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朱棣的麒麟逆子 > 第204章 潜龙出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伐誓师前夜,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

烛火通明,映照着一场关乎帝国未来的、极其隐秘的谈话。除了皇帝朱棣,仅有太子朱高炽与晟王朱高晟在场。气氛庄重而肃穆,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壮。

朱棣端坐于御案之后,褪去了平日里的帝王威仪,更像是一位即将远行、对家中幼子谆谆嘱咐的父亲。他的目光在稳重仁厚的长子朱高炽和聪慧却让他时常摸不透的幼子朱高晟之间缓缓扫过。

“北伐在即,朕明日便将离京。”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京师,乃至整个大明的后方,就托付给你们兄弟二人了。”

太子朱高炽连忙躬身,语气沉凝:“儿臣必竭尽全力,稳定朝局,保障后勤,绝不让父皇有后顾之忧。”

朱棣点了点头,对于太子的能力,他是放心的。随即,他将目光转向朱高晟,眼神变得格外复杂。

“高晟。”

“儿臣在。”朱高晟上前一步,垂首恭立,姿态无可挑剔。

“你年纪尚轻,但见识不凡,心思机敏。天津卫之事,银行之设,乃至倭国矿脉……你已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才干。”朱棣缓缓道,每一个字都似乎带着千钧重量,“留在京师,好好辅佐你大哥。多听,多看,多学。朝中诸事,若有疑难,可多向你大哥及杨士奇、杨荣等请教。”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意味深长,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绝:“朕与你大哥……对你寄予厚望。此去北伐,虽力求万全,然兵凶战危,世事难料。若……若朕真有不便之时……”他没有把话说尽,但那未尽之语,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朱高炽和朱高晟的心头。

朱高炽脸色微白,想要说什么,却被朱棣抬手制止。

朱棣从御案下的暗格中,取出一封用火漆密封的诏书,并未打开,只是郑重地放在了桌上,推向朱高晟的方向。

“此诏,由杨士奇、杨荣共同见证拟定。非到万不得已,不得开启。”朱棣的目光紧紧盯着朱高晟,“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暖阁内一片死寂。朱高炽震惊地看着那封诏书,又看向四弟,心中已然明了——这恐怕是……传位密诏!虽然早有预感,但亲眼见到父皇如此直白地(尽管是隐晦地)交代,还是让他心中巨震,随即涌起的,却是一种复杂的、带着释然的情绪。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所长在于守成,而四弟的锐意进取与奇思妙想,或许才是大明未来所需要的。

朱高晟看着那封诏书,心脏也是猛地一跳。他当然明白这是什么!历史上朱棣似乎并未如此明确地在北伐前做出这等安排,这无疑是他这只“蝴蝶”带来的变化。他脸上瞬间露出恰到好处的惶恐、感动与沉重,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父皇!儿臣……儿臣何德何能……此诏……儿臣恳请父皇收回!父皇必能旗开得胜,凯旋还朝!大明不能没有父皇!”他演得情真意切,仿佛被这沉重的托付压得喘不过气。

朱棣起身,走到他面前,亲手将他扶起,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却不容置疑:“傻孩子,朕只是做最坏的打算,以防万一。朕自然会全力以赴,扫平漠北!但国本之事,不容有失。你与你大哥,便是朕最信任的倚仗。收好它,也收起你的惶恐,拿出你平日里的气魄来!”

“儿臣……遵旨。”朱高晟低下头,双手微微颤抖地(一半是表演,一半是真的心情激荡)接过那封轻飘飘却又重如泰山的诏书,小心翼翼地贴身收好。他表面上是一副被重任砸懵、又强自镇定的模样,心中却在飞速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这场沉重的谈话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朱棣事无巨细,又交代了许多朝政注意事项,以及对北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预判。朱高晟始终扮演着一个恭敬、聆听、偶尔提出一两个看似稚嫩却切中要害问题的“好学生”角色,让朱棣和朱高炽都深感欣慰。

终于,朱棣面露疲惫,挥了挥手:“好了,该说的都说了。你们退下吧。高炽,明日朕离京后,朝政便由你主持。高晟,你从旁协助,多看多学。”

“儿臣遵旨!”兄弟二人齐声应道,躬身退出暖阁。

走出乾清宫,夜风一吹,朱高炽看着身边脸色似乎有些苍白(憋气憋的)、眼神带着“离愁别绪”的四弟,心中怜惜之意大起。他揽住朱高晟的肩膀,温言安慰道:“四弟,不必过于担忧。父皇神武,定能平安归来。你我兄弟在后方,稳住局势,便是对父皇最大的支持。”

朱高晟顺势低下头,揉了揉眼睛(努力挤出点湿意),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沙哑”:“大哥,我明白。只是……一想到父皇要亲涉险地,我心里就……就堵得慌。刚才在父皇面前,我不敢表露……”

朱高炽见他如此,更是心疼,只觉得这个弟弟虽然才智超群,但终究年纪尚轻,情感丰富。“好了好了,大哥知道你的孝心。今日你也累了,先回府好好休息一下。明日还要早起,送父皇出征,之后便要开始处理政务了。”

“嗯。”朱高晟“乖巧”地点点头,带着浓浓的“鼻音”,“那……大哥,我先回去了。府里还有些……父皇赏赐的兵书,我想再看看,静静心。”

“去吧。”朱高炽不疑有他,只当他是心情激荡需要独处,宠溺地拍了拍他的背,“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日早朝,莫要迟了。”

“知道了,大哥。”朱高晟应了一声,转身向着宫外走去,背影在宫灯下拉得长长的,显得有几分“落寞”和“单薄”。

朱高炽望着他离去,轻轻叹了口气,转身走向东宫,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担忧和对弟弟的怜爱,浑然不知,他这位“情感丰富”、“需要静心”的四弟,此刻心中正燃烧着怎样“大逆不道”的火焰。

朱高晟一出皇宫,脸上的“悲戚”和“疲惫”瞬间一扫而空,眼神变得锐利而冷静。他翻身上马,对随行的贴身侍卫低喝一声:“回府!快!”

