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穿越抗日1937 > 第50章 总结胜仗靠运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京方面很快回电,同意了陈洪范的请求,并正式发布了委任状。

独立第八师摇身一变,成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军,陈洪范如愿戴上了中将军衔。

五十万大洋的改编费也很快通过重庆的银行拨付到位,乐得陈洪范几天合不拢嘴。

紧接着,陈洪范宣布了整编扩军方案。

原有的三个旅番号取消,直接升格为师。

张阳的新编第九团,隶属于第三师,番号不变,但团长张阳,军衔从中校提升为了上校。

然而,最让各部军官们心跳加速的,是陈洪范接下来的扩军命令。

议事厅里,陈洪范站在巨大的地图前,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后怕和狠厉:

“诸位!第二次自贡之战,你们都经历了!惨不惨?老子一万五千人,差点被打光!为什么?就是因为咱们占了自贡这块肥肉,却牙口不够硬,谁都想来咬一口!”

他目光扫过众人:

“刘自乾这次退了,下次呢?其他龟儿子会不会眼红?指望南京远水解不了近渴!咱们要想守住这份家业,就得靠自己!就得有足够的实力,让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动咱们!”

“所以!”

他猛地提高音量。

“我决定,全军大扩编!原有的九个团,编制从现在的一千五百人,全部扩大到两千人!另外,军部直属,新建一个特务团!一个手枪团!再加上炮兵、工兵、辎重等技术兵种,老子要在三个月内,把二十二军的总兵力,扩大到两万五千人!”

“两万五千人!”

台下响起一片惊呼和吸冷气的声音。

这几乎是翻了一番的扩军!野心太大了!

王奎第一个站起来表示支持:

“军座英明!就得这么干!兵强马壮,看谁还敢龇牙!”

他盘算着,他的第一师肯定是扩编的重点。

其他军官们也纷纷激动起来。扩军意味着更多的职位,更大的权力!

唯有张阳,心里却只能苦笑,他知道陈洪范的嘴巴上吼得震天响,一旦涉及到饷弹粮秣,都是紧着自己的嫡系部队用。

给他们这样杂牌部队的那点嚼谷,顶多也就是让你吊着命饿不死。

他现在连六百人都快养不起了!之前吃空饷的那点结余,这次大战的抚恤、赏金一发,已经所剩无几。

还要招一千四百新兵?武器从哪里来?军饷粮食从哪里来?

陈洪范虽然得了五十万,但分到新编第九团的头上,鬼知道能有多少。

但他不能表露出来,只能跟着众人一起起身:

“谨遵军座命令!”

会议结束后,张阳怀着沉重的心情,带领着伤亡过半的新编第九团,奉命在自贡又驻守了半个月,防备刘文辉反扑。

直到十月中旬,确认局势暂时稳定后,才得以率部返回宜宾。

宜宾团部,气氛肃穆。

作战总结会在这里召开。

所有排级以上军官全部到场,人人脸上都带着大战后的疲惫和一丝尚未散去的悲恸。

张阳坐在上首,没有穿那身崭新的上校军服,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胳膊上还戴着黑纱。

他目光沉痛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声音低沉而沙哑:

“弟兄们,都回来了。能坐在这里开这个会,是咱们的造化,是牺牲了的弟兄们,用命给咱们换来的!”

一句话,让所有人的眼圈都红了。

李拴柱更是低下头,用袖子狠狠擦了擦眼睛。

“这一仗,咱们新编第九团,打没了五十三个好兄弟!重伤三十七个,不知道最后能活下来几个……轻伤的,几乎人人带彩。”

张阳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心里……难受!”

会场里一片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压抑的抽泣声。

良久,张阳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难受归难受,仗打完了,咱们得总结经验,得吸取教训!不能让他们白死!都说说,这一仗,咱们凭什么能活下来?凭什么能打赢?又有什么教训?”

军官们沉默了片刻,开始陆续发言。

“团长,我觉得,就是运气!运气好!”

一个脸上带着伤疤的排长率先开口。

“要不是恰好撞上那帮龟儿子新兵蛋子,要不是他们自己乱了阵脚,咱们那点人,早让人包了饺子了!”

