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 > 第62章 初见省城,母子情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章 初见省城,母子情切

省城火车站的钟楼上,时针刚指向下午三点。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穹顶,在青灰色的地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人流如织的候车厅里,叫卖声、脚步声、孩童的哭闹声交织在一起,透着股鲜活的烟火气。

苏念桃攥着衣角,站在出站口最显眼的位置,眼神紧紧盯着检票口的方向,指尖都有些发颤。陆沉渊站在她身边,手里拎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提前准备好的毛巾、水壶和几个白面馒头——他特意起早去老街的馒头铺买的,知道苏母和卫东一路坐火车,肯定饿坏了。

“别着急,火车应该快到了。”陆沉渊察觉到她的紧张,轻声安慰道,“我已经跟三轮车师傅说好了,就在外面等着,一接到人就能走,省得你娘和卫东受累。”

苏念桃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踮起脚尖:“我娘第一次来省城,肯定不认识路,卫东又调皮,万一走散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检票口就一个出口,我们盯着呢。”陆沉渊抬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丝,“你看,广播里已经在报了,北京到省城的慢车,马上就要进站了。”

果然,没过多久,检票口就传来一阵喧闹声,穿着蓝色制服的列车员率先走出来,随后,黑压压的人群就涌了出来。苏念桃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睁大眼睛在人群中搜寻着。

“念桃!念桃!”

一声熟悉的呼喊穿透人群,苏念桃循声望去,只见母亲赵秀兰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陶土坛子,正踮着脚尖朝她挥手。十四岁的苏卫东跟在旁边,背着一个小书包,手里还攥着个布老虎,好奇地东张西望,眼神里满是对陌生世界的新奇。

“娘!卫东!”苏念桃再也忍不住,快步冲了过去,一把抱住母亲,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娘,你们可算到了!”

“傻孩子,哭什么,娘这不是来了嘛。”赵秀兰放下包袱,抬手擦掉女儿脸上的眼泪,指尖抚过她的脸颊,细细打量着,“瘦了点,但气色还好,穿着也干净,在省城没受委屈吧?”

“没有,我过得很好。”苏念桃摇摇头,拉过弟弟,“卫东,想不想姐姐?”

苏卫东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想!姐姐,省城好大啊!火车好长!”他的目光被周围的一切吸引着,一会儿看看头顶的玻璃穹顶,一会儿瞅瞅来来往往的汽车,眼睛都看直了。

陆沉渊走上前,主动拿起赵秀兰脚边的包袱,又接过她怀里的陶土坛子——坛口封得严严实实,还裹着两层棉絮,能闻到淡淡的腌菜香。“阿姨,一路辛苦了,我来拎吧,沉得很。”

“哎,麻烦你了,沉渊。”赵秀兰客气地说,看着他熟练地把包袱甩到肩上,抱着坛子稳稳当当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这孩子,看着就实在能干,念桃跟他在一起,应该不会受委屈。

苏老实跟在后面,扛着一个更大的包袱,里面装着被褥和衣物,额头上满是汗水。陆沉渊连忙上前:“叔叔,我来帮您。”

“不用不用,我能行。”苏老实摆摆手,却还是被陆沉渊接过了包袱,“这孩子,太客气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走出火车站,苏卫东被门口的电车吸引住了,拉着苏念桃的衣角不肯走:“姐姐,你看那个车,没有马拉就能跑!”

“那是电车,靠电驱动的。”苏念桃笑着解释,“以后姐姐带你坐。”

“好!”苏卫东高兴地跳了起来。

陆沉渊早已叫好的三轮车停在路边,师傅看到他们,连忙招呼:“是陆师傅吧?快上车,地方都给你们留好了。”

“麻烦师傅了。”陆沉渊先把行李和坛子搬上车,又扶着赵秀兰和苏老实上去,最后才让苏念桃和卫东坐好,自己则坐在车头旁边的小板凳上。

三轮车慢悠悠地驶离火车站,沿着街道往爱民巷方向去。苏卫东扒着车边,眼睛瞪得圆圆的,嘴里不停地发出惊叹:“娘,你看!那楼好高啊,比咱们村的晒谷场还高!”“姐姐,那个铺子卖什么的?好多人啊!”“陆沉渊哥,你看,有自行车!”

