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潮汐陷落 > 第51章 地下堡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下室的空气凝滞而冰冷,弥漫着陈年灰尘、机油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唯一的光源是陆锋手中那盏光线微弱、摇摇晃晃的手摇电筒,以及工作台上太阳能控制器发出的、如同萤火虫般微弱的绿色指示灯。寂静被放大,只剩下他自己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以及左臂伤口持续传来的、闷钝而灼热的疼痛。

他瘫坐在冰冷的金属折叠椅上,背靠着同样冰冷的墙壁,身体的每一寸肌肉都在尖叫着抗议。极度的疲惫如同潮水,一波波冲击着他紧绷的神经,几乎要将他拖入昏睡的深渊。但他不敢睡,也不能睡。

目光死死锁定在工作台上那台老式短波无线电和旁边闪烁的充电指示灯上。希望,像一根纤细却坚韧的丝线,悬吊着他濒临崩溃的意志。食物和水暂时缓解了生理的极限,但精神的煎熬和伤情的恶化,才是更致命的威胁。

他强迫自己站起身,踉跄着走到货架旁,又开了一罐水果罐头,机械地吞咽着甜腻的汁水和果肉,味同嚼蜡。他找到一瓶未开封的碘伏和一卷相对干净的纱布,咬紧牙关,小心翼翼地解开左臂上早已被血污浸透的临时绷带。

伤口暴露在昏暗的光线下,情况比想象的更糟。肿胀已经蔓延到上臂,皮肤呈现不祥的紫黑色,边缘泛白溃烂,散发出淡淡的腐臭。轻轻一按,就有浑浊的脓液渗出。感染已经深入,高烧开始侵蚀他的理智,一阵阵寒意不受控制地掠过全身。

没有抗生素,没有清创工具,他只能进行最基础的处理。用碘伏反复冲洗伤口,刺鼻的气味和剧烈的刺痛让他冷汗直流,几乎晕厥。然后用干燥的纱布重新包扎,尽量保持透气。这仅仅是延缓,而非治疗。他知道,如果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救治,败血症或更糟的情况将不可避免。

处理完伤口,他虚弱地靠回墙边,剧烈地喘息着,眼前阵阵发黑。他看了一眼充电指示灯,绿色光芒似乎稳定了一些,但距离设备启动所需的电量还远远不够。外面的天色透过通风口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夜晚降临。

时间,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他强打精神,开始仔细翻阅工作台上那几本用防水袋封装的技术手册和日志。日志大部分是枯燥的气象数据记录,但最后那页红笔添加的“曙光协议”信息,如同黑暗中唯一的灯塔。

“频率 . ** khz。循环广播。坐标…(模糊)… 等待回应。”

他反复默念着这串数字和关键词。“循环广播”意味着对方可能在持续发送信号,这增加了联系上的可能性。但模糊的坐标是个大问题,他无法确定“曙光”基地的具体位置。

他尝试在手册中寻找更多关于“曙光”的线索,但一无所获。这似乎是一个高度保密的后备计划,记录极其有限。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那台正在充电的无线电上。他检查了设备接口和天线连接,确保一切就绪。然后,他靠在墙边,一边忍受着伤痛的折磨和高烧的晕眩,一边死死盯着那点微弱的绿光,如同虔诚的信徒等待神迹。

地下室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个小时,也许是好几个小时,就在他意识再次开始模糊的时候,充电控制器上的指示灯突然由闪烁的绿色变成了稳定的常亮!

电充满了!

陆锋一个激灵,挣扎着扑到工作台前,颤抖着手按下了无线电的电源开关!

“滴——”

一声清脆的蜂鸣,设备面板上几个指示灯依次亮起,发出柔和的橘黄色光芒!屏幕上也出现了跳动的字符和信号强度条!机器运转的轻微嗡鸣声,在此刻听来如同天籁!

成功了!设备可以启动!

他强压住狂喜,按照技术手册上的基础操作流程,小心翼翼地将频率调整到日志上记录的那个数字——. ** khz。

扬声器里传来一阵强烈的静电噪音,嘶嘶作响。他耐心地微调着调谐旋钮,耳朵紧紧贴着听筒,极力分辨着噪音中可能隐藏的信号。

几分钟后,就在他几乎要绝望时,一阵极其微弱、但异常规律的“滴…滴滴…滴…”声,穿透了嘈杂的背景音,隐约可辨!

是莫尔斯电码!循环广播!

陆锋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他立刻抓起旁边的纸笔,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记录下那些点划序列。信号非常微弱,时断时续,干扰严重,解读起来异常困难。

他反复记录,比对,结合日志上“曙光”和“等待回应”的提示,艰难地破译着。

“……曙光……基地……呼叫……幸存者……位置……安全区……提供……庇护……技术……交换……条件……回复……坐标……”

断断续续的内容,拼凑出一个令人振奋的轮廓!这个“曙光”基地确实存在,并且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正在主动呼叫幸存者,似乎愿意提供庇护,但提到了“技术交换”和“条件”!

这比“启明号”那种充满控制欲的“附属”要求,听起来似乎更有协商的余地!

