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0章:设官分职

杭州城头,那面红底黑字的“炎”字大旗,算是正式挂起来了。“炎武王”方腊的名号,也借着告示和百姓的嘴,传遍了城里城外。这名号一亮,架势就得摆出来,不能再像以前在睦州那样,大伙儿凑一块儿,你喊我“大哥”,我称你“兄弟”,有事商量着来。如今占了这么大个地盘,号称一国,就得有个一国的样子,得把台子搭起来,锣鼓家伙敲起来,文武百官各就各位,这出“大炎”新朝的大戏,才能唱得下去。

这日,炎武王方腊在原先的转运使司衙门、如今简单修缮后充作“王宫”的正殿里,升了第一次大朝会。说是王宫,其实也就是把门脸刷了刷新,大殿收拾得整齐些,摆上了新打造的、算不上多精致的王座和文武官员站班的品级台。比起汴梁城里赵官家的金銮殿,那是差得远了,可在这刚经历过战火的杭州城里,已经是顶了天的威严地方了。

殿外,侍卫持戈肃立,甲胄鲜明(好歹是挑出来的)。殿内,以庞万春、赵普、方百花、方貌等为首的一干从帮源洞就跟着方腊打天下的老兄弟,以及后来投诚、立功的将领如李彪、何老大、“浪里鲛”刘横等人,还有少数几位在杭州本地有些名望、被“请”来观礼的士绅代表,都按着提前说好的位置站好。一个个穿着新赶制出来的、品级不同的官服(样式粗糙,但颜色分明),脸上有兴奋,有紧张,更多的是一种“咱也熬出头了”的感慨。

三通鼓响,钟鸣鼎食(其实就一口铜钟,几只陶鼎)。方腊身着王袍,从后殿缓步走出,登上王座。众人依着赵普临时教的礼仪,躬身行礼,山呼:“参见大王!”

方腊抬手虚扶:“众卿平身。” 这“卿”字,他叫得还有点拗口,但架势得端着。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设官分职。这事儿,方腊和赵普、方貌他们关起门来琢磨了好几天。既要酬谢功臣,稳住老兄弟的心,又要考虑每个人的本事,把摊子支应起来,还不能一下子搞得太复杂,免得运转不灵。

赵普作为首席谋士,捧着一卷黄绢(其实是染色的麻布)诏书,走到殿中,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他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每个人都竖着耳朵听,生怕漏了自己的名字。

“奉天承运,炎武王诏曰:” 赵普开篇先定了调子,表示咱这王位是上天认可的,名正言顺。“兹立国伊始,百废待兴,需赖文武同心,共襄大业。特设官分职,以定纲常……”

他开始念名单,封官职:

“加封庞万春为 天策上将军,总督内外诸军事,赐爵忠勇侯!” 这是武官之首,掌管全国兵马,实至名归。庞万春出列,单膝跪地(武将礼),声如洪钟:“臣庞万春,谢大王隆恩!必当肝脑涂地,以报大王!” 他心里痛快,这“上将军”、“侯爷”的名头,听着就提气!

“加封赵普为 同平章事,领户部尚书,总领朝政机要,赐爵文安伯!” 这就是宰相的活儿,还管着钱袋子(户部)。赵普出列,躬身行礼(文官礼):“老臣赵普,领旨谢恩!定当竭尽心力,辅佐大王,治理天下!” 他明白,这担子最重,千头万绪都落他头上了。

“加封方百花为 翊卫将军,领内府事,掌管宫禁宿卫及军资器械,赐爵巾帼君!” 这是把王宫安全和一部分后勤交给了自家人,放心。方百花出列,英姿飒爽:“末将领旨!” 她不太在乎爵位,能帮哥哥分忧就行。

“加封方貌为 宣抚使,领礼部侍郎,主管教化、宣传、接待事宜,赐爵奉义郎!” 这是发挥他搞教导队的长处,管舆论和外交。方貌出列:“臣遵旨!”

接下来是水军和攻城立功的:

“加封李彪为 水军都统制,总督水军事务,赐爵扬波校尉!”

“加封刘横为 水军副都统制,辅佐李彪,赐爵破浪校尉!” 这“浪里鲛”刘横,因水门奇功,一跃成了高级将领。

李彪、刘横出列谢恩,满脸红光。

“加封韩冲为 枢密院都承旨,执掌军情刺探、监察内外,赐爵靖安郎!” 这是把侦察司正规化,给了韩冲更大的权和责任。韩冲悄无声息地出列,低声领命,他还是那副阴沉的样子。

老船工何老大,因精通水务,被任命为 将作监少监,兼领水军参赞,算是个技术高官。何老大颤巍巍出列,他不在乎官位,能给新朝出力就成。

其他大小将领,如各营指挥使、地方镇守使等,也各有封赏,或升官,或赐金银田宅,皆大欢喜。

文官方面,眼下人才奇缺,只能因陋就简。任命了几个原杭州府中名声尚可、愿意投诚的旧吏,暂代工部、刑部等空缺职务。又设立了 “求贤馆” ,由赵普兼管,张榜招纳四方人才。

武职方面,确立了基本的军制:五人为一伍,十伍为一队,十队为一营,五营为一军。设伍长、队正、营指挥使、军都统制。庞万春总揽全局。

文职方面,暂时以赵普的“同平章事”府为核心,下设户、工、礼、刑等曹(部),分工理事。又设 “劝农司” ,专管屯田、分田、劝课农桑;设 “平准署” ,平抑物价,管理市场。

方腊最后强调:“现今官职初定,各有分属。望诸位各司其职,勤勉王事。文官需体恤民情,廉洁奉公;武将须严守军纪,英勇善战。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决不姑息!眼下我等初据杭城,强敌环伺,远未到安享富贵之时,望共勉之!”

朝会结束,众人散去,各自履新。庞万春忙着整编军队,布置城防;赵普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钱粮账册和地方文书中;方百花清点府库,整饬内卫;方貌则忙着起草各种安民告示、宣传新政;李彪、刘横去整顿水军战船;韩冲的人影早就没了,不知又去搞什么秘密勾当。

这套草创的官职体系,虽然简陋,甚至有些名不副实(比如“尚书”、“侍郎”,手下可能就两三个书办),但总算把架子搭起来了,让这个新生的“大炎”政权,有了个运转的模样。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啥,也有了奔头。当然,这新官上任,能不能把这台生锈的机器转动起来,能不能应对接下来的狂风暴雨,还得看真本事。这“设官分职”的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可后面的路,长着呢,也难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