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逍遥兵王的战斗 > 第445章 时光麦芒守望永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灵殿的晨钟敲响时,阿禾正坐在天地麦的祭台前,翻看新送来的《万灵志》续卷。续卷的纸张带着南域雨林的湿润气息,是用雨润麦的秸秆混合灵竹纤维制成的,每页边缘都压着片星芒麦的叶子,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银光。

“阿禾先生,北漠的孩子寄来‘沙星麦’的标本了!”阿雪捧着个木盒跑进来,盒子里的麦秆粗壮,麦穗上的星点比普通星芒麦更密集,“他们说这种麦子能在流动的沙丘上结果,根须像锁链一样,能抓住半空中的沙粒呢!”

阿禾小心地取出标本,麦秆上还沾着北漠的细沙,指尖轻触时,星点的光芒亮了亮,麦语译器传来活泼的“沙沙”声,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本事。“真是了不起,”她笑着把标本夹进续卷,“在最不安稳的土地上,长出了最踏实的根。”

续卷里已经夹满了各族的新发现:极东岛的“潮生麦”会跟着潮汐调整生长节奏,涨潮时休眠,退潮时疯长;南域的“藤麦”能顺着雨林的树干攀爬,把麦穗挂在枝头晒太阳;无光界的“永昼麦”则进化出了储光能力,白天吸收微光,夜里能持续发光六个时辰。

“您看这张灵脉图,”阿凛展开最新的测绘图,图上代表新麦种的光点像星群般密布,连最偏远的“裂风崖”都有了微弱的光,“万灵网已经覆盖九成疆域了,剩下的地方,明年开春就能种满。”

阿禾的目光落在图上的空白处,那里是片被称为“虚无之境”的未知区域,传说连光都无法穿透。“那里……也该去看看。”她轻声说,指尖在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麦种。

消息传开后,十八界域的孩子们都想来参加“虚无之境”的播种队。最后选出的十二名少年,每人带着本族最坚韧的麦种——北漠的沙星麦、极东的潮生麦、南域的藤麦、无光界的永昼麦……还有阿禾亲手培育的“元初麦”,那是用天地麦的第一代种子与林安先生留下的古麦种杂交而成的,据说能在任何土地上扎根。

出发前,孩子们在万灵广场的天地麦前宣誓。他们捧着麦种,将额头贴在麦秆上,像是在聆听最古老的祝福。阿禾站在祭台上,看着这些年轻的脸庞,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踏上冰原时的模样,心里既有不舍,又有骄傲。

“记住,”她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种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勇敢。你们要做的,不是保护它,是相信它。”

播种队离开后的第三个月,传回了第一封消息。信是用永昼麦的麦秆做的纸,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兴奋:“我们找到了虚无之境的边缘!这里的风会吃灵气,但永昼麦的根须已经扎进去了,夜里会发光,像在黑暗里插了面小旗!”

阿禾把信纸贴在万灵殿的“希望墙”上,旁边很快又贴满了后续的消息。孩子们在虚无之境的峡谷里布下了“十八聚灵阵”,用十二种麦种的根须作为阵纹,竟在风里稳住了灵气;元初麦真的创造了奇迹,在完全没有灵气的岩石缝里发了芽,根须像钢针般扎进石头,汲取着微弱的矿物精气。

“它们在石头里开花了!”最新的信上画着朵小小的金色麦穗,旁边写着,“元初麦的花没有香味,却能让周围的风变温柔,连永昼麦都说它‘很厉害’。”

阿禾看着画中的麦穗,忽然觉得眼眶发热。林安先生当年在黑风谷种下第一株灵麦时,或许也想象过这样的场景——他的种子,经过无数人的手,最终在连光都无法抵达的地方,开出了花。

这年冬天,万灵殿的天地麦结出了最后一穗种子。它比以往任何一穗都饱满,每粒种子都像颗浓缩的小太阳,在阳光下闪烁着七彩的光。阿禾知道,这是天地麦在完成它的使命,用最后的力量,孕育出能照亮未来的希望。

她将种子分给十八界域的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粒,装在刻有自己名字的小木盒里。“这不是结束,”阿禾在信里写道,“是新的开始。就像麦种落地,看似消失,实则在土里孕育着更大的生机。”

开春后,虚无之境传来了捷报——元初麦的麦浪已经覆盖了峡谷的一半,风里带着麦香,岩石缝里长出了伴灵草,连最顽固的黑暗都退到了峡谷深处。播种队的孩子们在麦浪旁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此处,曾无所有;此刻,万物生长。”

阿禾站在万灵殿的高台上,望着远方。灵脉总谱的水晶沙盘上,代表虚无之境的光点终于亮起,与周围的万灵网连成一片,再也没有空白。天地间的麦香顺着灵脉流动,像首温柔的歌谣,唱着跨越时空的守护,唱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她翻开《万灵志》的新卷,在扉页上写下:“麦芒指处,即为前路;心之所向,便是永恒。”笔尖落下时,窗外的天地麦轻轻摇曳,最后一片叶子飘落在书页上,像个完美的句点,又像个崭新的起点。

阿禾知道,故事还在继续。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孩子们正带着麦种走向更远的土地;在她不知道的未来,新的守脉者会接过《万灵志》,写下属于他们的篇章。而那些流淌在灵脉里的麦香,那些种在人心深处的希望,终将像永不熄灭的光,照亮所有等待的土地,直到时间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