬,也没有刻意的微笑,只是平静地看着台下,眼神里带着温和的坚定。她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情绪腕带,淡蓝色的光已经变成了纯粹的白色,像极昼里的阳光,干净又明亮。

“心率97。”后台的技术人员轻声报出数据,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到姜稚耳朵里。这个数字比她平时的静息心率只高了一点点,连她自己都觉得意外——她以为自己会紧张,会像彩排时那样心率飙升,可此刻站在冰台上,看着台下的目光,想着那些支持她的人,心里只有一片平静。

冰台脚下的透明屏幕上,网友的留言还在滚动。一条来自新疆阿勒泰的留言突然停在她脚边,是之前给她画黑板报的那个小男孩发的:“姜稚姐姐,我们的实验室已经开始盖了,你要加油说话呀!”后面跟着一个番茄苗的表情包。

姜稚看着那条留言,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她抬手轻轻碰了碰颌骨上的骨导麦克风,确认收音正常。现场的倒计时声还在继续,从“5”数到“1”,每一个数字都像敲在心上的鼓点,却不再让她觉得沉重。

“咚——”零点的钟声突然从科考站的方向传来,浑厚的声音透过冰馆的穹顶飘进来,与极光的光晕交织在一起。钟声落下的瞬间,整个场馆彻底安静下来,连网友的留言都暂时停止了滚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冰台中央的女孩身上。

姜稚深吸一口气,空气里带着冰晶的凉意,却让她觉得格外清醒。她抬起头,看着台下的观众,看着头顶的极光,看着脚下冰屏上的留言,轻声开口。声音透过骨导麦克风传出去,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落在每个人的耳朵里:

“大家好,我是姜稚。”

这是她的第一句话,简单的五个字,却让观众席里瞬间响起了掌声。陆宴州手里的热可可晃了一下,温热的液体溅在手背上,他却没在意,只是笑着鼓掌;贺星灼的笔尖落在笔记本上,写下“开场,平静,97心率”;那个戴毛线帽的女孩,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手里的便签被攥得更紧了。

冰台背后的情绪灯墙,依旧保持着纯粹的白色,像姜稚此刻的心跳,平稳而坚定。脚下的透明屏幕上,网友的留言重新开始滚动,这一次,更多的是“听到了!”“声音好好听!”“加油,我们在听!”的欢呼。

姜稚看着那些留言,又看了看台下的观众,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暖流。她知道,这场7分30秒的演讲,才刚刚开始。而她,已经准备好了——准备把火星的故事、边疆的故事、冰洞的故事,还有那些关于“被看见,也安全”的勇气,说给全世界听。

极光还在头顶缓缓流动,极昼的阳光依旧温柔,冰台的光透过冰砖,在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姜稚站在舞台中央,声音比刚才更坚定了些:“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个关于‘害怕’的故事——我曾经很害怕说话,很害怕被别人看见,因为我觉得,安静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冰馆,也传遍了全球3000多万个屏幕。在南极的仲夏日午夜,在极光与阳光交织的光晕里,一个曾经害怕被看见的女孩,终于勇敢地,把自己的故事,说给了全世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