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46章 外骨骼机甲:月面行走的钢铁之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章 外骨骼机甲:月面行走的钢铁之躯

---

广寒宫基地,第三装备准备舱。这里的空气比生活区更加冰冷,弥漫着润滑油、臭氧和金属抛光剂混合的独特气味,沉重而肃穆。与叶薇第一次月面行走时那相对轻便的“追月”防护服不同,此刻矗立在舱室中央的,是两台近三米高、散发着冰冷金属光泽与力量的庞然大物——第二代“刑天”型增强式月面外骨骼机甲。

它们的轮廓狰狞而高效,棱角分明,覆盖着复合装甲板,关节处是粗壮的液压传动杆和精密的电磁伺服系统。背部是集成的生命支持包、动力核心以及可搭载重型工具的通用接口支架。巨大的金属脚掌带有自适应抓地纹路,足以在松散月壤和坚硬岩层上提供稳固支撑。头盔面罩是深色的多边形结构,内部集成了多层显示界面和增强现实(AR)作战系统。这不再是单纯的防护服,而是将人体包裹其中、赋予其近乎超人般月面活动能力的移动钢铁堡垒。

叶薇和她的副手,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兵赵岩,正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出舱前最后的装备适配与系统检查。沉重的机甲部件被吊装机构悬吊着,缓缓贴合他们的身体,锁扣发出沉闷而可靠的“咔嗒”声。每一声响动,都仿佛将更多的重量和责任压在他们的肩头。

“关节伺服压力校准完成。” “动力核心输出稳定,续航预估78小时。” “武器系统…离线(根据勘探任务条例)。” “环境扫描阵列、地质雷达、高精度采样钻机…挂载确认。” “内部缓冲凝胶注入完毕,准备密封。”

技术人员的报告声冰冷而迅速。叶薇在机甲内进行着小幅度的动作测试,感受着液压系统与自身肌肉运动的微妙同步。巨大的金属手指开合间,带动着外部机械爪做出精准的响应。视野里,AR界面不断刷新月面地形数据、生命参数、小队成员状态以及从基地传来的K-7区最新遥感扫描图(尽管那里雷达覆盖薄弱,图像模糊且充满干扰)。

“感觉怎么样,少尉?”赵岩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被金属共振放大的沉闷感,但语气依旧沉稳。他是基地里少数有过多轮月面复杂作业经验的老兵。

“力量感十足,但也…很沉重。”叶薇如实回答,调整着呼吸以适应机甲内部略微增压的环境。这钢铁之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但也无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强的孤立感和操作延迟感——每一次移动,都需要意识先行,然后才是液压和电机驱动的钢铁肢体随之而动。

“习惯就好。记住,它是你的盔甲,也是你的枷锁。信任它的力量,但别被它拖累你的判断。”赵岩提醒道,“K-7区不是静海,那里的石头会咬人。”

准备完毕。气闸舱流程再次启动。这一次,因为机甲的庞大体积,过程更加缓慢。当外闸门打开时,两台钢铁巨人迈着沉重而稳定的步伐,踏上了月面。

低重力下,数吨重的机甲移动起来并非想象中的笨拙,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充满力量感的“轻盈”。液压系统低声嗡鸣,抵消着大部分自重,使得每一步都能跨越数米距离,在月尘上留下深陷的、清晰的履带式脚印。增强的腿部力量使得他们能够相对轻松地攀越较小的岩脊,而机械臂则能轻易地搬开挡路的、数百公斤重的岩块。

AR视野中,路径被高亮标注,危险区域被标记为红色。叶薇操控着机甲,走在队伍最前,如同一个钢铁斥候。赵岩紧随其后,负责环境扫描和后方警戒。无线电里是清晰的指令确认和环境数据汇报。

最初的几公里相对顺利。机甲的性能远超普通防护服,极大地节省了他们的体力,也提供了更强的环境抗性。但很快,K-7区的真面目开始显现。

地形变得极度崎岖。巨大的环形山边缘如同扭曲的钢铁断崖,投下深不见底的阴影。破碎的岩层呈现出各种诡异的角度,仿佛被巨神疯狂捶打后又随意丢弃。月尘的厚度和松散度也远超预期,有时一脚下去,机甲的小腿会瞬间陷没,需要额外的动力才能拔出。

“注意左前方,大面积松软尘区,绕行。”叶薇发出指令,操控机甲灵巧地(相对其体型而言)避开一片看似平整、实则暗藏陷阱的灰色“流沙”。

“收到。扫描显示右侧岩壁结构不稳定,有近期塌方痕迹。”赵岩回报。

他们不得不频繁改变路线,速度慢了下来。机甲的能量消耗读数比预期更快地上涨。

突然,赵岩的机甲一个趔趄,右腿猛地向下陷去! “该死!隐藏裂隙!”他低吼一声,反应极快地操控机甲手臂猛地插向旁边的坚实地面,同时动力核心输出功率瞬间提升!液压杆发出刺耳的尖鸣,硬生生将陷入裂隙的机械腿拔了出来,带起一大片如同慢镜头般飞扬的月尘。

