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谍战之镜界孤灯 > 第13章 暗潮汹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岩里晴臣心中的贪婪与不安,如同被强行堵住的火山口,压力在不断积聚,寻找着任何一个可能的宣泄之处。陈朔授意释放的“内部倾轧”烟雾弹,虽然暂时迷惑了竹内系统的宏观分析,但并未消除岩里身边的微观风险,反而因其“受害者”的自我定位,让他对潜在的“盟友”产生了更强烈的需求。

这种需求,在“账房先生”遵照陈朔指示,以“渠道稳固、风险可控”为由,谨慎同意进行新一轮、额度适度增加的橡胶交易后,达到了顶峰。岩里明白,要想将这美妙的金钱游戏持续下去并不断扩大,他需要更多的手腕,更厚的保护层,以及更可靠的、能共同承担风险的“自己人”。

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76号特工总部。并非李士群那样的核心人物,那太过显眼且难以驾驭。他瞄准的是行动处一位手握实权,但又并非绝对核心的中层头目——赵孝忠。此人与王汉民不同,他更精明,也更贪婪,负责着码头区及部分租界边缘地带的“治安”与“缉私”,对物流环节有着直接的干预能力。若能将他拉拢,不仅能给物资流转加上一道“保险”,更能借助其特务身份,震慑乃至清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牵线搭桥的,依然是那个在恐惧中越陷越深的王汉民。在岩里隐晦的许诺和压力下,王汉民战战兢兢地安排了与赵孝忠在一次高级妓院“书寓”的秘密会面。烟榻之上,吞云吐雾之间,岩里没有直接提及橡胶生意,而是以“合作保障码头物流畅通,打击黑市扰局”为名,许以干股和每月固定的“车马费”。赵孝忠眯着眼,掂量着眼前这位旭日顾问的分量和开出的价码,他混迹江湖多年,自然明白这“保障”背后绝不仅仅是几船普通货物。但在真金白银和可能攀上更高枝头的诱惑面前,那点风险显得微不足道。他缓缓吐出一个烟圈,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岩里先生放心,码头那边,以后就是自家地盘。”

第一条跨部门的黑色链条,就此链接。

几乎与此同时,苏婉清通过教会医院的网络,捕捉到另一股危险的暗流。那位因“经济问题”被调离的保守派顾问秘书,虽然失势,但其多年经营的人脉并未完全断绝。他的一位亲信,同时也是申城本土一个颇具势力的青帮小头目,近期频繁出入于几家由保守派背景商人控制的商行。这些商行,主营业务恰好也涉及南洋转口贸易,与海源商会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

“他们在暗中调查海源商会的货船班次和主要交易对象。”苏婉清将情报带回静斋时,语气带着担忧,“虽然手段还很粗糙,但说明对方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利用民间力量进行反扑。如果被他们抓到任何实质性的把柄,哪怕只是违规商业操作的证据,都可能成为攻击岩里,进而牵连到我们的突破口。”

屋漏偏逢连夜雨。沈清河也从另一条绝密渠道获悉,竹内系统虽然暂时被“内部斗争”的烟雾所迷惑,但其强大的数据抓取和分析能力并未停歇。最新的内部简报显示,分析模型标记出近期几笔通过瑞士洋行进行的、涉及租界公司与不明海外账户的跨境资金流动,其金额和频率出现了“统计学上的显着偏离”,虽然尚未与任何具体个人或事件直接关联,但已被列为“需持续关注的金融异常现象”。

“资金流开始引起注意了。”沈清河面色凝重,“竹内或许还没看清全貌,但他已经闻到了钱的味道。这是我们计划中最难掩盖的一环。”

面对这三股来自不同方向、性质各异的威胁,静斋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单一的应对策略已不足以破局,需要一套精细的组合拳。

陈朔沉默地站在关系图前,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在图谱上来回扫视,权衡着每一丝力量的消长和每一个节点的脆弱性。良久,他转过身,声音沉稳而清晰,下达了一连串指令:

“第一,针对赵孝忠的拉拢,要利用,也要限制。通知‘账房先生’,可以适当通过岩里,给赵孝忠一些‘甜头’,比如让他‘偶然’查扣一批竞争对手的‘违规’货物,树立他的权威,也加深他与我们的绑定。但同时,所有核心的物资流转和资金结算,必须严格避开赵孝忠所能触及的范围。他是一把刀,可以用来清除障碍,但不能让他接触到心脏。”

“第二,针对青帮的调查,不能放任自流。让锋刃他们出动找机会,‘拜访’一下那个青帮小头目,不用伤人,但要让他和他背后的人清楚地‘感受’到,海源商会背后,也有着他们惹不起的势力。动作要干净,要像是江湖恩怨,或者黑吃黑的警告,绝不能牵扯到我们或者岩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资金流的问题。”陈朔的目光转向“账房先生”,“我们需要给这些异常资金流动,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时候,启动我们预备的‘镜像公司’了。”

所谓“镜像公司”,是陈朔早在计划之初就要求“账房先生”准备的后手——几家在澳门、香港注册,业务范围与海源商会有重叠,但股权结构极其复杂的空壳公司。这些公司平时静默,关键时刻,则可以用于模拟正常的商业竞争和资金往来。

“接下来,”陈朔指示,“通过隐蔽渠道,制造海源商会与其中一两家‘镜像公司’正在争夺某些南洋贸易份额的迹象。可以是有意泄露的‘报价单’,也可以是在特定圈子里散播的竞争传言。同时,安排这几笔被标记的异常资金,在账目上显示出与‘镜像公司’之间的‘支付’或‘回流’关系。我们要让竹内的分析师认为,他们监测到的金融异常,是几家华商背景的海外公司在正常商业竞争中的资金博弈,是市场行为,而非政治或间谍活动。”

这是一盘极其复杂的棋局,需要在多个棋盘上同时落子,既要推动主线的“贪婪螺旋”加速旋转,又要分出精力去抵御来自侧翼和背后的明枪暗箭,还要在宏观的金融数据层面,为对手精心布置一个看似合理的认知陷阱。

“账房先生”领命,立刻开始着手布置“镜像公司”的激活工作。苏婉清则负责将针对青帮的警告指令传递给影子。沈清河协调全局资源,确保几条线不会相互干扰。

陈朔走到窗边,望着申城阴沉的天空。他知道,计划进行到这个阶段,已经如同在悬崖边上加速的马车,任何一次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车毁人亡。但同样,速度本身也是一种保护,当马车快到一定程度,追赶者便难以瞄准,而车上的乘客,也因为惯性,再也无法轻易跳车。

岩里晴臣在拉拢赵孝忠后,自觉实力大增,对“华文轩”催促下一步行动的语气也变得更加急不可耐。他不知道的是,他正亲手将自己和越来越多的人,绑在这辆冲向未知深渊的马车上。而马车夫陈朔,则紧握着缰绳,眼神冷静地计算着抵达悬崖边缘的最佳时机,以及,最终勒紧缰绳,或者……松开缰绳的那一瞬间。

暗潮汹涌,漩涡正在扩大,吞噬着更多被贪婪驱动的灵魂。而风暴眼中心的平静,还能维持多久?

【第十三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