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种田成帝,我在西域建天庭 > 第821章 盟约初定待完善,暗藏隐患引担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1章 盟约初定待完善,暗藏隐患引担忧

铜匣封印落下的声音刚歇,李文的手还未从锁扣上收回,殿外的风就卷着一丝异样的气息吹了进来。他指尖微顿,没有立刻松开。

那股气息不来自长安城内的任何一处坊市或驿道。

亲卫在门口停下,低头整理衣襟的动作比往常慢了半拍。李文看着他,目光落在对方靴底边缘——那里还沾着一点没擦干净的褐沙,和之前抄录官鞋底的一模一样。

他缓缓收回手,将铜匣推至案角,转身时袖口掠过罗盘表面。裂纹仍在,但指腹压上去的瞬间,盘心传来一阵极轻微的震颤,像是某种契约类灵物被外力触碰后的反应。

青禾精灵昨夜的预警不是错觉。

“赤奴。”他开口,声音不高。

一道身影从殿柱后转出,脚步沉稳,没有惊动任何人。赤奴走到近前,低声道:“人绕去了西驿废馆,半个时辰后才出来。身上没带东西,可门口的灰印是新踩的,像有人等过。”

李文点头,又问:“泥土查清了?”

“是戈壁边缘的风化土,混了点盐碱,只有玉门关外三百里内才有这种质地。”赤奴顿了顿,“中原腹地的人,不该沾上这个。”

李文沉默片刻,抬眼看向偏殿方向。那里原本是诸侯议事后的休憩之所,如今已被清空,只留几张木案和三把粗椅。

“请守诚叔过来。”他说,“关门谈。”

---

偏殿门合上时,李守诚正用袖口擦拭手中的玉牌。那是宗老会临时授予的监察凭证,墨迹还没干透。

“盟约刚定,你就召我来密议?”他坐下,语气平静,眼神却已察觉不对。

李文没答话,而是取出一张薄纸铺在案上。纸上是方才抄录官所誊条款的副本,字迹工整,毫无破绽。

“你看这一行。”他指向其中一句,“‘浮动额度由三方共审’,写得清楚吧?”

李守诚皱眉:“当然。这是你亲口定的规则。”

“可原始稿里,这句后面还有半句——‘改动需触发浑天仪共鸣’。”李文指尖轻划纸面,“现在没了。”

李守诚猛地抬头。

“不止这一处。”李文又翻出另一份记录,“基础份额核定标准,少了‘以最新户籍为准’六个字。若按现本备案,某些虚报人口的诸侯就能多拿三成资源。”

空气一下子沉了下来。

李守诚盯着那两张纸,手指慢慢收紧:“你是说……有人在我们眼皮底下改了条款?”

“不是改。”李文摇头,“是替换。草案封匣前,所有副本都经三方核对。问题出在之后——流转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有人用假本调换了真册。”

赤奴冷哼一声:“直接抓人就是。何必等到现在?”

“抓谁?”李文反问,“抄录官只是棋子。他袖中滑落的纸条我没捡,就是为了留个活口。可真幕后之人,不会露面,只会借别人的手做事。”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枚干枯的叶片。叶脉泛着淡淡金光,轻轻一抖,竟自行浮起,在空中划出一道细小的波纹轨迹。

“这是我让谷灵附在原始稿纸纤维里的印记。只要那份真本被人改动,它就会传回波动频率。”李文将叶子收回掌心,“但现在,它安静得很。说明真正的陷阱,不在内容本身,而在执行链条。”

李守诚听得心头一紧:“你是说,他们要等盟约全面推行后,再动手脚?”

“制度越完善,漏洞就越隐蔽。”李文目光沉静,“现在抓人,只会打草惊蛇。不如让这假本继续传下去,看它最终流向哪里。”

---

三人商议良久,最终定下两策。

其一,实行“双盲核验”:将盟约全文拆为三段,交由不同吏官独立誊抄,彼此不知全貌;完成后由第三方比对,任何一处差异都将触发浑天仪警讯。此法无需增派人员,也不显刻意,却能大幅提高篡改成本。

其二,赤奴调遣二十名羌族精锐,伪装成商队护卫,沿各邦赴京使臣归途设暗哨。不拦截、不搜查,只记路线、辨文书包裹数量与封印样式。

“若有额外文书流出,或是同一使团携带多份副本,立即回报。”李文叮嘱,“但不得轻举妄动。”

赤奴点头:“我明白。你要的是线索,不是人头。”

李守诚仍有些犹豫:“这般行事,若被其他诸侯知晓,怕又要说你挟权自重。”

“所以我才让你出面推动双盲制。”李文看着他,“以宗老会名义提议,说是为防意外疏漏,而非针对谁。这样一来,既是监督,也是保护。”

李守诚默然片刻,终于点头:“好。我会在明日晨会上提出来。”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轻叩。

一名亲卫低声禀报:“云姬那边送来了空间感应记录——昨夜有三次微弱的空间波动,集中在盟会馆西侧走廊,时间正好是抄录官交接副本前后。”

李文眼神一凝:“她确认不是自然裂隙?”

“不是。是人为开启的短瞬通道,极窄,只能容一张纸通过。”

三人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寒意。

果然有人在用非常手段传递信息。

“呼衍枭的手还没断。”赤奴咬牙。

李文却摇头:“未必是他。这种手法更像……某个熟悉规则的人,在利用制度本身的缝隙。”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是盟会馆的主道,此刻已有数名使臣随从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启程返国。

其中一人背着个深色布包,步态稳健,看似寻常。但李文注意到,那人左手始终贴在包侧,仿佛护着什么重要之物。

而他的靴底,也沾着一点褐色的泥。

“让谷灵跟着他。”李文低声下令,“不要靠近,也不要暴露。只要知道他最终把东西交给谁。”

亲卫领命退下。

李文回到案前,重新打开罗盘。裂纹依旧,但盘面中央的星图微微偏移了一线,像是受到了某种隐秘牵引。

他伸手抚过那道裂痕,忽然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

赤奴不解:“什么意思?”

“盟约刚定,人心初安。”李文缓缓道,“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人急着动手脚——说明他们不怕暴露,只怕错过时机。”

李守诚眉头紧锁:“你是说,外部势力快到了?”

李文没有回答。他只是将罗盘合上,放入袖中,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那名背布包的随从已经走出大门,汇入街巷人流。

一只不起眼的麻雀从屋檐跃下,悄然跟了上去。

李文站在原地,手指轻轻敲了敲案沿。

三阶机制已立,通行章程落地,表面上,一切都在朝着稳定前行。

可他知道,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时,一名书记官匆匆走入偏殿,手中捧着一份加急文书。

“洛阳急报。”他双手呈上,“说是……有使者已在路上,三日内抵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