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朱棣的麒麟逆子 > 第216章 绿茵驰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巴尔虎部落的新政推行渐入佳境,牧民们脸上的愁容逐渐被对未来的希冀所取代,与“党卫军”及基层政委、讲师们的互动也日益自然。然而,朱高晟深知,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基础医疗的保障,仅仅是融合的第一步。要真正让这些剽悍不羁的草原民族从心底认同大明,融入这个庞大的帝国大家庭,还需要精神层面的沟通与共鸣,需要一种能够超越语言、消弭隔阂的通用语言。

他想到了体育,想到了竞技场上那种最原始、最直接的激情与汗水,以及由此产生的认同与友谊。

中军大帐内,朱高晟向朱棣和众将提出了他的新想法。

“父皇,诸位将军,巴尔虎等归附部落,生计已初步安定,然军民之间,尤其是与朝廷经制之师,仍存有形无形之隔阂。长此以往,不利于真正收服其心,巩固边疆。”朱高晟侃侃而谈。

朱棣微微颔首,他通过密报也知晓,老四的“党卫军”与牧民走得近,效果不错,但其他部队依旧与牧民关系疏离。“你有何良策?”

“儿臣以为,除常规警戒、巡逻及战备值班部队外,可组织其余将士,包括后勤辅兵,以及儿臣从天津卫带来的部分后勤人员,与归附部落的牧民,共同参与一些……竞技活动。”朱高晟道,“一来可强健体魄,保持军队锐气;二来可为枯燥的驻军生活增添乐趣;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可通过公平竞技,拉近彼此距离,让将士与牧民在汗水与欢呼中相互了解,淡化敌意。”

“竞技活动?角抵(摔跤)?射箭?”丘福瓮声问道,这些都是军中常见的项目。

“此二者自然可行。”朱高晟笑道,“但儿臣还想推广两种更具观赏性、参与度更广的活动。其一,名为‘足球’;其二,便是古已有之的‘马球’!”

“足球?”众将面面相觑,对此名甚感陌生。马球他们倒是知道,但自宋元以后,在中原地区已渐趋没落,不如前朝盛行。

朱高晟早有准备,详细解释起来:“‘足球’,顾名思义,主要以足踢弄一球。儿臣曾在天津卫试行,颇受欢迎。”他大致描述了球场、球门、双方人数、以脚触球(除守门员外手部不可触球)、将球攻入对方球门等基本规则。“此戏简单易学,对抗激烈,讲究团队配合,无需昂贵器械,只需一片稍平整草地与一球即可,最适合普通兵士与牧民参与。”

接着,他重点介绍了马球:“至于马球,其历史更为悠久。相传源于波斯,后传入吐蕃,在我中原大唐时臻于极盛!太宗、玄宗皆乃此中好手!长安城内,宫苑、军营、乃至坊间,皆设球场,谓之‘鞠场’。彼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军中健儿、文人墨客,无不以击鞠(马球)为乐,视其为煊赫武风、彰显勇毅之举!”

他引经据典,描绘大唐马球盛况:“玄宗皇帝于勤政楼观击鞠,场面浩大,‘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球’!其坐骑‘照夜白’更是驰骋球场的名驹。军中亦将击鞠作为训练骑兵骑术、协作与勇气的绝佳方式。‘俯身仰击复旁击,难于古人左右射’!其激烈精彩,可见一斑!”

朱高晟的话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染力,将众人仿佛带回了那个开放自信、尚武之风与华美文采并存的大唐盛世。“马球,不仅是游戏,更是勇武、技巧与骑术的完美结合!其规则简单而刺激:骑士手持月杖(球杖),策马驰骋,于飞驰间击打木制小球,射入对方球门者为胜。极考校人马合一之默契、瞬间判断之果决、以及于高速对抗中之平衡与技巧!”

他看向众人,尤其是那些骑兵出身的将领:“我大明将士,尤其是骑兵,精于骑射,若参与马球,必能大展身手!而草原牧民,自幼在马背上长大,视马如伙伴,骑术精湛,于此戏定然极具天赋!以此为契机,让我们的骑兵与牧民的骑手同场竞技,岂非美事?”

