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潮汐陷落 > 第6章 秘密囤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章 秘密囤积

海津市最大的批发市场在黎明前就已苏醒。装载着各类货物的卡车在狭窄的通道间穿行,商贩们吆喝着卸货,空气中弥漫着蔬菜的泥土味和海鲜的咸腥。林舒把车停在市场外围,拉起外套的兜帽,深吸一口气,汇入了熙攘的人流。

这是她本周第三次来这里采购,每次都会选择不同的入口,光顾不同的商铺。今天的目标是调味品和易于储存的干货,这些看似普通的物资在危机时期可能比黄金还要珍贵。

老板娘,老样子。她在一家熟悉的干货店前停下,指了指架上的木耳和香菇。

店主人是个精干的中年妇女,一边利索地称重包装,一边随口搭话:最近好多像您这样大批量采购的,是有什么活动吗?

林舒心里一紧,面上却保持微笑:公司食堂要扩建,先备点货。

这个借口她已经用过多次。以城市规划局的名义进行采购,既不会引起过多怀疑,又能解释大批量购买的行为。但显然,市场上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异常。

她付了现金,小心地将货物搬上手推车。这是另一个安全措施——不使用电子支付,避免留下可追踪的记录。现金是从全市不同的Atm机分批取出的,面额不一,难以追踪。

下一站是药品批发区。在这里她更加谨慎,戴着口罩和眼镜,选择了一家位置偏僻的药店。抗生素、止痛药、消毒用品...她递上一张手写的清单,尽量让表情看起来平静自然。

这些量需要登记。药剂师扫了一眼清单,皱起眉头。

我们是建筑公司的,林舒流畅地背诵着准备好的说辞,工地在偏远地区,需要配备完善的医疗物资。

她出示了伪造的公司证件,这是陈海通过他的关系弄到的。药剂师仔细核对着证件,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林舒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

终于,药剂师点了点头,开始配药。林舒轻轻松了口气,但警惕并未放松。她注意到墙角有一个监控摄像头,下意识地侧过身,避开正脸。

两个小时后,采购完成。她将货物装车,绕了几条小路确认没有尾随,才驶向郊区的仓库。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陆锋正在进行另一项准备工作。他站在一家户外用品店的仓库里,面前堆放着睡袋、帐篷和野营炉具。

这些都要了。他对店长说,另外,你们有没有更大容量的净水器?

店长眼睛一亮,这种大客户可不常见:有的,我们新到了一批军用级别的净水设备,可以直接过滤河水。

陆锋检查着设备参数,内心计算着团队的可能需求。按照计划,核心成员就有十多人,加上家属可能超过二十人。每个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都要考虑到。

我再要二十套保温毯,还有所有型号的电池。他继续补充,手摇发电的手电筒有货吗?

店长忙不迭地点头,指挥店员开始备货。陆锋借机观察着仓库的布局,思考着哪些物资可能被低估了实际价值。多年的户外经验告诉他,在生存危机中,最不起眼的小物件往往能发挥关键作用。

最近探险的人真多啊,店长一边开单一边闲聊,这个月探险装备的销量比往常翻了一倍。

陆锋心里一动:哦?都是些什么人?

各种人都有。有些像是专业的,买的都是高端装备;有些明显是新手,连基本常识都不懂。店长摇摇头,听说最近流行什么末日旅游,这些人真是闲的。

这句话在陆锋心中敲响了警钟。如果连普通商家都注意到了采购热潮,那么官方不可能毫无察觉。他们的行动必须更加小心。

下午三点,所有采购的物资都被运到了仓库。刘师傅帮着卸货,看着堆积如山的物资,他沉默地摇了摇头,但什么也没说。

林舒开始分类整理,给每样物品贴上标签,记录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但至关重要。在危机中,有序的物资管理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

今天市场上有人问起为什么大量采购。她一边记录一边对陆锋说。

陆锋的表情严肃起来:陈海也提到了类似的情况。港口那边,政府对某些物资的流出查得越来越严。

我们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夜幕降临时,周毅出现在了仓库。这位农科院的研究员是林舒通过工作关系联系的,专攻作物育种,但对他们的计划还一无所知。

林工程师,您说的这个农业研究项目...周毅推了推眼镜,好奇地打量着仓库内部,为什么需要这么隐蔽的地点?

