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黎世湖畔的贝勒里夫酒店,今日的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虽然没有张扬的横幅或喧闹的人群,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更多的黑衣安保人员隐没在角落,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进入酒店区域的人。车辆通行证检查严格了数倍,电子检测门闪烁着幽光。这里,便是“未来视野”峰会最后一天,也是最重要闭门环节的举办地。

李长乐以“Leo”的身份,持着罗曼诺夫特发的电子邀请函,平静地通过了层层安检。他依旧穿着符合“自由职业者”身份的休闲西装,神情自若,仿佛只是一个对前沿科技抱有好奇的普通参会者。只有他自己知道,背包里那些经过伪装的设备,以及脑海中紧绷的弦。

昨晚对赵家的雷霆反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深水炸弹,余波仍在扩散。阿忠的监控显示,赵家国内势力彻底陷入了混乱和恐慌,所有针对周胖子或李长乐的行动都已戛然而止,转而开始内部清洗和自保。罗曼诺夫也履行了承诺,通过隐秘渠道向赵家施加了难以抗拒的压力。

暂时的威胁解除了,但李长乐没有丝毫放松。他清楚,自己展现出的獠牙和决绝,固然震慑了敌人,也同样让“盟友”——“星海资本”更加警惕。今天的峰会,与其说是技术交流,不如说是新一轮的试探与博弈。

他被引导至酒店顶层一个极其私密的环形会议厅。这里没有窗户,光线完全由嵌入穹顶的柔和光源提供,墙壁是吸音材料,确保绝对的隔音。一张流线型的白色会议桌居于中央,已经坐了十几个人。人数比上次的闭门会议更少,但气氛更加凝重。

埃琳娜·罗曼诺夫坐在主位,看到她,李长乐微微点头示意。她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随即恢复如常。“鹰眼”如同沉默的守护神,站在她身后阴影里。

在座的有“星海资本”的另外两位极少露面的核心合伙人,一位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的老者(据资料是来自硅谷的传奇投资人),几位气质各异、但无一例外散发着顶尖学者气息的科学家,还有两位身着军服、但未佩戴任何标识、神色冷峻的中年男子——李长乐瞳孔微缩,这种气质,他只在某些特殊场合远远感受过。

这是一个真正掌握着权力、资本和尖端知识的核心圈子。

李长乐的座位被安排在罗曼诺夫左侧稍远的位置,不算核心,但也在圈内。他坦然坐下,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将每个人的细微表情尽收眼底。

会议开始,没有寒暄,直接进入主题。一位头发花白、眼神狂热的神经科学家走到前方,开始展示关于“意识数字化接口”的最新突破。全息投影在会议桌中央亮起,呈现出复杂的大脑神经元网络和与之交互的精密电子元件模型。

“……我们已经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科学家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通过植入式纳米级电极阵列,可以实现对特定脑区信号的高精度读取和初步的‘写入’刺激。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能够‘解读’大脑的指令,甚至有可能……‘上传’简单的感知信息,或者‘引导’神经活动模式……”

李长乐静静地听着,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脑机接口,这是在触碰意识的本质,是在尝试打开潘多拉魔盒!其背后蕴含的伦理危机和恐怖应用前景,让见惯风浪的他都感到一丝寒意。

演示结束后,会议厅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每个人都在消化这震撼性的信息。

那位硅谷传奇投资人率先开口,声音沙哑而充满力量:“技术很迷人,但我想知道的是,商业化路径和……军事化应用的潜力评估。”他的目光扫过那两位军服男子。

一位军服男子面无表情地开口,声音如同金属摩擦:“反应速度提升,人机协同效率倍增,远程操控极限环境作业单位,甚至……塑造更‘高效’的士兵。价值,无可估量。”

他的话冰冷而直接,将技术的浪漫面纱无情撕碎,露出其下狰狞的现实应用。

罗曼诺夫适时接话,她的声音冷静而富有掌控力:“商业与战略价值毋庸置疑。但当前的技术瓶颈在于信号稳定性、长期植入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最关键的是——如何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个体适配。我们需要更强大的算力来解析海量的神经信号数据,需要更先进的材料科学来解决植入体问题。”

她的目光转向李长乐,以及其他几位技术背景的参会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汇聚不同领域的顶尖智慧。不仅仅是生物科技,更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乃至……某些非常规的、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技术手段。”

李长乐立刻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罗曼诺夫看中的,不仅仅是他处理“脏活”的能力,更是他那种在数字世界中无所不能、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则漏洞的“野路子”思维。他们希望用这种思维,来攻克那些按部就班的科研无法轻易突破的壁垒。

会议接着讨论了几个高度机密的子项目,涉及超大规模神经网络训练、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加密与破解、以及某些李长乐都闻所未闻的边缘科技领域。他大多时候保持沉默,只是倾听和观察,但偶尔被问及意见时,他总能从独特的数字视角提出一两个切中要害的、让在座科学家都陷入思考的点。

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在被这个圈子缓慢而谨慎地接纳。不是因为信任,而是因为他的“使用价值”足够高。

会议中途休息,众人三三两两低声交谈。罗曼诺夫端着酒杯,走到了李长乐身边。

“感觉如何,李先生?”她轻声问道,目光却望向全息投影上尚未消散的神经元模型。

“信息量很大。”李长乐回答得模棱两可,“颠覆认知。”

罗曼诺夫笑了笑,抿了一口酒:“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从来都是少数人掌握着改变规则的力量。以前是土地、资本,未来,是技术和……意识本身。”她转头看向李长乐,眼神深邃,“你拥有触及这种力量门槛的潜力。关键在于,你选择如何运用它。”

这是赤裸裸的招揽,也是更深的试探。

李长乐迎着她的目光,平静地说:“力量本身无分善恶,取决于执剑者的心。我追求的,始终是掌控自己命运的自由。”

他没有拒绝,也没有完全接受,只是表明了自己的底线和追求。

罗曼诺夫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赵家那边,你可以完全放心了。他们现在自顾不暇。另外,关于你之前处理‘诺德斯特罗姆’任务的尾款和奖金,已经全额支付到你的指定账户。这是你应得的。”

她这是在展示诚意,也是兑现承诺,试图用实实在在的利益来维系关系。

“谢谢。”李长乐淡淡道。

休息结束,会议继续。后续的议题更加具体,涉及资源分配、项目优先级,甚至是一些敏感的技术成果共享协议。李长乐依旧谨慎地扮演着技术顾问的角色,不涉足具体的利益划分。

当会议接近尾声,众人准备离场时,那位一直沉默的、眼神锐利的老者,忽然用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看向李长乐,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千钧之力:

“年轻人,你的能力很特别。但你要记住,有些领域,一旦踏入,就再无回头路。希望你的‘自由’,不会成为埋葬你的坟墓。”

说完,他不再看李长乐,在助手搀扶下,颤巍巍地离开了会议厅。

这句话,像是一道冰冷的烙印,刻在了李长乐的心头。

峰会的暗面,不仅仅是尖端的技术和庞大的利益,更是无处不在的警告、试探和无法回头的前路。

他走出会议厅,贝勒里夫酒店外阳光灿烂。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踏入了一个比苏黎世湖更深、更暗的漩涡。

未来的路,注定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