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孔昊被请进商社雅间喝茶,对方告知大掌柜马上就到。

其实他此行采购物资是次要的,主要是想找条退路。

之前在茶馆听老柳提及太原城防由第四师团负责,他立刻有了计划。

只要以另一身份从大阪商社采购物资,等任务完成后,就能堂堂正正出城。

既能安全撤离,又能带回大量物资发展根据地经济。

片刻后,一壶茶喝完,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门被推开,一个惊喜的声音响起:

井口君,真是你!随从刚通报时,我还不敢相信!

孔昊看清来人,也惊讶道:

藤井君?你怎么在这儿?太巧了。

我正想采购一批物资,既然是老朋友,就不客气了。

既是熟人,孔昊也放心了。他与藤井交易过两次,知道对方是纯粹的商人,重利轻义,正是理想的合作对象。

藤井连忙说道:没问题!这里太小,走,去我府上详谈,顺便为你引见一位大人物。

到了府上,藤井先介绍了井田一夫。

井田本就对孔昊这个神秘供应商感兴趣,只要搭上线,家族就能捞到不少好处。

身为银行行长,他认识不少工业界巨头,只要牵上线,利益源源不断。

三人寒暄几句,很快进入正题。

孔昊意味深长地说:上次的货,雇主很满意,这次要加大采购量。

小县城满足不了需求,才来省城碰运气,没想到遇上老朋友,真是天意。

言归正传,我们谈正事吧。

我需要一套小型烧碱生产设备,月产三百吨即可。

藤井与井田对视一眼,眼中闪过喜色。机械设备交易利润丰厚,正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藤井迅速计算后,报出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价格:

“井口先生,我们能够从国内调集最新型的机器,安装调试只需三十天。价钱上可以特别优惠,八万银元即可完成交易。”

孔昊轻轻摆了摆手:

“订单要得很急,最好七天内能交付现货。不然我不得不找其他供应商了。”

藤井额头渗出冷汗。他刚调来太原没多久,关系网尚浅,根本无法在短期内筹集新设备。

这时井田一夫突然插话:

“井口先生,全新设备确实很难在一周内备齐。不过如果是使用过的设备,您是否愿意考虑?”

“只要价钱合适,旧设备我的客户也能接受。”

见孔昊态度松动,井田立即接道:

“我认识一位濒临倒闭的化工厂老板,他们正在清仓处理全套设备。这批设备是银行抵押物,我们能以低价收购,再原价转让给您。”

“不仅包含烧碱生产设备,还有纯碱和盐酸生产线,产能完全满足您的需求。”

“整套设备只要十万银元。当然,若是需要生产浓酸的设备就比较困难——这类军需物资审批流程复杂,报价也相当高昂。”

毕竟部分原料具有战略价值,管制极为严格。少量成品尚可流通,但整套设备确实难以获取。

不过在井田和藤井看来,只要肯砸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孔昊听罢笑道:

“我可是正经生意人,那些敏感物资绝对不会碰。就按你说的价格定下来,付款方式照旧——用德国磺胺抵账。”

井田心中暗喜。按照内部核算,这笔交易至少能赚三十万银元。更妙的是,作为银行代表,他还能在设备评估上做文章,实现两头吃差价。

银行仓库里堆满了这类抵债设备,稍加运作就能大赚一笔。

藤井趁机提议:

“上次那批磺胺在国内非常抢手,可惜数量太少。我决定将收购价从每片三块提高到五块银元,您觉得如何?”

孔昊爽快答应。反正系统兑换成本低廉,能多赚些军费当然更好。

不过近期不适合再添置设备了——火车站缴获的那批物资,足够兵工厂消化一段时间。凡事都要适可而止。

“藤井先生,井田先生,我还需要采购二十吨电解铜和五十吨特种钢材。新开办的几家电缆厂和机械厂急需这些原料。”

实际上,这些材料将用于制造军火。在自家钢厂投产前,只能依靠外部采购。

一吨电解铜可生产十万发6.3毫米弹药,二十吨就是两百万发。若用优质铜制作弹壳,再配合八路军自产铜弹头,总产量能达到三四百万发,足够兵工厂使用一阵子。

步枪枪管每根重约一公斤,五十吨钢材可制造五万支枪管。其他部件可用普通钢材替代,但枪管必须使用特种钢,以保证武器性能。

面对这样的大单,井田知趣地保持沉默。商人有商人的规矩,先前因藤井缺货,他才拿下首笔交易。这类常规物资本是藤井商社的主业,再插手就不合适了。

果然,藤井见井田不作声,露出满意的神情。他深谙长期合作之道,报出了极低的价格:“井口先生,总共五千银元。”

孔昊暗自点头,这比从水野那边购入的价格更划算,这趟来得值了。

“这次需要增购游标卡尺一千五百把,外径千分尺五百把,内径千分尺三百把,高度测量仪三百台,天平两百台,角度尺三百台,直角尺五百个,水平仪两百套。”

上批游标卡尺精度出色,工人们赞不绝口,可惜数量太少,各厂只能轮流借用。此次大批量采购,总算能解决燃眉之急。

华夏工业底子薄弱,精密仪器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质量也良莠不齐。八路军资源紧张,很难大批购置。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根据地生产的武器规格不一。孔昊决定推动标准化,确保零件尺寸一致。

藤井没想到他会订购精密仪器,好在商社有现成的库存。“井口君,这批仪器成本不低,最少需要三万大洋。”

价格比预想的便宜,孔昊爽快答应。他又采购了大量钻头,常用型号各备三万枚,其余的每种一万枚。优质钻头深受工人青睐,任厂长和秦政委都嘱咐他尽量多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