林舒和陆锋交换了一个眼神。是时候向又一个潜在盟友透露部分真相了。

周博士,请坐。陆锋拉过几个货箱当作椅子,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发现,想听听您的专业意见。

他们选择性地展示了一些数据,主要是海平面上升的科学预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周毅仔细查看着资料,表情逐渐凝重。

这些数据...和我们在农科院观测到的趋势一致。他缓缓说道,今年以来,沿海土壤盐碱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一些传统作物区已经不再适合耕种。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恶化,您认为会对粮食供应产生什么影响?林舒问道。

周毅苦笑一声:灾难性的。海津市周边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一旦盐碱化蔓延...他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陆锋深吸一口气,决定再透露一些信息:我们相信,情况可能比公开的数据显示的更严重。而且,变化可能不是渐进的,而是...突然的。

周毅沉默了很久,目光在仓库里堆积的物资上扫过,最后停留在林舒脸上:所以这些准备...是为了那一天?

林舒点点头:我们希望能组建一个团队,在必要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建立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社区。我们需要您的专业知识,关于在恶劣环境下维持粮食生产。

周毅站起身,在仓库里踱步。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货箱,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我一直在研究耐盐碱作物,他终于开口,也有一些高产品种的种子样本。但是...他停顿了一下,如果情况真的如你们所说,现有的农业技术可能都不足以应对。

所以我们更需要您的帮助。陆锋诚恳地说。

周毅的目光变得坚定:我有一个条件。如果真的要撤离,我要带上我的研究团队和所有种子样本。这些作物的基因库,可能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这个要求超出了陆锋和林舒的预期,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其中的价值。在长期生存的考量中,可持续的粮食供应比任何物资都重要。

我们欢迎您的加入。林舒伸出手。

当周毅离开后,仓库里只剩下陆锋和林舒两人。夜色已深,但从仓库破损的窗户可以看到,海津市的灯火依然辉煌。

又前进了一步。陆锋轻声说。

林舒却没有那么乐观:每增加一个人,风险就增加一分。周毅的团队至少有五个人,加上老赵和陈海那边...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断。是陈海。

情况有变,陈海的声音异常严肃,刚刚得到消息,政府可能很快就会对某些物资实施管制。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陆锋挂断电话,脸色阴沉:陈海说,港务局内部已经开始统计所有大型储水容器的库存。

两人沉默地对视着,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官方不仅知情,而且已经在做自己的准备,只是对公众隐瞒了真相。

林舒突然感到一阵无力感,靠在货箱上:我们做的这些...真的足够吗?

陆锋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为了朵朵,为了所有相信我们的人。

他们锁好仓库大门,驾车返回市区。路上,车载广播正在播放着轻快的音乐,主持人用欢快的语气谈论着周末的娱乐活动。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那么平静。

但在海津市的各个角落,像他们一样察觉到危机的人正在悄悄行动。有些人是为了自保,有些人是为了保护所爱之人,还有些人,或许有着更复杂的目的。

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夜晚,两股力量正在暗中角力:一股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另一股则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准备。而大多数人,依然沉浸在方舟屏障带来的安全感中,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毫无察觉。

回到公寓,陆锋和林舒站在朵朵的床前,看着女儿安详的睡颜。这个简单的场景,此刻却显得如此珍贵,如此脆弱。

无论发生什么,林舒轻声说,我们都要保护好她。

陆锋点点头,目光坚定。在他们身后,城市的灯火依然璀璨,但两人都知道,这份宁静可能持续不了多久了。秘密囤积的物资,悄然组建的团队,一切都在预示着,一场巨变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