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 第46章 里应外合破重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章:里应外合破重围

凌霄的归来与方百花的亲笔信,如同在帮源洞沉闷的空气中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空中通道的建立,不仅意味着方腊与失散族妹的重逢,更意味着天策府终于拥有了一条无视地面封锁、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天路”。这条通道带来的战略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方腊立刻着手利用这条新渠道。他亲笔书写了一封长信,由凌霄带回飞鹰寨。信中,他并未急于求援,而是首先高度赞扬了方百花与飞鹰寨洛九川的义举,并以天策府“圣公”的身份,正式确认了与飞鹰寨的同盟关系。接着,他客观分析了帮源洞面临的困境——童贯重兵围困,粮草药材日渐短缺,但同时也强调了洞内士气高昂、防御体系日趋完善的情况。最后,他才提出核心请求:希望飞鹰寨能利用其地处外围、相对隐蔽的优势,协助侦察官军兵力调动、粮道补给等关键情报,并寻找机会,联络散落各地的忠贞义军残部,暗中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方腊的策略清晰而稳健:先巩固联盟,再共享信息,最后谋求协同。他深知,在自身仍处弱势时,贸然要求外部强攻解围是不现实的,当前最迫切的是获取信息和在外围埋下棋子。

凌霄不负重托,数日之后,带回了方百花的回信。信中,方百花详细汇报了飞鹰寨周边的情报:童贯主力依旧聚集于帮源洞正面,但巡逻强度和范围似乎在向东南方向延伸,似有彻底肃清外围、断绝一切接济的意图。她还提到,洛九川已派出得力弟子,持凌霄之羽为信物,分头前往几个疑似仍有义军活动的区域尝试联络,但目前尚无回音。

信息虽不乐观,但至少让方腊对洞外局势有了清晰的认知。童贯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长期围困,迫降或饿毙洞内义军。这意味着,时间并不站在天策府这边。

就在方腊与庞万春、赵普等人根据新情报调整防御部署,并加紧利用张顺的水道进行小规模物资补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点出现了。

这日深夜,负责东侧隐秘隘口警戒的队长匆匆来报,称抓住一名形迹可疑、试图靠近洞口之人。此人并非官兵打扮,亦非寻常百姓,身手矫健,被发现后并未激烈反抗,只反复强调要面见“圣公”,有要事相告。

庞万春亲自前去审讯。不久,他带着一脸难以置信的兴奋返回议事区,对方腊低声道:“圣公,您猜来者是谁?是梁山泊的人!是宋江派来的密使!”

“梁山密使?”方腊瞳孔微缩。在这个敏感时刻,宋江派人潜入重围前来,意欲何为?是童贯的逼迫起了作用,还是梁山另有图谋?

“带他进来,但要仔细搜身,严密监控。”方腊沉声下令。

片刻后,一名精干汉子被带入。他虽经跋涉,但眼神清明,举止沉稳,见到方腊,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梁山泊头领神行太保戴宗,奉我家宋江哥哥之命,冒死前来,拜见圣公!”

竟是梁山元老,以神行法闻名的戴宗!方腊心中一动,看来宋江对此行极为重视。他不动声色,淡淡道:“戴宗兄弟请起。宋头领派你冒险前来,不知有何见教?”

戴宗站直身体,目光直视方腊,语出惊人:“圣公明鉴。我家宋江哥哥久闻圣公大名,深知圣公乃当世豪杰,不忍见圣公受困于此。童贯那阉狗,已对我梁山下达最后通牒,限期三日,必须出兵夹击帮源洞,否则便要以通贼论处,调兵征讨我梁山泊。”

方腊和庞万春对视一眼,这消息与他们的判断相符。戴宗继续道:“然我家哥哥深知,唇亡齿寒之理。若帮源洞有失,童贯下一个目标必是我梁山。故特派戴宗前来,并非为下战书,而是为献上一计,或可助圣公破此重围!”