不少人默默点头,心有戚戚焉。

李猛嗡声嗡气地补充道:

“也不全是运气!咱们弟兄们敢拼!不怕死!子弹嗖嗖飞,没一个后退的!这才是关键!”

陈小豆则思考得更深,他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道:

“团长,各位。我认为,我们能取胜,能活下来,有三条至关重要。第一,是情报。如果不是斥候提前发现了那支穿插部队,如果不是我们果断决定伏击,后果不堪设想。战场情报,是打胜仗的关键,是咱们的眼睛耳朵!”

张阳赞许地点点头:

“小豆说得好!继续说。”

“第二,”

陈小豆继续道:

“是平时严格的训练。团长您一直强调按《步兵操典》来,挖工事、练射击、练战术配合。这次守阵地,咱们的机枪火力配置、士兵的射击精度、班组协同,都比敌人强一截。这是咱们能顶住敌人反复冲锋的基础。”

“第三,”

他语气沉重下来。

“就是挖工事。正面阵地战,如果没有那些战壕和掩体,我们的伤亡会大得多!挖工事,流汗不流血,这是减少伤亡最最重要的手段!”

“对!说得对!”

军官们纷纷附和。

这些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真切体会。

张阳站起身,总结道:

“弟兄们说得都很好!运气,很重要,但不能总指望运气!严格训练、重视情报、拼命挖工事,这才是咱们活下来、打胜仗的根本!以后,这三条,要给我刻在每个弟兄的脑子里!落实到每一次训练,每一次作战中去!”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更加凝重:

“仗打完了,活着的弟兄,要对得起死了的弟兄。我宣布几件事。”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第一,所有阵亡弟兄的家属,每人发放一百块大洋的抚恤金!派专人,亲自送到家里,确保一分不少地交到他们亲人手上!”

“一百块?”

台下响起一片低呼。

这在这个时代,是一笔巨款了!省着点用,够一个普通家庭用好几年!团长这是下了血本了!

“第二,所有重伤弟兄,每人发放五十块大洋的伤残补助!希望他们能好好养伤,以后……团里尽量安排。”

“第三,所有轻伤弟兄,每人发放十块大洋,算是团里的一点心意。”

“第四,所有参加了这次作战,没受伤的弟兄,每人发五块大洋作战津贴!”

四条宣布完,会场里鸦雀无声。军官们都惊呆了。

这么算下来,又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开销!团长哪来这么多钱?

张阳看着他们,沉声道:

“钱的事,我来想办法!就是砸锅卖铁,也不能寒了弟兄们的心!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是我们新编第九团的规矩!”

良久,不知道是谁带头鼓起了掌,很快,掌声响成一片。

许多军官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但这一次,除了悲痛,更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归属感。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军。当士兵们得知团长如此厚待伤亡弟兄,还有作战津贴可拿时,整个营地都沸腾了!

感激、激动、自豪的情绪在蔓延。

第二天,李拴柱照常带着人去乡镇招兵。

令他惊讶的是,以前需要敲锣打鼓吆喝半天才来几个人打听,今天,招兵点刚一设下,就围上来不少青壮年。

“老总,你们真是新编第九团的?就是那个打跑了刘文辉,还给阵亡弟兄家里发一百块大洋的第九团?”

“听说你们团长说话算话,从不克扣军饷,天天能吃干饭?”

“……我想报名!俺哥去年没了,家里就我一个劳力,要是我……我也能给家里留点指望……”

询问和报名的人络绎不绝。一天下来,竟然招收了二十多人,是往常的好几倍!

李拴柱回来后,兴奋地向张阳报告:

“团长!团长!神了!真是神了!现在不用咱吆喝,好多年轻娃儿自己跑来问!都说冲着你说话算话,厚待弟兄!今天一天,就招了二十三个!”

张阳站在窗口,看着操场上那些新加入的、眼神中带着期盼和信任的新兵,又看了看远处默默操练的老兵,心中感慨万千。

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心疼吗?心疼。但换来的,是军心,是凝聚力,是千金难买的信誉和号召力。这条路,他走对了。

只是,扩编两千人的压力,像一座更大更沉的山,压在了他的肩上。

那隐秘的工业计划,必须更快地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