赵秀兰也忍不住看向窗外,省城的一切都让她觉得新鲜而陌生——宽阔的马路铺着柏油,踩上去不像土路那样硌脚;路边的铺子一间挨着一间,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是镇上的供销社都比不上的;穿着中山装、连衣裙的人们来来往往,脸上都带着匆忙而鲜活的神色。

她下意识地拉了拉自己的粗布衣裳,又看了看身边的女儿——苏念桃穿着一件浅蓝色的的确良衬衫,是去年陆沉渊给她买的,洗得干干净净,衬得她皮肤白皙,眉眼间透着股书卷气,早已不是在家时那个穿着打补丁衣裳的小姑娘了。

“念桃,在学校吃得好吗?别总想着省钱。”赵秀兰还是忍不住叮嘱,“你看你,还是这么瘦。”

“娘,我吃得很好,食堂的饭菜种类多,我顿顿都吃饱了。”苏念桃握着母亲的手,“陆沉渊哥经常给我送水果和青菜,我一点都没委屈自己。”

赵秀兰看向车头的陆沉渊,他正和三轮车师傅聊着天,背影挺拔,说话时语气诚恳。她想起在家时,女儿在信里反复提到陆沉渊,说他如何帮着找摊位、办执照,如何细心照顾她。如今亲眼见到,这孩子虽然话不多,却事事想得周到,确实是个靠得住的。

“沉渊,你修车摊的生意还好吗?别因为帮我们的事,耽误了你的生意。”赵秀兰轻声问道。

“阿姨,不耽误。”陆沉渊转过头,笑着说,“修车摊的老主顾都熟了,我跟他们打了招呼,这几天下午晚点出摊就行。等腌菜铺开起来,走上正轨了,就不影响了。”

苏老实点点头:“沉渊,辛苦你了。我们娘俩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以后还要多麻烦你。”

“叔叔,您太客气了。”陆沉渊说,“我和念桃是一家人,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苏念桃听到“一家人”三个字,脸颊微微发烫,偷偷看了母亲一眼,见母亲脸上带着笑意,没有反对,心里便松了口气。

三轮车很快就到了爱民巷口。巷子不宽,两旁的平房错落有致,偶尔有几只鸡在路边啄食,几位老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三轮车进来,都好奇地望过来。

“到了,阿姨,叔叔,这就是爱民巷。”陆沉渊率先下车,把行李搬下来。

赵秀兰和苏老实下车后,仔细打量着这条巷子。巷子里很干净,路面铺着青石板,两旁的住户门口都种着花草,透着股安逸的气息。不远处,就能看到一间挂着“便民杂货铺”旧招牌的门面,门口搭着个简易的棚子,正是陆沉渊找好的腌菜铺。

“这就是我们的铺子?”赵秀兰走到铺子前,看着干净的门板,心里满是欢喜,“位置真好,离巷口近,来往的人都能看到。”

“是啊,娘。”苏念桃推开虚掩的木板门,“陆沉渊哥已经帮我们收拾干净了,货架和腌菜坛子都准备好了,就等您来开火了。”

赵秀兰走进铺子里,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照亮了里面的一切。墙角的灶台擦得锃亮,崭新的货架摆得整整齐齐,十几个空的陶土坛子并排放在一边,门口的空地上还能摆一张桌子,用来展示腌菜样品。

“太好了,这地方比我想象中好多了。”赵秀兰的眼眶有些发热,“念桃,多亏了你有主意,不然我们娘俩还在老家种地呢。”

“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苏念桃笑着说,“以后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把腌菜铺开好,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苏卫东在铺子里跑了一圈,好奇地摸了摸货架,又敲了敲腌菜坛子,发出“咚咚”的声音:“娘,我们以后就在这里卖腌菜吗?我能帮着看铺子吗?”

“当然能。”赵秀兰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等你开学了,放学回来就能帮着招呼顾客,给姐姐搭把手。”

“开学?”苏卫东眼睛一亮,“我能在省城上学吗?”

“能。”陆沉渊接口道,“我已经跟巷口的爱民小学打听好了,只要有居住证明,就能入学。等安顿下来,我就带叔叔阿姨去办。”

“太好了!”苏卫东欢呼起来,“我能在省城上学了!”

