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深了,小院的灯笼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父亲泡了一壶浓茶,茶叶是姥姥给的自家炒制的老茶,滚水一冲,浓郁的茶香就弥漫开来。

尝尝这个,父亲斟满茶杯,你姥姥炒茶的手艺,可是得了太姥姥真传的。茶汤澄澈,入口微苦,回味却甘甜绵长。

林羽提起老家建售后中心的规划,父亲却轻轻摇头:光是建个中心,就像给老树嫁接新枝,好看是好看,终究不是根本。

他起身从里屋捧出个老旧的木匣子,里面整齐叠放着发黄的地契和图纸。这是咱们家祖辈留下的地契,最老的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父亲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泛黄的图纸,你太爷爷那会儿,就是镇上最好的木匠,咱们林家祖宅的一梁一柱,都是他带着徒弟们亲手造的。

月光洒在图纸上,那些精细的墨线依然清晰可见。父亲的手指轻轻抚过梁柱的标注:你看这榫卯结构,百年过去了,依然严丝合缝。造房子和做人一样,要实在,要讲究。

茶壶里的水又滚了,父亲续上第二泡茶。现在镇上年轻人往外跑,不是因为不爱家乡,是家乡给不了他们盼头。他望着窗外星星点点的灯火,要是能在镇上建好房子,创造好工作,谁愿意背井离乡?

这时母亲端来一碟花生米,接着话头说:你王叔家儿子,在省城工地当项目经理,去年回来过年时说,要是家乡有发展,他第一个回来。

父亲眼睛一亮:这倒提醒我了。咱们镇上有多少这样的能人?泥瓦匠、水电工、设计师...都是现成的人才。

他拿来纸笔,兴致勃勃地列起名单:老李的儿子学建筑设计的,小王家闺女是学物业管理的,还有你陈叔,干了一辈子工程监理...纸上很快写满了名字。

起步不用大,父亲越说越兴奋,先组建个施工队,用最好的材料,请最好的老师傅。咱们不图快,就图个质量过硬。

母亲插话:记得你太爷爷常说的:房子是百年大计,一砖一瓦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夜更深了,茶壶续了三次水。父子俩的规划也从施工队聊到了房地产开发,从员工宿舍聊到了整体社区规划。

要建就建最好的,父亲眼睛发亮,有幼儿园、有医疗站、有老人活动中心,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他忽然笑起来:你记得吗?你小时候最爱在镇上跑,说每条巷子都有故事。咱们的新社区,也要留住这份烟火气。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桌上的茶渐渐凉了。父亲最后说:这事不急,想好了再做。但要想做,就一定要做好。

月光下,那张泛黄的祖宅图纸静静摊开着,旁边是写满名字的名单和画满构思的草图。新旧交替间,仿佛看见了一幅崭新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母亲悄悄收走凉透的茶具,换上一壶新沏的。茶香袅袅中,父亲轻声哼起小时候哄林羽睡觉的童谣,调子悠悠,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