“报告状态!”叶薇立刻停下,转身,机械臂上的探照灯聚焦过去。

“右腿关节缓冲器过载报警,外部装甲有刮擦,不影响行动。妈的,这鬼地方…”赵岩检查着系统自检报告,咒骂了一句。

这只是开始。越深入K-7区,挑战越大。强烈的宇宙辐射让机甲外壳的温度波动剧烈,散热系统持续高负荷运转。复杂的地形对机甲的关节和传动系统是极大的考验,持续的震动和偶尔的剧烈冲击不断积累着金属疲劳。更致命的是,那些无孔不入的、比地球上最细腻的粉尘还要刁钻的月尘,它们开始显现出可怕的侵蚀性。

叶薇注意到,机甲光学传感器(用于辅助AR导航)的镜头上,不知何时已经蒙上了一层极细微的灰膜,清晰度开始下降。关节处的活动缝隙处,更是能看到明显的灰色粉末堆积,每一次弯曲伸展,都会发出令人牙酸的、极其细微的磨蚀声。

“月尘侵入率超过安全阈值。注意关节密封状况。”基地技术员的警告声在频道中响起,带着一丝无奈。即使是最先进的“刑天”机甲,也无法完全免疫这月球上最顽固的“杀手”。

经过数小时艰难的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预定的第一个采样点——一个位于巨大环形山内壁、看起来相对平坦、遥感显示可能有较高氦-3丰度的区域。

叶薇下令:“建立临时警戒圈。赵岩,进行区域扫描,寻找最佳钻探点。我进行样本采集。”

赵岩操控机甲,背部的多功能扫描阵列展开,开始对周围地形和成分进行精细分析。叶薇则从背后支架上解下重型冲击钻探采样机。巨大的钻头在电机驱动下开始低沉地旋转,对准下方看似松软的月壤。

就在钻头即将接触月面的瞬间—— “等等!”赵岩突然厉声警告,“少尉!停下!你下方三米处有巨大空腔!结构极其脆弱!重力回波显示…像是古老的熔岩管残骸!”

叶薇的手指猛地从操控杆上弹开,钻头在距离月面仅几厘米处戛然而止。冷汗瞬间浸湿了她的后背。如果这一钻下去,引发塌方…

她小心翼翼地后退一步,借助机甲的增强视野仔细观察地面。果然,在看似均匀的月尘之下,地面的颜色和纹理有极其细微的差异。若非赵岩的扫描仪足够敏锐,他们几乎触发一场灾难。

“标记该区域,高风险。”叶薇的声音保持镇定,但心跳依旧很快。她更换了另一个更稳妥的采样点,小心翼翼地操控钻机,获取了第一批月壤岩芯样本。自动分析仪的数据很快反馈回来。

“采样点A,氦-3丰度…每百吨2.1克。”结果比预想的要低,远低于期望的3.5克以上。

失望的情绪尚未蔓延,赵岩那边有了新发现:“少尉,过来看!东北方向约800米,那个次级撞击坑的边缘,扫描显示表层下有异常高反射率物质,而且结构似乎…被打乱过,不像自然形成!丰度读数…波动很大,但峰值很高!”

希望重新燃起。两台钢铁巨人再次开动,更加谨慎地向新目标点移动。随着距离接近,AR视野中的扫描图像越来越清晰。那似乎是一片被陨石撞击翻搅出的、较新的地质暴露面,可能蕴含着更丰富的太阳风沉积物。

然而,就在他们距离目标点还有三百米左右时,叶薇机甲的内部警报突然尖锐地响起! “警告!检测到多方位、低强度、宽频谱主动扫描波束!来源不明!非基地雷达特征!” 几乎同时,赵岩也报告:“我也被锁定了!信号源模糊,似乎在移动!是…小型无人侦察器?‘地球之子’的?”

“全员警戒!寻找掩体!”叶薇立刻下令,操控机甲猛地扑到一块巨大的岩石后方。赵岩也迅速躲藏。

冰冷的月面上,两台人类的钢铁造物瞬间由勘探者转变为潜在的猎物,蛰伏在岩石的阴影里,传感器全开,紧张地搜索着那片寂静而充满敌意的灰色荒原。氦-3的诱惑背后,隐藏的不仅是地质的危险,还有来自同类(或其它存在)的冰冷窥伺。

钢铁之躯提供了力量,却也成为了更加醒目的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