看着儿子高兴的样子,赵秀兰心里更踏实了。她最担心的就是卫东的学业,如今在省城也能上学,她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陆沉渊又带着他们去了不远处租的住处——一间带小院的平房,两室一厅,院子里还能种点青菜。“叔叔,阿姨,你们先住在这里,我已经打扫干净了,被褥都是新晒过的。”

走进屋里,赵秀兰看到床上铺着干净的床单,桌上摆着暖水瓶和搪瓷杯,墙角堆着一些生活用品,心里满是感激:“沉渊,你想得太周到了,真是麻烦你了。”

“阿姨,您别客气。”陆沉渊憨厚地笑了,“这些都是小事。我去买些菜,晚上我们在家做饭,算是给叔叔阿姨接风。”

“别去买了,我们带了不少老家的干货。”赵秀兰连忙说,从包袱里拿出一些晒干的豆角、花生和红薯干,“这些都是家里种的,比城里买的好吃。”

“那我去买些肉和蔬菜,再买点面粉,晚上包饺子吃。”陆沉渊说着,转身就要出门。

“我跟你一起去。”苏念桃连忙跟上,“我知道哪里的菜新鲜又便宜。”

两人并肩走出小院,苏念桃看着身边的陆沉渊,心里暖暖的:“沉渊哥,今天谢谢你了,跑前跑后的。”

“跟我还客气什么。”陆沉渊看着她,眼里满是温柔,“你娘和卫东来了,你高兴,我就高兴。”

两人在巷口的菜市场买了肉、白菜和面粉,苏念桃还特意买了点母亲爱吃的红糖。路上,苏念桃小声说:“沉渊哥,我娘好像很喜欢你。”

陆沉渊脸颊微红,挠了挠头:“只要阿姨不嫌弃我是个修车的就好。”

“怎么会嫌弃。”苏念桃笑着说,“我娘说,你是个实在、能干的好孩子。”

回到住处时,苏老实已经把院子打扫干净了,赵秀兰正在整理行李。陆沉渊和苏念桃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饭。苏念桃和面,陆沉渊剁馅,两人配合默契,厨房里很快就传出了欢声笑语。

赵秀兰站在门口,看着厨房里忙碌的两人,嘴角忍不住上扬。女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还找到了靠谱的人,她这做娘的,终于可以放心了。苏老实走到她身边,轻声说:“你看,我说念桃有主意,没错吧?”

“嗯。”赵秀兰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以后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把腌菜铺开好,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聊着家常。苏卫东吃得不亦乐乎,一边吃一边给大家讲火车上的见闻,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娘,你做的腌菜太好吃了。”苏念桃夹了一筷子母亲带来的腌黄瓜,脆爽可口,还是熟悉的家乡味,“明天我们就去办健康证,办完就能布置铺子,准备开业了。”

“好,听你的。”赵秀兰点点头,“我已经想好了,我们先卖腌黄瓜、腌萝卜、腌豆角这三种,都是最拿手的,等生意好了,再增加别的品种。”

“我明天去把招牌做好,就叫‘苏家腌菜铺’,简单好记。”陆沉渊说。

“好名字。”苏老实点点头,“我们做腌菜,讲究的就是实在,用最好的原料,最地道的手艺,肯定能留住顾客。”

一家人越聊越有干劲,眼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窗外的夜色渐深,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桌上,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爱民小学门口,一个身影正躲在树后,看着他们住处的方向——是赵磊。他今天本来是来爱民小学找朋友的,没想到正好看到陆沉渊带着苏念桃的家人去住处,心里的嫉妒和不满一下子涌了上来。

他怎么也没想到,苏念桃的家人竟然真的来了省城,还要开腌菜铺。看着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赵磊心里像被针扎一样难受。他不允许苏念桃过得这么好,更不允许陆沉渊这个修车的,和苏念桃这样亲近。

他攥紧了拳头,心里暗暗盘算着。之前寄给表哥的举报信,不知道有没有起作用。要是卫生防疫站能查出点问题,让他们的腌菜铺开不起来,那就好了。就算查不出问题,他也要想别的办法,给他们找点麻烦。

赵磊转身离开,夜色掩盖了他阴鸷的眼神。他想起爱民小学的校长是他远房舅舅的朋友,或许,他可以从苏卫东的入学问题上动手脚。

而苏家一家人,对此还一无所知。他们沉浸在团聚的喜悦中,憧憬着腌菜铺开业的日子,规划着未来的生活。苏念桃和陆沉渊忙着准备开业的各项事宜,赵秀兰则在琢磨着腌菜的配方,苏老实收拾着铺子,苏卫东盼着开学——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1979年的春风,吹拂着爱民巷的每一个角落,也吹拂着苏家每个人的心田。家人团聚的温情,像一束暖阳,驱散了所有的不安和疲惫。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算计,却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波澜。

苏家腌菜铺的开业筹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一场关于孩子入学、关于店铺经营的危机,已经在悄然酝酿,等着给这个刚刚团聚的家庭,带来一场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