必须回复!必须告诉他们这里的情况!必须获得他们的坐标!

陆锋深吸一口气,将电台切换到发射模式。他握着冰冷的电键,手指因为激动和虚弱而微微颤抖。他需要发送一条简短、清晰、包含关键信息的求救信号。

他仔细斟酌着措辞,既要表明自己的价值(拥有部分“曙光”节点的信息和设备),又要表达急迫的困境(重伤、急需救援),同时不能暴露太多细节以免被不怀好意者截获。

最终,他敲下了一串经过加密和简化的莫尔斯电码:

“呼叫曙光。收到协议。位置:旧气象站cache b。有伤员,急需医疗。可提供节点信息。请求坐标与接应指南。望北。”

“望北”——他用了团队的名字,既是一种标识,也寄托着对失散同伴的思念。

电键敲击声在寂静的地下室里清脆地回响。信号随着电波,射向未知的远方。每一次敲击,都消耗着他本就所剩无几的体力。

发送完毕,他立刻切换回接收模式,紧张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扬声器里只有无尽的噪音。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

没有回应。

希望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是信号太弱对方没收到?是“曙光”基地已经废弃?还是对方出于安全考虑,不予回应?

沮丧和更深的疲惫席卷而来。高烧让他头晕目眩,伤口疼痛加剧。他几乎要瘫倒在工作台上。

不能放弃!也许对方需要时间核实,或者有固定的回复周期。

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将电台设定为自动接收和录音模式(如果设备支持),然后挣扎着离开工作台。他需要休息,哪怕只是片刻,否则没等来救援,自己先会倒下。

他回到货架旁,裹紧找到的一件破旧但厚实的军用大衣,蜷缩在角落的地面上。冰冷的地板透过薄薄的大衣传来寒意,但比起外面的风雨,已是天堂。

他闭上眼睛,努力排除杂念,试图通过冥想般的呼吸来对抗疼痛和晕眩。脑海中,却不自觉地浮现出林舒、朵朵、陈海、老赵他们的面孔。他们还活着吗?在哪里?是否也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挣扎?

深深的忧虑和负罪感啃噬着他的心。他在这里找到了暂时的安全,而他们却生死未卜……

就在他意识逐渐模糊,即将被睡眠和高烧吞噬的边缘,工作台上的无线电扬声器,突然传来了一阵不同于背景噪音的、轻微的电流扰动声!

紧接着,一阵极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新的莫尔斯电码序列,断断续续地传了出来!

陆锋猛地睁开眼睛,用尽全身力气撑起身体,扑到工作台前!

信号很弱,干扰很大,但他还是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语的重复:

“……收到……望北……确认……cache b……坐标……发送……风险……谨慎……等待……”

有回应了!“曙光”收到了他的信号!并且确认了“cache b”的位置!他们正在发送坐标!但后面提到了“风险”和“谨慎”!

陆锋的心脏狂跳,几乎要窒息。他死死盯着屏幕和扬声器,等待着完整的坐标信息。

然而,就在下一组电码即将传来的时候,信号突然被一阵极其强烈的、充满恶意的宽频干扰噪音彻底覆盖!嘶嘶声变得尖锐刺耳,完全淹没了任何有用的信息!

是人为干扰!和之前张伟发现的、“启明号”的干扰模式极其相似!

“启明号”的人,不仅在物理上搜索他们,还在电磁空间进行封锁和监听!他们截获了“望北”与“曙光”的通讯!

陆锋的心沉到了谷底。刚刚点燃的希望,再次被冰冷的现实狠狠踩灭。他获得了“曙光”的初步回应,知道了对方确实存在且愿意接触,但关键的坐标信息被中断,而且他们的位置可能已经暴露!

他迅速关闭了无线电发射功能,只保留最低限度的接收监听。不能再用这台设备主动发送任何信息了。

地下堡垒,从希望的避风港,瞬间变成了可能被锁定的危险之地。

他靠在墙上,剧烈地喘息着,冷汗浸透了内衣。伤势、高烧、希望、危机……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他压垮。

但他没有崩溃。绝境之中,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的狠厉。

他看了一眼货架上的食物和水,又看了看那台沉默的无线电和旁边闪烁的控制器。

还有机会。只要还活着,还有这个据点,还有与“曙光”建立的初步联系,就还有机会。

他需要制定新的计划。如何在可能暴露的情况下隐蔽生存?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治疗伤势?如何在不使用无线电的情况下,想办法获取完整的坐标?或者……是否要冒险主动撤离,根据有限的线索去寻找“曙光”?

一个个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但也如同淬火的钢铁,锤炼着他求生的意志。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铁门边,将耳朵贴在冰冷的金属上,仔细聆听着外面的动静。风雨声依旧,暂时没有异常。

然后,他回到工作台前,拿出纸笔,开始冷静地分析现有信息,规划下一步行动。

微光指引他找到了堡垒,但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刚刚开始。他必须用伤痕累累的身躯和濒临枯竭的智慧,在这片废墟上,杀出一条通往“曙光”的血路。而失散的同伴,是他心中永不熄灭的、必须去追寻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