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4章 揣测圣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清晨,沈涵几乎是掐着时辰,踩着虚浮的步子再次踏入宫门。

经昨日那一遭,宫门守卫看他的眼神都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探究。递牌子、验身、通过一道道森严的宫禁,每一步都感觉有视线黏在背上,如芒刺在背。

他今日当值的地点仍在御前,只是从议论朝政的大殿换到了偏殿的一处书房。活计照旧是整理文书、记录琐事、听候传唤,但气氛截然不同。

同值的另两位侍读,一个姓张,一个姓李,皆是科举正途出身,平日里虽谈不上热络,面子上的客气总还维持。今日见了他,却像是见了什么不洁之物,远远便垂下眼皮,要么假装专注地盯着手里的书卷,要么寻个由头快步走开,连个对视都吝于给予。

偶尔需要交接文书,那张侍读的手指碰到他递过来的纸页时,都像是被火燎了一下,迅速缩回,还用眼角余光飞快地扫了他一眼,那眼神里的戒备和疏离,冰渣子似的。

沈涵面上不动声色,只作未见,心里却明镜似的。昨日之事,已然传开。在这皇城根下,消息比风跑得还快。他如今是个“幸进”的异类,是个揣测圣意、言行骇俗的“狂徒”,谁沾上他,都可能惹上一身腥。

午间有小太监送来简单的饭食,一荤一素一米饭。那李侍读大约是饿得狠了,拿起筷子正要吃,却被张侍读在桌下轻轻踢了一脚。李侍读动作一僵,偷偷瞥了沈涵一眼,终究是放下了筷子,讪讪道:“今日肠胃不适,还是先用些清粥为好。”两人竟一同起身,另寻他处去了。

空荡的偏殿里,只留下沈涵一人对着两份饭菜。

他沉默地拿起筷子,慢慢吃起来。饭菜温热,入口却品不出什么滋味。这种无声的排斥,比昨日的唇枪舌剑更让人窒息。

午后,奉命去翰林院取几份归档的旧档。一进那书香墨韵之地,原本低语的几位编修、检讨立刻收了声,齐刷刷看向他。

空气凝滞了一瞬,才有人干咳两声,恢复了忙碌假象。负责归档的老翰林绷着脸,找出他要的档册,递过来时手指捏着册子边缘,仿佛那上面沾了什么脏东西。

沈涵恭敬接过,道谢,转身离开。身后那细微的、如释重负的吐气声,清晰可闻。

他抱着档册,走在长长的宫廊下。朱红的高墙夹着青石板路,天空被切割成狭窄的一道。几个低品阶的小宦官抬着箱笼迎面走来,见了他,竟也下意识地往墙边避了避,垂下头。

直到这一刻,沈涵才真切地体会到“孤臣”二字的重量。那不是史书上的轻描淡写,而是这无处不在的冰冷视线,是这将他隔绝开来的无形壁垒。

朱元璋或许暂时留着他有用,但这煌煌天威下的每一道目光,都可能成为将来压死他的那一根稻草。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寒意,加快了脚步。

好不容易捱到散值时分,沈涵几乎是逃离般地出了宫。夕阳余晖给金陵城镀上一层暖色,市井的喧嚣扑面而来,才让他找回几分活人气息。

他沿着惯常的路往住处走,心里盘算着那几文钱该怎么掰成两半花。路过一个卖胡饼的摊子,香气诱人,他摸了摸袖袋里的铜钱,终究还是没舍得。

拐进通往家那条僻静巷子,远远却见自家那扇破旧木门前,竟停着一乘青布小轿,两个轿夫模样的人守在旁边。巷子口还有几个看似闲逛的汉子,目光却时不时扫向那小院。

沈涵心头猛地一紧,脚步顿住。

是宫里来人了?这么快?又来寻他?祸兮福兮?

他定了定神,强作镇定地走过去。守在门口的汉子瞥见他,并未阻拦,只微微点了点头。

推开院门,只见那冷清的小院里,竟多了一位访客。

那人背对着他,负手而立,正仰头打量着院中那棵半枯的石榴树。身着一袭浆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直裰,身形清瘦,气质儒雅,与这陋院格格不入。

听到推门声,那人缓缓转过身来。

面庞清癯,三缕长须,目光温润中透着洞悉世事的睿智,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不是宫中内侍,也不是锦衣卫的虎狼。

竟是当朝御史中丞,太子赞善大夫,被誉为“帝师”、“谋圣”的——

刘伯温。

刘基看着他,微微一笑,声音平和如春风拂过:“沈侍读,散值了?冒昧来访,未曾提前知会,还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