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242章 暗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由沈涵主导,都察院、户部、工部协同彻查北直隶矿场物料核销及永丰仓关联事宜的消息,迅速传遍各部衙署。

这一次,不再是之前那种流于表面的“会同核查”,而是带着“务必水落石出”的严令,其意味不言自明。

稽核处值房,一时间成了整个京城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前来“汇报工作”、“沟通情况”的官员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之前对稽核处避之唯恐不及之人。

沈涵对此心知肚明,这些人无非是探听风声、示好或是施压。他依旧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公事公办,对所有信息来者不拒,却绝不轻易表态。

真正的核心行动,在暗处紧锣密鼓地进行。

王砚带着稽核处的精干力量,并凭借皇帝新赋予的权柄,开始大规模调阅户部、工部乃至漕运总督衙门所有与永丰仓漕银拨付、物料采买相关的陈年旧档。

卷宗浩如烟海,堆满了整整两个偏厅。他们如同最耐心的考古学家,在发黄的纸页间寻找着任何可能与“消失”物料、异常资金流向相关的蛛丝马迹。

重点,便落在那些与已关闭矿场、以及与李文预算草案中提及的商号有过往来的记录上。

而沈涵自己,则在朝议后的第三日,带着一份格式严谨的咨文,亲自来到了内官监衙署。

内官监位于皇城东北隅,气氛与外朝衙门迥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阴柔而压抑的气息,往来行走的宦官们脚步轻悄,眼神低垂,却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精明的打量。

听闻沈涵到来,负责接待的掌司太监态度恭敬中带着显而易见的疏离与戒备。

“沈主事大驾光临,不知有何指教?”掌司太监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沈涵神色平静,将咨文取出:“奉旨彻查相关事宜,有些关于皇陵祭祀采买预算的细节,需向贵监请教,尤其是右少监李文李公公经手的那份草案,其中几处物料来源与价格,需核实清楚,以备存档。”

他直接点出李文的名字和那份草案,如同利针,刺向对方最敏感的神经。

那掌司太监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接过咨文,快速扫了一眼,干笑道:“此等小事,何劳沈主事亲自跑一趟?遣个书吏来问便是。李公公近日偶感风寒,正在静养,怕是……”

“无妨,”沈涵打断他,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本官既奉皇命,自当亲力亲为。李公公身体不适,可以理解。那便请贵监提供草案的原始草拟稿、以及相关询价、比价的记录卷宗即可。陛下要求‘水落石出’,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

他抬出皇帝旨意,对方顿时语塞。掌司太监脸色变幻片刻,终究不敢明着违抗,只得挤出一丝笑容:“沈主事稍候,咱家这便去取。”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但那掌司太监回来时,身后却跟着两人。

一人捧着几册卷宗,另一人,则是一名面色有些苍白、眼神闪烁的中年宦官,正是李文!

他果然坐不住了!沈涵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李公公抱恙在身,还亲自前来,实在过意不去。”沈涵淡淡说道。

李文强笑着拱了拱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沈主事奉旨办事,咱家岂敢怠慢。些许小恙,不碍事。不知沈主事对那份草案,有何疑问?”

沈涵没有立刻翻看卷宗,而是目光直视李文,缓缓道:“疑问倒也不多。只是草案中推荐采买的几家商号,其货物报价,似乎比市价高出约两成。且其中‘永昌号’、‘福瑞记’这两家,据本官所知,此前主要经营南货,不知何时开始涉足皇陵祭祀所需的金帛、香料?其货源、资质,李公公当时可曾详细核实?”

他的问题看似平常,却句句指向关键。抬高报价是为套取资金,商号背景可疑则关联其背后势力。

李文眼神一慌,但立刻稳住,解释道:“沈主事有所不知,皇陵祭祀所用,皆需上等精品,价格自然高于市面寻常之物。那两家商号虽是近年才涉足此道,但其东主诚信可靠,提供的样品亦属上乘,故而才列入推荐。相关样品、资质文书,卷宗内应有记录。”

“哦?是吗?”沈涵不置可否,随手翻开一本卷宗,手指在其中一页上轻轻一点,“这‘永昌号’去年有一批货,走漕运至通州,批文上记载的货物品类,似乎与它宣称的主营……颇有不符啊。”

那批货,正是骆刚之前查到,与永丰仓资金异常外流时间点吻合的那一批!沈涵此刻抛出,如同无声惊雷。

李文的脸色瞬间又白了几分,额角渗出细密汗珠,他强自镇定:“这个……年代稍远,或许是记录有误,或许是其尝试经营新货,咱家……咱家需回去细查。”

“是要细查。”沈涵合上卷宗,目光如炬,盯着李文,“不仅是这批货,所有与这些商号往来,与物料核销,与永丰仓拨付相关的记录,都要一一核对清楚。李公公,陛下等着结果,你我……都马虎不得。”

他语气平淡,却带着千钧重压。最后那句“你我都要马虎不得”,更是意味深长,既是警告,也暗含一丝“你若配合,或可转圜”的暗示。

李文身体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低下头,不敢与沈涵对视:“是……是,咱家明白,定当……定当全力配合沈主事核查。”

沈涵知道,火候已到,不必再逼。他今日前来,主要目的就是敲山震虎,确认李文与此事脱不开干系,并施加心理压力。

“既然如此,这些卷宗本官先带回去详阅。若有疑问,再来向李公公请教。”沈涵起身,示意随从收起卷宗。

“沈主事慢走。”李文连忙躬身相送,姿态放得极低。

走出内官监衙门,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沈涵却感觉不到多少暖意。他知道,今日与李文的短暂交锋,只是风暴前的小小序曲。李文背后的势力,绝不会坐以待毙。

果然,他回到稽核处不到一个时辰,骆刚便带来新的消息——就在沈涵离开内官监后不久,李文便以“病情加重”为由,告假离开了衙署,并未回宫外宅邸,而是乘坐一顶不起眼的小轿,去了……城南的一处私密宅院!而那处宅院,经查,登记在一个与淮西籍某致仕官员有关联的商人名下!

“他们果然慌了,开始碰头了!”骆刚语气兴奋。

“盯死那里!”沈涵下令,“还有,加派人手,注意所有与李文、与那几家商号相关的关键人物,看看他们是否有异动,是否有……销毁证据或转移财产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