他最后抛出诱饵:“儿臣建议,可先于军中内部,及与归附部落间,组织足球与马球比赛。设立奖项,足球赛胜者,可奖赏牛羊、新式铁器;马球赛关乎骑术荣耀,奖品更需丰厚,可赏赐良驹、精美鞍具、乃至金银,关键是在马球比赛,真正的推行和流行起来以后我们大明无论是贵族阶层或者商人阶层他们为了养出于自己的马球比赛的队伍,然后通过大量比赛的吸引有能力的商人或者名门望族去训练和投资普通百姓以后我大明会骑术的人将会是成比例的增加”

朱棣听着儿子的描述,尤其是对大唐马球盛况的追忆,眼中不禁闪过一丝神往。大明立国,重拾汉家山河,亦需此等昂扬奋发之精神!而此法若能促进军民融合,更是事半功倍。

“准!”朱棣拍板,“此事,便由高晟你全权负责!柳升、朱荣你二人协调各部,凡非值勤将士,皆可报名参与。至于与牧民之赛,需确保安全,循序渐进。”

“儿臣(臣)领旨!”朱高晟、柳升、朱能齐声应道。

诏令一下,明军大营及周边归附部落顿时热闹起来,连日来的战争让将士们不得不紧绷神经这样让大部分的军人们无论是心灵上或者身体上面都疲惫不堪了,还有刚刚归降的部落,因为刚刚归属和加入大明他们紧绷的神经从未有一颗真正的放松毕竟之前大家可都是生死仇敌呀!

足球的推广最为迅速。朱高晟从天津卫带来的后勤人员中,本就有些玩过足球的熟手,他们成了最初的技术指导。在巴尔虎部落附近,选择了一片较为平坦的草地,粗略画出边界,立上两根木杆作为球门,一个由多层皮革密缝、内塞羽毛等物的“足球”便成了全场焦点。

首先是在明军内部开展。各卫所选拔健儿组队,一开始,那些习惯了持兵刃厮杀的将士们,对着一个圆滚滚的皮球颇感别扭,踢得人仰马翻、笑料百出。但年轻人好胜心强,很快便掌握了基本技巧,盘带、传递、射门……有模有样起来。激烈的拼抢、精妙的配合、进球后的狂喜、失球后的懊恼,很快就让参与者沉浸其中,围观者更是呐喊助威,声震四野。

朱高晟特意邀请了一些胆大的巴尔虎牧民前来观看。起初,牧民们只是远远站着,好奇地张望。但当他们看到那些平日里严肃的明军士兵,为了一个皮球在草地上疯狂奔跑、冲撞、嘶吼,摔倒了立刻爬起,进球后与同伴拥抱雀跃,那蓬勃的朝气、纯粹的胜负欲,与他们草原上青年赛马、摔跤时的激情何其相似!

渐渐地,有牧民开始靠近场边,随着比赛的进程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呼或赞叹。当有球员踢出一记漂亮的远射,或是守门员做出一次惊险扑救时,人群中甚至会爆发出不分彼此的喝彩声。

巴特和几个同龄伙伴也混在人群中观看。看着场上飞奔的身影,巴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个……好像比摔跤还有意思!”他喃喃道。他看到一名党卫军士兵在带球时被对手巧妙断下,非但没有恼怒,反而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两人相视一笑,继续投入比赛。这种在激烈对抗中保持的风度,让他心生好感。

在朱高晟的鼓励和党卫军的示范下,一些巴尔虎的青年终于按捺不住,鼓起勇气,表示也想试试。明军士兵们大方地让出位置,甚至耐心地教他们基本的踢球动作。语言不通?没关系,手势和脚下的皮球就是最好的交流工具。很快,草地上出现了明军士兵与牧民青年混编的队伍,虽然配合生疏,失误频频,但欢笑声和呼喊声却比任何一场纯明军内部的比赛都要响亮。

足球在这块简单的绿茵场,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成为了打破隔阂的第一块坚冰。

相较于足球的“亲民”,马球的准备则要正式得多,也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尤其是军中骑兵和草原牧民。

朱高晟亲自监督,选址修建了较为标准的马球场。“球场千步,平砥如削!”虽不及大唐宫苑球场奢华,但也力求平坦坚实。两端各设一雕花木制球门,球场周边,旌旗招展。

月杖(球杖)和木球由随军工匠加紧制作。月杖长数尺,杖头呈偃月形,便于击球;木球则要求坚韧而轻巧,涂以醒目的朱红色。

消息传出,明军骑兵队伍立刻沸腾了。这些马上骄子,平日训练除了骑射就是冲阵,何曾有过如此既考验个人骑术技巧,又讲究团队战术配合,还极具观赏性的竞技?个个摩拳擦掌,踊跃报名。各骑兵千户所甚至私下里较劲,都想在这新奇的比赛中拔得头筹,在陛下和同袍面前露脸。

而在巴尔虎等部落,当牧民们听说大明要举办“击鞠”比赛,并且邀请他们参加时,反应更是热烈!马球?虽然名称稍异,但其描述,与他们草原上流传的一些古老骑射游戏何其相似!纵马飞驰,挥杖击球,这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游戏!

