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81章 数据如刀 无声惊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肉臊子汤饼的余香还在衙署里缭绕,沈涵已经回到了他那张堆满文书和数据图表的长案前。

短暂的放松是为了更好的紧绷,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周算盘带着几个精干的书吏,几乎将户部、工部近三年的预算与决算档案翻了个底朝天。

算盘声日夜不息,一张张写满密密麻麻数字与符号的桑皮纸被不断绘制出来,悬挂在墙上,如同作战的沙盘。

“大人,您看这里。”周算盘指着墙上新挂出的一张巨大图表,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这张图清晰地勾勒出工部都水司近三年各项工程拨款与实际耗费的对比曲线。多数项目两条曲线大致吻合,但有几处,代表实际耗费的线,在某个时间段后,陡然向上蹿升,远超拨款增幅。”

沈涵目光锐利,立刻锁定了那几处异常波峰。这些工程,可有共通之处?

“有!”吴愣子抢着回答,“这些工程要么地处偏远,勘验不便;要么工期紧促,特事特办;而且,它们在中书省审议时,都曾被快速通过,几乎没有受到质询。”

快速通过?沈涵嘴角泛起一丝冷意。

胡惟庸掌管中书省,他若想在其中做些手脚,简直易如反掌。这些异常超支的工程,恐怕就是利益输送的管道。

更绝的是周算盘接下来的发现。他领着沈涵看向另一张更为复杂的图表,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节点,标注着这些异常工程涉及的物料采买商、分包工匠、乃至运输队伍的关联。

几条原本毫不相干的线,最终都隐隐指向了几个看似无关,实则背后东家存在交叠或者同乡关系的商号。

这些商号,就像一张潜藏在水下的网,通过承接这些“特殊”工程,悄无声息地吞噬着国库的银两。

妙啊!沈涵忍不住击节赞叹,周先生,您这图,堪比千军万马!他仿佛看到了胡惟庸一党如何利用职权,将国家工程变成自家钱袋子的清晰路径。

这已不再是单纯的贪墨,而是系统性的、依托权力进行的利益掠夺。

然而,如何将这张“网”扯出水面,却是个难题。

直接弹劾?证据链仍显薄弱,胡惟庸完全可以推给下属办事不力,或者用工程难度增加等理由搪塞过去。

就在沈涵凝神苦思之时,毛骧又晃悠了进来,手里还真提了两包用油纸裹着的上等茶叶。

“喏,答应你的好茶!别整天喝那树叶子了。”

沈涵笑着接过,道了谢,顺势将最新的发现指给毛骧看。

“毛指挥使,您看,这像不像一张捕鱼的网?”

毛骧盯着那错综复杂的线条看了一会儿,眉头拧成了疙瘩:“弯弯绕绕的,看得咱眼晕,不过……”

他粗壮的手指点了点那几个关键的节点商号。“咱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这几条泥鳅钻来钻去,把水搅浑了,好吃肥食儿是吧?”

沈涵点头:“正是,目前还缺最关键的一环——这些商号最终将利润输送到了哪里?或者说,是谁在背后,为这张网提供庇护?”

毛骧摸着下巴上的胡茬,眼中闪过厉色:“这个好办!交给咱!只要盯死这几家商号的掌柜和账房,看看他们平时和谁走动,银钱流向何处,就不信揪不出背后的老狐狸!”

他嘿嘿一笑:“这回,咱不用绣春刀,用眼睛和腿脚就行。”

沈涵心中一定。有毛骧的锦衣卫负责外线追踪,有稽核处内部的数据分析,一明一暗,一文一武,正好互补。

送走毛骧,沈涵踱步到后堂窗下。那盆墨兰依旧静静伫立,幽香淡淡。他想起刘伯温的警示,又看了看前堂那些凝聚了众人心血的数据图表。

暂敛锋芒,并非无所作为。数据本身不会说话,但一旦被赋予逻辑和关联,便能发出无声的惊雷。胡惟庸以为用言官弹劾就能压制住他,却不知真正的杀招,正藏在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与线条之中。

他回到案前,提笔蘸墨。他需要将目前的发现,用最精炼、最直观的方式,整理成一份呈送给皇帝的密奏。不需要慷慨激昂的指控,只需要冷静客观的数据呈现和逻辑推演。他要让朱元璋自己看出那张潜藏的“网”,以及执网之人。

这笔,虽不如毛骧的绣春刀锋锐,但其力,或可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