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大道通车后的第一个春天,离尘界与上界的边界处热闹得像个集市。离尘界的农人推着装满灵麦饼、清神花露的独轮车,上界的修士提着盛满灵晶糕点、月华灵酿的食盒,在玉轨旁的空地上支起摊子,讨价还价的声音混着孩童的笑闹,比春日的暖阳还要热烈。
阿沙站在大道中段的望京台,看着这交融的景象,手里捏着块刚从西漠送来的“沙雪麦”饼。麦饼里掺了冰原的雪蜜,甜中带着清冽,像极了两界灵气交融的味道。“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看到这光景。”他身边的老牧民咂摸着麦饼,拐杖顶端的灵麦壳在阳光下泛着莹光,“当年听祖辈说上界人都住在云里,哪敢想如今能坐在一块吃麦饼。”
望京台的栏杆上,挂满了两界孩子的画作。有西漠的孩子画的“灵脉大道穿沙海”,黄沙里嵌着翠绿的玉轨;有上界的孩子画的“离尘春景图”,聚灵潭的水汽里飘着灵麦的穗子。最打眼的是幅合画,左边是离尘界的青云木,右边是上界的月桂树,枝叶在中间交缠,树下围坐着各族的人,手里都捧着碗热气腾腾的灵麦粥。
“阿沙首领,上界的灵膳房派人来学做伴灵麦糕了!”小蕊跑上望京台,手里挥舞着张食谱,上面用离尘界的文字和上界的符文写着配料,“他们说要在东域开家‘两界食铺’,专卖融合了两地风味的吃食。”
阿沙接过食谱,看着上面“玄水莲花粉三钱,月华灵晶粉一钱”的配比,忍不住笑了:“这哪是学做麦糕,是在琢磨怎么让灵气也‘联姻’呢。”他指着食谱上的批注,“你看,他们还特意标注‘需用聚灵潭活水和面’,倒是把林安先生说的‘水土相济’记在了心里。”
灵脉大道的维护成了两界共同的事。离尘界的灵匠每月会来检查玉轨的磨损,用上界的灵晶粉末修补;上界的阵法师则会定期加固阵纹,融入离尘界的灵麦根须纤维。有次西漠的牧民发现段玉轨灵气流动变缓,上界的修士立刻带着“流转阵”的改良图赶来,两拨人蹲在沙地里琢磨了三天,竟发明出能自动调节灵气浓度的“共生阵”。
“以前总觉得上界的阵法太精巧,离咱们的土法子太远,”参与改良的牧民挠着头笑,“现在才知道,精巧和实在能凑成一对好搭档,就像灵麦和伴灵草,谁也离不得谁。”
入夏时,两界联合举办了“灵脉研学游”。离尘界的孩子坐着灵车去上界看月桂树结果,上界的孩子则跟着牧民去西漠体验沙漠种麦。小蕊带着上界的金发少年在灵田里除草,少年的法袍沾了沙土,却学得格外认真,连拔草的手势都模仿着小蕊的样子。
“你们的手真厉害,”金发少年看着小蕊徒手捏碎土块,眼里满是佩服,“我们都用松土术,哪想过亲手摸土能知道它缺不缺肥。”
“阿沙首领说,手是最好的测灵仪。”小蕊抓起把沙土给他看,“你看这土粒的湿度,捏成团不散,说明水分刚好;闻着有淡淡麦香,就是肥力够。这些啊,术法可测不出来。”
少年似懂非懂地学着捏土,指尖触到温润的沙土时,忽然“呀”了一声:“它在动!像有心跳似的!”
小蕊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那是灵脉在跟你打招呼呢。”
研学游的最后,孩子们共同在灵脉大道旁种下了片“同心林”。离尘界的青云木与上界的月桂树间隔着栽,树下撒满了伴灵草和月见草的种子。阿沙看着孩子们给树苗系上写着名字的红绳,忽然想起很多年前,林安和阿依娜在新生谷种下第一株灵麦的情景——那时的希望,如今已长成了可以遮风挡雨的林。
秋分时,两界的“灵脉交易会”在大道终点的广场开幕。离尘界的耐浊灵麦种子、上界的灵晶聚灵阵、西漠的沙培灵稻、冰原的抗寒麦种……琳琅满目的展品前,讨价还价的不再是生意,更像是朋友间的调侃。
“你这灵晶粉纯度虽高,却少了点土气,”离尘界的老农捏着上界的展品,“混点咱们灵麦壳烧成的灰,保准聚灵效果翻倍。”
上界的摊主立刻取来纸笔:“快说说怎么配?我用三斤灵晶粉换你的方子!”
阿沙站在人群外,看着这烟火气十足的场景,忽然觉得“界域”二字早已变得模糊。灵脉大道上流淌的不只是灵气,还有人心的暖意;交易会上交换的不只是物产,还有对土地的理解。就像那碗融合了离尘灵麦和上界灵晶的粥,熬煮的是岁月,品出的是相融。
夜幕降临时,灵脉大道的玉轨亮起了七彩的光,那是两界灵气在夜色中交织的颜色。望京台的灯笼次第亮起,映着栏杆上孩子们的画作,像串流动的星河。阿沙望着远处两界的灯火连成一片,忽然明白林安先生当年为何执着于打通灵脉——他守的从来不是一条物理的脉,是让人心相通的路。
风从大道尽头吹来,带着灵麦的香、月桂的甜、沙粒的暖,像首无字的歌,唱着界域同春的故事。阿沙知道,这故事才刚刚开始,就像那片同心林里的树苗,终将枝繁叶茂,把两界的天空,织成一片共同的荫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