“长生天!这是真正勇士的游戏!”部落里的老人激动地抚摸着胡须,向年轻人讲述着他们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关于古代草原上骑士们进行类似比赛的传说。

“我们的马匹是最好的!我们的骑术是最棒的!我们一定能赢!”年轻的牧民们信心爆棚,纷纷选出部落里最矫健的骏马、最出色的骑手,自发组织起来练习。一时间,部落周边的空地上,随处可见策马扬鞭、追逐击打简易木球的牧民骑手,呼喝之声此起彼伏。

巴特更是心潮澎湃。足球很有趣,但马球,才是真正能展现草原儿女风采的舞台!他骑着自家那匹虽然不算高大,但极其灵活敏捷的蒙古马,找了一根结实的木棍削成月杖形状,日夜苦练。他发现,击球不仅需要力量,更需要精准的时机把握和人马合一的微妙控制,这远比单纯的骑马射箭更具挑战性,也更有乐趣。

比赛之日,选定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

足球比赛先行进行,作为预热。由巴尔虎部落青年联队,对阵明军“党卫军”足球队。场上双方拼抢激烈,场下明军士兵与巴尔虎牧民混杂在一起,各自为自己的队伍呐喊助威。最终,“党卫军”凭借更娴熟的配合以微弱优势胜出,但巴尔虎青年们展现出的顽强和身体素质也赢得了满堂彩。朱高晟亲自为双方颁发了奖品——胜者得到几只肥羊和几把新式镰刀,负者也有安慰奖,一些铁锅和食盐。皆大欢喜。

紧接着,便是万众期待的马球赛!

球场四周,人山人海。明军将士整齐列队,旌旗招展;归附部落的牧民们则穿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而来,场面堪比那达慕盛会。朱棣率领文武重臣,亲临观赛,更将气氛推向高潮。

首先进行的是明军内部骑兵的马球表演赛。两支分别来自朱能部和柳升部的精锐骑兵,身着不同颜色的号服,纵马入场。但见骏马奔驰如龙,骑士们伏鞍挥杖,红色的木球在草地上急速滚动、弹跳,月杖击球的清脆响声、“嘚嘚”的马蹄声、骑士们的呼喝声、场边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激烈而壮观!骑士们时而策马冲刺,时而急停转身,人马配合默契,展现出了极高的骑术和控球技巧,引得观战的牧民们也连连惊呼,赞叹不已。他们意识到,大明骑兵的骑术,绝非等闲!

表演赛结束,真正的重头戏——明军骑兵联队与巴尔虎部落马球队的友谊赛正式开始!

巴尔虎部落派出了以巴特等几名最出色年轻骑手为核心的队伍。他们骑着典型的蒙古马,虽然不如明军的高头大马威武,但胜在灵活、耐力强、启动快。

随着裁判(由一位老将担任)将朱红木球抛向场地中央,比赛正式开始!

明军骑兵凭借严格的纪律和战术配合,试图控制比赛节奏,通过传递寻找机会。而巴尔虎骑手则充分发挥其个人骑术精湛、马匹灵活的特点,不断进行高速冲击和抢断。

巴特在其中尤为抢眼。他仿佛与自己的坐骑融为一体,在高速奔跑中能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变向和急停,月杖在他手中如同手臂的延伸,总能从不可思议的角度触碰到球。一次,他面对一名明军骑兵的拦截,竟在电光火石间做了一个漂亮的“海底捞月”,从马腹下将球钩起,顺势过人,引得全场一片哗然,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连观礼台上的朱棣都忍不住微微颔首。

比赛进入白热化。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守。进球后的欢呼,失误后的叹息,充斥着整个赛场。汗水浸透了骑士们的衣背,尘土沾染了骏马的毛皮,但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熊熊的斗志和享受比赛的快意。

最终,凭借着巴特在比赛最后时刻一记精准的斜线击球,助攻队友得分,巴尔虎部落队以微弱优势险胜明军联队!

当裁决的锣声响起,巴尔虎部落的观赛区瞬间沸腾了!牧民们欢呼雀跃,将手中的帽子、哈达抛向空中!他们为自己的勇士骄傲,也为能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战胜强大的明军而自豪!

明军将士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对对手的表现心服口服,报以热烈的掌声。

朱高晟亲自为获胜的巴尔虎马球队颁发了丰厚的奖品:十匹精选的种马、二十套精美的马鞍,以及象征着荣誉的金银牌饰。巴特作为球队核心,更是获得了一柄由精钢打造、装饰华丽的特制月杖。

接过月杖的瞬间,巴特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看向观礼台,看向那位提出这一切的晟王殿下,眼中充满了感激与崇敬。这一刻,什么仇恨,什么隔阂,都在竞技的激情与荣耀中烟消云散。他感受到的,是一种被尊重、被认可的平等,以及融入一个更广阔天地的归属感。

朱棣看着赛场内外,明军将士与牧民们混杂在一起,讨论着刚才的精彩瞬间,分享着胜利的喜悦,甚至勾肩搭背地约定下次再赛,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看了一眼身旁神采飞扬的朱高晟,心中暗道:“这小子……总是能想出这些出人意料却又效果奇佳的点子。足球、马球……看似游戏,实乃凝聚人心、化解干戈的妙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