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学时代 > 第84章 金阶玉砌育龙章(皇子教育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章 金阶玉砌育龙章(皇子教育篇)

紫禁城的秋日,天高云淡,金瓦在澄澈的阳光下流淌着庄严的光泽。帝国的巨轮在西洋经略与内政革新的双轨上平稳前行,而张煜龙心中最为挂怀的,始终是帝国的未来——诸位皇子的成长。随着皇子们年岁渐长,他们的教育已从启蒙阶段步入更为系统、深入的新时期。如何将这些承载着国本的龙子凤孙,培养成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的合格继承人,成为他日常政务之外,倾注心血最多的要务。

弘文馆:文韬武略的淬炼

皇长子张承麟已满九岁,作为默认的储君,其教育更为系统严格。弘文馆已成为他每日学习的核心场所,课程安排博杂而精要:

* 经史为基: 太子少保李光地亲自讲授《尚书》、《春秋》,不仅解读微言大义,更结合历代治乱兴衰的实例,引导承麟思考为君之道、治国之术。张煜龙时常会突然驾临,并不打扰讲课,只坐在后排静听。课后,他会就某些关键问题(如“如何平衡德治与法治?”“如何识人用人?”)考较儿子,欣赏其日渐成熟的见解,并加以点拨。他要求承麟每月撰写一篇“时政策论”,题材不限,可论农事、海防、吏治,旨在培养其关注现实、独立思考的能力。

* 实学致用: 这日午后,弘文馆内并未诵读经典,而是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师傅”——刚从西洋述职回京述职的靖国公陈祖义。张承麟和几位年长的皇子(承璟、承瑞)端坐堂下,目光灼灼地看着这位传奇名将。陈祖义并未讲述具体的厮杀场面,而是铺开巨大的西洋海图,用沉稳的语调,讲述季风如何影响航行、如何通过星辰定位、如何与不同藩属国打交道、如何保障漫长的海上补给线。“……殿下,诸位皇子,”陈祖义指着满剌加的位置,“水师之强,非仅在于船坚炮利,更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知天时,可借风破浪;知地利,可避暗礁险滩;知人和,则万国归心,商路畅通。此三者,缺一不可。” 他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放眼全球的视野和务实的精神。小承麟听得入神,不时发问,对万里之外的海洋充满了向往。张煜龙在窗外看到此景,微微颔首,这正是他希望儿子们拥有的格局。

* 武艺强身: 骑射、拳脚功夫已是皇子们的日常功课。张煜龙特意从神机营挑选了精通火器的教官,开始向承麟等年长皇子传授火铳的射击原理和基本操作(在绝对安全前提下),让他们从小接触并重视这一改变战争形态的利器。

西苑实践:知行合一的锤炼

张煜龙深信“纸上得来终觉浅”。他定期抽空,亲自带领年长的皇子们走出书斋,进行“现场教学”。

这一日,秋高气爽,他带着承麟、承璟、承瑞来到了西苑的皇家试验工场。巨大的工棚内,工匠们正在打造新式舰船的龙骨,炉火熊熊,锤声叮当,空气中弥漫着木材和铁锈的气息。

“麟儿,你看,”张煜龙指着一根巨大的榆木龙骨,“这便是宝船的脊梁。没有它,再多的风帆也只是无根之萍。治国亦然,需有强固的根基。”

他们又来到火炮试射场。震耳欲聋的炮声过后,远处山壁上的靶标碎石飞溅。张煜龙对略显紧张的孩子们说:“利器可御敌,亦可伤己。关键在于执器之人心中是否有道义,有分寸。你们日后若掌兵权,当谨记,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最后,他们登上西苑的高台,远眺南方。张煜龙沉声道:“你们今日所学经文、所练武艺、所观工匠辛劳,乃至陈将军讲述的万里海疆,将来都是为了守护这片江山社稷。为君者,心中当有九州万方,眼中当见黎民百姓。”

承麟郑重地点点头,承璟似懂非懂却满眼兴奋,承瑞则安静地看着远方,若有所思。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导,远比书本上的说教更为深刻。

诸子性情:因材施教的智慧

对于其他皇子,张煜龙亦注重因材施教。

二皇子承璟(段钰所出)满六岁,活泼好动,精力过剩。张煜龙并不强迫他长时间枯坐读书,而是请精于骑射的侍卫多加引导,并让段钰鼓励他参与些需要体力的游戏,培养其勇敢、果决的性格,同时由耐心的师傅教授浅显的典籍,引导其静心。

三皇子承瑞(杨凯雯所出)同样六岁,性格沉静,观察力强。杨凯雯发现他对草药、星象有兴趣,便在授课之余,引导他认识些常见药材,观看星图。张煜龙得知后,特意赏赐了一套精致的星图仪和几本适合孩童阅读的博物图志,鼓励他的好奇心。

四皇子承琮(邵芸所出嫡次子)、五皇子承瑜(沈羽洁所出)年岁尚小,仍以养育为主,但张煜龙也常去探望,享受天伦之乐,让他们从小感受父爱。

系统见证与帝王期许

【叮!成功实施系统化、实践化的皇子教育方案,多位皇子显露出良好潜质,帝国继承人培养体系日趋完善,国本愈发稳固,获得经验值+280。】

【叮!成功引导皇子形成开阔视野与务实精神,帝国未来统治阶层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经验值+150。】

【当前等级:Lv.19(1498\/1900)。】

夜幕降临,乾清宫内烛火通明。张煜龙批阅着奏章,脑海中却不时浮现出儿子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的身影。承麟的沉稳睿智,承璟的活泼勇敢,承瑞的沉静好学……每一个孩子都如同一块璞玉,正在能工巧匠的雕琢下,逐渐显现出独特的光华。他知道,对皇子们的培养,是一场比经略西洋、推行新政更为漫长而精细的工程,关乎国运绵长。金阶玉砌,育的是龙章凤姿,铸的是千秋基业。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这位肩负天下的帝王,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