“哦?计将安出?”方腊来了兴趣。

戴宗压低嗓音:“童贯围困日久,兵力分散,其粮草大营设于东南三十里外的‘落雁谷’,守军约三千人,由童贯心腹将领刘光世统领。我家哥哥之意,若圣公能于明晚子时,集中精锐,自洞内突然杀出,直扑童贯主营,做出决死突围之势,必能吸引官军主力回援。届时,我梁山兵马可趁机突袭落雁谷粮草大营!一旦粮草被焚,童贯军心必乱!圣公可趁乱挥师掩杀,或可重创官军,甚至一举打破封锁!”

里应外合!梁山欲与天策府联手,共击童贯!

此计可谓大胆至极,风险与机遇并存。洞内众将闻言,有的面露兴奋,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有的则深表怀疑,担心是梁山与官军设下的圈套。

庞万春立刻提出质疑:“戴宗兄弟,此计虽妙,但如何保证你家宋江哥哥不会临阵变卦?若我洞内兄弟倾巢而出,梁山兵马却按兵不动,我等岂非自投罗网?”

戴宗似乎早有准备,坦然道:“庞将军所虑极是。我家哥哥愿以人格担保,并愿将此计细节即刻禀报童贯,以示绝无虚假!若我梁山有负约定,甘受天下英雄唾弃!此外,为表诚意,我可留于洞中为质!若明日此时,落雁谷火起,便是信号,圣公可全力出击!若火不起,戴宗甘愿引颈就戮!”

以自身为质,并将计划提前告知童贯(当然是假意投诚,实则麻痹),这诚意似乎足够沉重。方腊沉吟不语,大脑飞速运转。分析利弊,判断真伪。

风险在于:梁山是否可信?是否是双重圈套?洞内出击,若不能迅速击穿童贯主营,或被官军拖住,而梁山又未行动,则全军危矣。

机遇在于:若计划成功,真能焚毁官军粮草,则童贯必退,围立解。天策府可获喘息之机,甚至威名大震,吸引四方豪杰来投。更重要的是,可借此战与梁山建立起初步的合作与信任。

方腊的目光扫过众人,看到的是渴望、疑虑、决然等复杂的眼神。他最终将目光投向庞万春和几位核心将领,沉声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经过一番激烈而谨慎的讨论,方腊做出了决断:机会稍纵即逝,值得一搏!但必须做好万全准备和应急预案。

他首先通过凌霄,紧急传书方百花,令其动用一切手段,核实落雁谷粮草大营的守备情况,并密切关注梁山兵马动向。其次,他命令庞万春立刻精选一千五百名最精锐的敢死之士,饱餐战饭,检查兵器,准备夜间突袭。同时,洞内防御不得松懈,由赵普率剩余人马坚守,若事有不谐,立即接应突围部队回撤,固守待变。张顺的水道也要做好接应少量人员撤离的最坏打算。

整个帮源洞在夜幕降临后,陷入一种大战前的死寂与紧张之中。空气中弥漫着肃杀之气。

子时将至。东南方向,夜空依旧沉寂。洞内,一千五百名死士已集结完毕,刀出鞘,箭上弦,目光坚定地望着他们的圣公。

方腊一身戎装,站在队伍最前方。他深吸一口气,目光仿佛穿透了石壁,望向了远处的官军大营。成败,在此一举!

就在此时,一名了望哨连滚爬爬地冲进来,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圣公!东南方向!火!好大的火!”

方腊一个箭步冲到观察口,举目远眺!只见东南天际,已被映成一片骇人的赤红!浓烟滚滚,直冲霄汉!看那方位和火势,正是落雁谷方向!

梁山,动手了!信号来了!

方腊猛地转身,拔出腰间长剑,剑锋直指洞外漆黑的夜空,声音如同惊雷炸响,传遍整个洞窟:

“天策府的将士们!破围之时,就在今夜!随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