回到晟王府,他立刻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于谦早已在密室等候。

“殿下,一切已安排妥当。‘幽壑’主力已分批离京,在通州附近伪装集结。韩固带着您所需的一应物品,在城外三十里处的预定地点等候。府中只留老弱仆役及明面上的少量护卫,管家会应付一切询问。”于谦语速极快。

“好!”朱高晟点头,迅速换上一套早已准备好的、半新不旧的青色布衣,用特制的药水略微改变了肤色和面部细节,看上去就像一个寻常的、带着些风霜的年轻商贾。“京师这边,就交给你和太子大哥了。若有紧急情况,按第二套方案联系。”

“殿下放心!您……千万保重!”于谦深深一揖,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朱高晟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再多言。他最后看了一眼生活了许久的王府,没有丝毫留恋,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从后门溜出,融入了京师的夜色之中。他的目的地,是通州,是早已安排好的、可以混入北上商队的身份。

翌日清晨,北京城万人空巷,百姓簇拥在街道两旁,送北伐大军出征。朱棣金甲龙旗,威风凛凛,率军出德胜门,浩浩荡荡向北而去。

太子朱高炽率领留守文武百官,在城门处恭送,直到大军的身影消失在尘土之中,才心情沉重地返回皇宫,准备履行监国职责。

他下意识地在送行的官员中寻找四弟朱高晟的身影,却并未看到,心中有些奇怪,但转念一想,或许四弟昨日心情不佳,起晚了,或者直接去文华殿(处理政务的地方)等候了。

然而,当他来到文华殿,依旧不见朱高晟踪影。派人去晟王府询问,回报说:“王爷昨日回府后便吩咐闭门谢客,说要静心读书,至今未出。”

朱高炽皱了皱眉,觉得有些不对劲。以四弟的性子,就算再难过,也不至于误了今日的早朝和送行。他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立刻加派东宫侍卫,拿着自己的手令,直接去晟王府“请”王爷入宫。

半个时辰后,侍卫回报,带来的消息让朱高炽如遭雷击!

“太子殿下!晟王府管家言,王爷自昨日回府后,便再未露面!府中只剩下寥寥数名老仆和护卫,皆言不知王爷去向!属下等搜查王府,发现王爷常穿的几件便服、一些银钱以及……以及一张北疆战略地图不见了!”

“什么?!”朱高炽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脸色瞬间煞白!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昨日四弟那“落寞”、“悲伤”、说要“回府静心”的模样……原来那一切都是伪装!这个混账小子!他根本不是要静心,他是要……他是要偷偷跟着父皇北伐去了!

“快!快去查!九门守卫!昨天夜里到今天早晨,有没有形迹可疑之人出城?!尤其是通往北方各门的记录,给本宫仔细地查!”朱高炽几乎是吼出来的,他感觉一阵头晕目眩,这个弟弟,胆子也太大了!

很快,消息传来:昨日戌时三刻(晚上八点左右),有一支持有天津卫某商号文书的小型商队,从东便门出城,声称要赶往蓟州运送一批药材。守城官兵验看文书无误,并未仔细盘查人员。而据描述,那商队中一个年轻的、不怎么说话的“账房先生”,身形与晟王殿下颇有几分相似!

“完了……”朱高炽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只觉得浑身冰凉。不用想了,肯定是他!这个无法无天的弟弟!他竟然真的敢!竟然在父皇和自己眼皮子底下,演了这么一出大戏,然后金蝉脱壳!

一想到北伐路上的凶险,一想到父皇若是发现高晟偷跑出来后的震怒,一想到万一高晟有个三长两短……朱高炽的心就揪成了一团。

他猛地抓起笔,也顾不得什么格式了,铺开纸张,奋笔疾书,字迹因为焦急而显得有些潦草:

“父皇陛下钧鉴:臣高炽万急奏报!四弟高晟,胆大妄为,阳奉阴违,已于昨日夜间伪装离京,疑似北上追随王师!儿臣发现已迟,追之不及!此子任性胡为,然纯孝之心赤诚,乞父皇万一遭遇,万勿过于苛责,务必将此忤逆子扣押于安全之后方,严加看管!朝中之事,儿臣必竭尽全力,父皇勿忧!儿臣高炽,顿首再拜!急!急!急!”

写罢,他立刻唤来绝对心腹的东宫侍卫统领,厉声道:“你亲自带人,挑选最快马匹,六百里加急!不惜一切代价,追上陛下大军,将此密信亲手交到陛下手中!一定要快!一定要在陛下发现高晟之前,或者……在高晟遇到危险之前!”

“属下遵命!”侍卫统领深知事关重大,接过密信,转身飞奔而去。

朱高炽望着侍卫远去的背影,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揉着发痛的额角,心中充满了懊恼、担忧和一丝哭笑不得。

“高晟啊高晟……你让大哥说你什么好……你可千万……千万别出事啊……不然我怎么跟父皇和母亲交代”

而此时,已经混在商队中,远离京师上百里,正快马加鞭向着北方疾驰的朱高晟,打了个喷嚏,摸了摸鼻子,望着越来越近的边关,脸上露出了一个混合着兴奋与坚定的笑容,嘻嘻父皇您可别被吓一跳呀,大明冠军猴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