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朱棣的麒麟逆子 > 第29章 永乐三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津卫的崛起,如同一块投入死水潭的石头,其荡开的涟漪,终究吸引了一些居于深水区的鱼儿的注意。

这一日,孙百户和王瑾几乎同时送来密报:有三位背景不凡、名声在外的官员,已抵达天津,欲投靠王爷麾下。

朱高晟看着名单上的三个名字及其粗略背景,心中非但没有惊喜,反而猛地一沉,警惕之心大起,需要人才就立刻来了人才,不是什么位面之子啊。

卜士仁:曾任某地兵备佥事,以善谋略、知兵事闻名,但因“性格孤傲,与上官不合”而辞官归隐。 于谦:原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精通工程器械,尤善后勤调度,因“主持正义,得罪权贵”被排挤罢官。 钱谷:原户部某司郎中,理财能手,却因“不肯同流合污,清查贪墨”而遭构陷,被迫去职。

这三个人,朱高晟有印象!在他来自后世的模糊记忆和系统零碎信息中,这三位都是在永乐中后期官场中能力突出却郁郁不得志的代表人物,其才具足以排入当朝前百,甚至更高!他们怎么会如此巧合地、几乎同时地来到自己这个“荒唐”、“被放逐”的藩王这里?

慕名而来?朱高晟绝不相信。自己这点“仁政”名声,或许能吸引流民工匠,但绝不足以让这等见识的人物倾心投靠,更何况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是太子派来的探子?还是汉王安插的棋子?甚或是……父皇又一次更深的试探?朱棣的手段,他从不低估。

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朱高晟脸上却迅速堆起了热情而略显“受宠若惊”的笑容。

“快请!快快有请!不,本王亲自出迎!”他大声吩咐着,做足了一位求贤若渴的藩王姿态。

王府正厅,朱高晟见到了这三位风尘仆仆却难掩气度的“弃官者”。他执礼甚恭,言语恳切,充分表达了对三位“大才”的仰慕和对其遭遇的“愤慨”。

“三位先生大才,竟遭如此不公,朝廷失珠啊!本王这天津卫虽是僻壤,却正需三位先生这般经天纬地之才前来坐镇指点!若蒙不弃,本王必虚位以待!”

卜士仁言辞谦逊却目光深邃,言谈间对天下大势自有见解;于谦沉稳务实,句句不离实务操作;钱谷则精明干练,对数字敏感至极。三人皆表示厌倦朝堂倾轧,慕王爷实干仁德之名,愿效犬马之劳。

朱高晟听得“心花怒放”,当场宣布: 任命卜士仁为王府“长史司咨议”(高级顾问),参赞机要。 任命于谦为“工曹总管事”,统筹所有工坊、建造事宜。 任命钱谷为“户曹总管事”,总理天津卫财政、户籍、税收(狗东西,你们这个最好不是无间道把我看得这么好,我信你个鬼,你们三个糟老头子别让我逮到你们让我逮到你们把你们鸡鸡给切了)朱高晟心里恶狠狠地想到。

职位给得极高,权力范围极大,赏赐也极其丰厚,宅邸、仆役一应俱全,完全是一副绝对信任、托付重任的姿态。

然而,就在当夜,密室之中。 朱高晟脸上的热情笑容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审视。孙百户和王瑾垂手立于下方。

“你们怎么看?”朱高晟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 “太过巧合,疑点重重。”王瑾率先开口,“三人背景虽经初步核查无误,但其来投动机,绝非表面那般简单。属下怀疑,其中必有朝廷耳目。” “属下已安排最得力的人手,十二时辰不间断监视其三人的一举一动、所有往来人员。”孙百户补充道,“其宅邸之内,也安排了耳目。”

“很好。”朱高晟点头,“光监视还不够。要给他们设局。” 他沉吟片刻,道:“第一局,利诱局。让四海商行的人,分别去找于谦和钱谷,‘私下’许以重利,希望他们在采购物料、审批款项时行个方便,看看他们是否贪财,是否会暗中与不明势力勾结。” “第二局,试探局。让卜士仁参与分析一些‘无关紧要’的周边卫所情报,然后故意泄露一些半真半假的‘王府秘闻’给他,观察他的反应,看他是否会急于向外传递消息,或者其分析是否别有用心。” “第三局,压力局。故意制造一些工坊和账目上的‘难题’和‘纰漏’,看看于谦和钱谷如何处置,是能力不济,还是能轻松解决,亦或是……借此机会安插自己的人手。”

他看向两位心腹,眼神锐利如刀:“我要知道,他们是真的怀才不遇来投明主,还是别人派来的钉子!如果是钉子,目的是什么?背后是谁?在查清之前,所有核心机密,尤其是地下密室、党卫军、晒盐场和新作物,绝不能让他们接触到一丝一毫!”

“明白!”孙百户和王瑾凛然应命。

于是,在天津卫一片“王爷喜得贤才”的祥和气氛下,一场针对三位新来投靠者的、无声的审查与试探,悄然展开。朱高晟依旧每日与他们谈笑风生,请教问题,委以“重任”,但每一次交谈,每一个任命,都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考验。

他深知,越是珍贵的人才,若不能确定其忠心,其破坏力也就越大。在揭开他们的真正面目之前,他绝不会付出丝毫真正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