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侠盗燕子李三的100个传奇故事 > 第10章 燕子化灰入晨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三,天刚蒙蒙亮,千佛山半腰的雾气像一锅刚煮开的高汤,咕嘟咕嘟往山顶冒。我蹲在歪脖松下,面前摆着一堆零碎:那张被火烤得卷边的燕子面具、三片金铃残壳、一把耳勺——三爷传给我的燕子刀,还有半块没吃完的糖瓜。糖瓜是小年祭灶剩下的,黏得能粘掉牙,咬一口,甜里带苦,像极了我这半年过的日子。

我把面具举到火堆上。火苗地窜起,黑绸面、白丝线、银粉描的燕尾,一点点卷曲、变黑、化灰。火光映在脸上,像给脸皮刷了一层酱油,热得发紧。我低声念叨:三爷,燕子我飞够了,今日把翅膀折了,改行说书,您别骂我。

火堆里一声脆响,像有人应了一声。我磕了三个响头,把耳勺也扔进火里——精钢遇火,地发红,像烙铁。从今往后,泉城少了个飞贼,多了个说书先生。名号我都想好了,就叫李三嘴,专讲《燕子李三盗鞭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全当给街坊们下酒。

下山路上,遇见卖把子肉的老宋,他正支锅生火,肉香顺着晨雾飘。我打招呼:宋哥,缺不缺帮工?管饭就行。老宋瞅我半天,咧嘴笑:呦,燕子李三?改行啦?我摊手:飞不动了,想接地气。他递给我一块五花:先尝尝,咸淡合适,就来干活。咬一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酱汁顺着嘴角流——得,以后说书累了,还能兼个把子肉摊主,饿不着。

说书得有场子。大观园听鹂馆白天有空台,园主姓陈,早先唱吕剧,嗓子坏了改行。我找他喝酒,景芝白干一人半斤,他拍板:成!上午十点,书台给你,三七分账,你七我三。我拱手:陈哥仗义!心里补一句:七成就七成,反正讲的是自己的故事,零成本。

要上台,得置办行头。我在后巷木匠铺订了块醒木,用的枣木芯,沉得坠手。又让快手刘给我打几枚燕子镖当道具——其实就是空心铜片,一甩响,唬人用。最讲究的是手帕:白底黑边,绣一只展翅燕,尾巴故意缺半拉,暗示翅膀折了。小双喜亲手绣的,她笑:师兄,以后靠嘴吃饭,别再靠蹦了。我点头,心里却道:嘴也得留神,别被鹰啄了。

三月初十,首演。台下坐得满满当当:有穿长衫的先生,有短打扮的苦力,还有抱孩子的妇人。我穿青布长衫,手持醒木,一拍——

诸位,今日不讲《三侠五义》,不说《水浒》,单表一段民国旧闻——《燕子李三盗鞭记》!话说那年腊月二十三,夜雪如刀,商埠火起,一鞭裂瓦,三铃落地……

声音在园子里回荡,梁上的燕子(真燕子)被惊得扑啦啦飞出窝,像给我伴舞。我偷眼瞧,台下有人抹泪,有人咬牙,有人攥拳——成了!故事像把子肉炖烂,香味飘进每条街。

说到胶卷,我故意卖关子:

诸位,那胶卷里到底拍了啥?马良的签字?铁路地图?还是关东军的密电?——说来惭愧,燕子我至今没看全!

台下起哄:讲啊!我拍醒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众人笑骂,却心甘情愿掏钱打赏。其实,胶卷完整内容,我只看过三张,剩下的被小双喜狸猫换太子后,一直锁在她戏班的百宝箱里。钥匙她挂在脖子上,说等天下太平再拆封。我点头:留点悬念,省得老鹰啄燕子。

散场后,我独自回千佛山。雾比清晨更浓,像有人把一锅奶汤蒲菜扣在山腰。我走到师傅坟前,铜铃还在响,却不再急促,像哼小曲。我把今天得的赏钱——三块大洋、两包老刀牌、一封听众来信——摆在坟头。信是小学生写的,歪歪扭扭:

燕子叔叔,谢谢你把铁路留给我们。等我长大,也要当燕子。

我笑了,把信纸折成燕子形,插进坟头,用玫瑰烧浇一圈,点火。火苗地窜起,纸燕在火里扇翅膀,像要飞。我举杯,对着火堆:

三爷,您瞧见没?燕子飞进人心里了。

火灭,灰冷。我起身拍掉衣襟尘土,却听身后响。回头,屋里走出个穿灰呢大衣的人,帽檐压到眉心,只露下巴。他递给我一张纸条,声音沙哑:

李先生,胶卷另一半,想看吗?

我眯眼,却看不清他脸。纸条上只写一行字:四月初一,青岛,天后宫,燕子归巢。

我抬头,那人已隐进雾中,像从没来过。风铃突然急响,叮叮当当,像三爷敲烟杆:小子,别高兴太早,戏才唱到一半!

我回到山下,日出雾散,泉城尽收眼底。鼓楼上钟声九响,像给旧时代送终。我摸出醒木,一拍——

诸位,旧年燕子知何去?

有人说,飞进人心里;

有人说,折在半路上;

还有人说,它根本没飞,

只是化成了晨雾,

等下一场风——

声音在山路回荡,像给续集埋钩。我把醒木揣进怀里,转身往城里走。身后,铜铃还在响,风还在吹,雾还在锁。

各位爷,燕子李三,到此暂且画个。

至于胶卷完整内容?

连我自己都没看全。

也许,真相就像泉城晨雾——

你看得见,摸不着;

等雾散了,燕子早已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