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25章 投名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怀揣着朱元璋协助工部虞衡清吏司的手谕,沈涵感觉自己像是揣着一块烧红的铁牌,既烫手,又似乎能辟邪。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略显陈旧却浆洗得干净的青色官袍,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沉稳些,这才抬步迈向工部衙门。

工部与翰林院的清贵雅静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木材、金属和纸张混合的独特气味,廊下来往的官吏步履匆匆,脸上多少带着些经办实务特有的焦灼与精明。沈涵这个生面孔的出现,立刻引来不少探究的目光。

通传之后,他被引至虞衡清吏司的值房。司郎中方文远,一个面皮白净、眼神里透着谨慎与疲惫的中年官员,早已得到消息,在门口等候。他脸上堆着客套的笑容,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和忧虑。

“下官方文远,恭迎沈处事。陛下手谕,下官已拜读,沈处事年轻有为,能来我虞衡司指点工作,实乃我等之幸。”方文远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姿态放得很低,却巧妙地把自己放在了配合的位置,而非被改革的对象。

沈涵心中了然,这是标准的官僚式应对——表面顺从,实则划清界限。他连忙拱手还礼,态度放得更低:“方郎中言重了!下官惶恐,岂敢言指点?乃是奉陛下之命,前来学习,并协助郎中大人梳理文书,厘清账目,以求提高效率,为陛下分忧。一切还需郎中大人主持大局。”

两人一番虚与委蛇的客气后,方文远将沈涵引入值房,并召集了司内主要属官书吏。众人反应各异,有好奇,有不屑,有漠然,也有如郑彦那般,眼中藏着压抑的兴奋。

方文远简单介绍后,便将沈涵拜托给了一位姓王的主事,言明一切所需卷宗账册皆可调阅,人手亦可酌情配合,随后便借口部堂另有要事,飘然离去。姿态做足,实则将沈涵晾在了一边。

王主事是个老油条,脸上笑眯眯,话里却全是软钉子:“沈处事大名,如雷贯耳啊!您需要什么,尽管吩咐。只是司内事务繁杂,人手实在紧张,恐怕难以专程配合……这些账册卷宗,您随意看,若有不解之处,随时来问便是。”

沈涵知道,真正的较量开始了。对方用的是“拖”字诀和“耗”字诀,用浩瀚如海的账册和繁忙的公务把他困住,让他无从下手,自行知难而退。

他也不急,笑着应下。然后,他并没有立刻扎进账册堆里,而是让郑彦带着,在虞衡司的各处转了转,看似随意地观察着文书往来的流程、档案存放的状态、官吏们办公的习惯。

他发现的问题触目惊心:物料登记册格式不一,时有涂改;领用单据手续不全,批核随意;各类账册分散存放,查阅极难;几个老书吏抱着算盘噼啪作响,效率低下且易出错;甚至看到有小吏在偷偷抄录账目,眼神鬼祟……

“积弊深重啊……”沈涵心中暗叹,但也看到了机会。问题越多,改革的空间才越大。

晚上,他悄悄将郑彦叫到自己的临时值事房。郑彦显得有些激动,又有些紧张。

“郑司务,白日所见,你怎么看?”沈涵直接问道。

郑彦深吸一口气,显然憋了很久:“回处长,虞衡司之弊,非一日之寒。物料管理混乱,损耗虚报已成常态;采买环节,价格水分极大;甚至……甚至有与库吏勾结,虚报冒领之事!下官人微言轻,多次建言皆石沉大海。方郎中性情温和,不愿多事,王主事他们……哼!”他语气中带着愤懑和不甘。

沈涵点点头,拿出他早已准备好的一份简易《物料管理流程优化草案》和几张设计好的标准化表格:“光抱怨无用。这是我初步设想的一些办法,你看是否可行?”

郑彦接过,越看眼睛越亮:“妙啊!统一登记格式,编号管理,领用需多重画押核验,定期盘点比对……还有这‘采买价询比流程’……若真能推行,必能堵塞不少漏洞!”

“但推行不易。”沈涵泼了盆冷水,“方郎中不反对也不支持,王主事阳奉阴违,底下吏员习惯已成自然,甚至涉及利益。若无强力推动,此法无异于一纸空文。”

郑彦神色黯淡下去:“处长所言极是……”

沈涵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所以,我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立刻见到成效,让他们无法反驳的突破口。郑司务,你在司内多年,可知最近有哪些物料采买或领用,数额巨大且可能存在明显问题的?”

