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176章 铁证如山,图穷匕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6章 铁证如山,图穷匕见

城西宅院起获的暗账与密信,被连夜送入馆驿,由沈涵亲自查验看守。那几口沉甸甸的箱子,仿佛装着整个扬州盐政的滔天罪证,也装着无数颗即将落地的人头。

沈涵没有急于去动卢文康,而是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借着摇曳的烛火,一本本翻阅那些记录着罪恶的“真账”。周算盘虽远在京城,但他事先构建的数据模型和推演逻辑,已深植沈涵脑中。

他快速地将暗账上的记录与之前卢文康等人被迫“回忆”的假账、以及周算盘核算出的异常数据进行交叉比对。

一条条清晰的罪证链条,逐渐浮出水面:

贪墨国库:仅近三年,通过虚报盐引、截留折色银、谎报损耗等方式,账面上有据可查的贪墨数额就高达一百八十万两之巨!

走私贩私:暗账明确记录着与漕帮勾结,利用官船夹带、夜间偷运等方式,贩卖未上税的私盐,数量惊人,利润远超正课盐引。

利益输送:资金流向清晰地指向几个核心节点——大部分利润通过“永昌合记”及其关联商号洗白、周转,其中约三成以“孝敬”、“分红”名义,定期输往京城,接收方代号“周府”;另有两成左右,则标记为“宫内用度”、“内府供奉”,流向深宫。

官商勾结:盐运司大小官员,从转运使卢文康到仓大使、库吏,几乎无人干净,均按职位高低、权力大小,从中分得一杯羹,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腐败共同体。

而那几封密信,更是触目惊心。虽多用隐语,但意思明确:一封是催促“周府”尽快打通京师关节,应对可能到来的审查;另一封则是向“宫内”某位“老祖宗”请示,是否要“断尾求生”,舍弃扬州的部分利益以保全大局。

铁证如山!

沈涵合上最后一本暗账,窗外天光已是大亮。他眼中没有丝毫疲惫,只有冰冷的决然。有了这些东西,卢文康乃至整个扬州盐运司,已是在劫难逃。

“带卢文康。”沈涵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当卢文康被两名护卫押进书房时,他已是一夜白头,形如槁木。他看到那几口打开的箱子和摊在沈涵案头的暗账,最后一丝侥幸也彻底粉碎,双腿一软,瘫跪在地。

沈涵没有看他,只是拿起一本暗账,随手翻开一页,念道:“永乐五年腊月,出余盐五百引,得银六千两,卢分两千,周府一千五,宫内一千,余下散之……”他念一桩,卢文康的身子就抖一下。

“卢文康,”沈涵放下账本,目光如两道冰锥,刺向他,“‘周府’是谁?‘宫内’又是哪位贵人?说出来,你的家小,或可免遭株连。”

卢文康浑身剧颤,嘴唇哆嗦着,脸上血色尽褪。他深知背后势力的可怕,一旦吐露,自己必死无疑,家人恐怕也……可若不说,眼前这位手持铁牌、掌握着如山铁证的钦差,同样不会放过他。

“是……是江夏侯……周……周德兴爷……”巨大的恐惧和压力下,卢文康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涕泪横流地嘶声道,“宫里……是……是司礼监随堂太监,王……王公公啊!”

江夏侯周德兴!司礼监随堂太监!

虽然早有预料,但当这两个名字从卢文康口中确凿无疑地说出时,沈涵的心还是猛地一沉。勋贵集团的代表,皇帝的老兄弟;内官监的实权人物,皇帝的身边人!

“签字画押。”沈涵将早已准备好的供状推到卢文康面前。

卢文康颤抖着手,几乎是爬着过去,在上面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就在卢文康按下手印的瞬间,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喧哗!

赵四猛地推门闯入,脸色铁青:“大人!不好了!关押仓大使和那几个核心账房的屋子……人……人死了!”

“什么?!”沈涵霍然起身。

“是中毒!饭菜里被人下了剧毒!”赵四咬牙切齿,“我们的人里……可能有内鬼!”

沈涵瞳孔骤缩。对方反应好快!这边刚拿到卢文康的口供,那边就立刻灭口,斩断可能指向更深处的线索!这不仅是狠辣,更是一种赤裸裸的警告和挑衅!

图已穷,匕已现。

卢文康的供词和暗账,指向了江夏侯和宫内太监,这是足以震动朝野的大案。而对方立刻用灭口的方式回应,表明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

沈涵缓缓坐回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那枚贴身存放的“御”字铁牌。

案子查到这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贪腐案,而是一场涉及最高权力圈层的政治风暴。

他将卢文康的供词和关键暗账副本小心收好,封入一个铁匣。这是必须即刻呈送皇帝的绝密奏报。

然后,他看向赵四,声音冷冽如刀:

“清理内鬼,严密封锁消息。”

“持我钦差手令,调扬州卫官兵,即刻包围江夏侯在扬州的所有别业、产业!没有我的命令,一只苍蝇也不许飞出去!”

“同时,以协查盐案为名,行文扬州知府,请其‘协助’询问所有与盐运司、永昌合记有过往来的宫中采办、内官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