这就是要郑彦交投名状了。一旦指出具体问题,就等于彻底站到了沈涵这边,再无回头路。

郑彦脸色变幻,显然内心挣扎剧烈。片刻后,他一咬牙,压低了声音:“有!上月,为修缮南京城墙角楼,申领了一批巨木和青砖,数额远超寻常估算。且采买记录显示,这批青砖的单价,比市价高了近三成!下官当时就觉得不对,但无人理会。”

沈涵精神一振!工程用料,数额大,单价异常,这可是绝佳的靶子!

“好!”沈涵一拍桌子,“我们就从这批青砖查起!郑司务,你暗中收集所有相关的申领单据、批文、采买记录和入库凭证。不要惊动任何人。”

“那……若是王主事他们阻挠?”

“他们不敢明着阻挠,我有陛下手谕。”沈涵冷笑,“他们只会用找不到、需要时间来拖延。所以,我们要快!要暗中进行!”

接下来的几天,沈涵表面上依旧每天来点卯,然后一头扎进故纸堆,装作毫无头绪的样子,麻痹王主事等人。暗地里,郑彦利用职务之便和对司内情况的熟悉,像一只灵巧的老鼠,悄无声息地将一份份证据汇集到沈涵这里。

周算盘被沈涵秘密借调过来,连夜核算数据,比对市价。结果令人震惊:仅这一批青砖,就可能虚报了近五百两银子!

证据确凿!

沈涵没有立刻发难。他让郑彦又去查了同期其他几项较大的物料采买,同样发现了不少价格虚高、数量不实的问题。

时机成熟了。

这一日,沈涵再次请见方文远。这次,他不再是空手而来,而是带着厚厚一摞整理好的证据和一份简明扼要的分析报告。

值房内,方文远看着沈涵摊在桌上的证据——清晰的数据对比、标红的异常单价、缺失的批文单据复印件,额角渐渐渗出冷汗。王主事也被叫了进来,脸色煞白,强作镇定。

“方郎中,王主事,”沈涵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下官奉旨核查,发现虞衡司近期多项物料管理,存在显着漏洞。仅以此批修缮城砖为例,价浮三成,量亦存疑,其中恐有巨万流失。此事,不知郎中大人可知情?”

方文远手有些发抖,拿起一份单据看了看,又放下,艰难道:“这……竟有此事?下官失察,下官失察……定是下面吏员办事不力,蒙混欺瞒……”

王主事急忙附和:“是极是极!定是那库吏和采买之人狼狈为奸!郎中大人与下官每日忙于部务,实难面面俱到啊!”他试图把责任推给底层吏员。

沈涵早料到他们会如此,微微一笑:“哦?果真如此?那为何类似情况,并非孤例?下官粗略核算,近三月来,类似异常竟有七八处之多?莫非虞衡司之吏员,皆如此胆大包天,而上官竟毫无察觉?”

他语气依旧平和,但话里的意思却像刀子一样,直指方文远和王主事失职甚至是纵容!

方文远脸色更加难看。王主事还想狡辩,沈涵却不再给他们机会。

他拿出那份《物料管理流程优化草案》,轻轻放在桌上:“陛下命下官前来,非为究责某一二人,乃为革除弊病,建立新制。此乃下官草拟之新规,若能推行,此类漏洞大多可防患于未然。不知郎中大人,意下如何?”

图穷匕见!

沈涵摆出了条件:不深究你们领导责任,但必须配合我推行新制度!

方文远看着那份草案,又看了看桌上铁证如山的账目问题,冷汗涔涔而下。他知道,如果沈涵把这些直接捅到陛下那里,他这郎中的位置就算坐到头了。眼下,接受改革,虽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甚至得罪一些人,但至少还能保住位置,并且能在陛下那里留下一个勇于改过的印象。

权衡利弊,他很快有了决断。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笑容:“沈处事果然名不虚传!洞察入微,且心怀社稷!此新法甚好!甚好!本官这就下令,在虞衡司全力推行!王主事,你即刻协助沈处事,召集人手,学习新规!若有怠慢者,严惩不贷!”

王主事傻眼了,没想到方郎中这么快就倒戈了,只得喏喏称是,脸色灰败。

沈涵心中暗暗松了口气,第一回合,智取成功。他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抓住对方软肋,利用证据和皇帝的威慑力,逼其就范。

“如此,便有劳方郎中和王主事了。”沈涵拱手,笑容真诚了几分。

走出值房,他看到等候在外的郑彦,递过去一个一切顺利的眼神。郑彦激动得拳头紧握,眼中充满了希望。

沈涵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推行新规必然会遇到更多阻力,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反扑也不会停止。但至少,他成功地在工部这潭深水里,投下了一块石头,激起了第一层涟漪。

今晚,或许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吃一碗踏实一点的肉臊子面了。顺便想想,下一步,该怎么让这涟漪,变成无法阻挡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