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61章 天梯运载能力突破千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章 天梯运载能力突破千吨

---

“普罗米修斯”精炼厂爆炸的浓烟尚未在人们心中完全散去,能源配给的阴影笼罩着基地,广寒宫急需一剂强心针来重振士气,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输出来弥补损失、支撑未来。所有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条连接天地的脐带——“天梯一号”。

突破千吨级运载能力,并非一个象征性的数字游戏,而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需求。重建精炼厂所需的巨型预制构件、扩大穹顶所需的复合板材、“方舟之心”扩容所需的量子计算模块、乃至未来深空飞船的船体分段……这些都不是以往百吨级货运轿厢所能承载的巨无霸。每一次拆分运输都意味着额外的接口风险、组装时间和发射成本。基地的建设速度,已被运力瓶颈牢牢卡住。

挑战是全方位的。首先来自那根纤细却承载一切的纳米缆绳。 千吨载荷,意味着缆绳需要承受的极限张力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量级。萨米尔?贾马尔的材料实验室为此倾注了心血,最新一代的“月神纺纱”纳米缆绳采用了基于极区奇异金属粉末强化和新型聚合物编织矩阵的复合技术,其理论抗拉强度较之前提升了百分之四十,但从未经过千吨级的实战检验。

其次是推进系统。 要将千吨重的轿厢从月球同步轨道“云霄殿”平稳地降落到地球赤道海域的海基平台,或将同样重量的物资从地球提升至月球,需要极其强大且可控的推进力。传统的化学推进剂效率低下且占用大量载荷空间,而基于萨米尔提供的部分“零点能”蓝图衍生出的新型等离子体推进器阵列,虽效率惊人,但其稳定性和在长期持续推力下的材料耐受性仍是未知数。

最后是控制。 千吨质量的物体在长达数万公里的缆绳上以高速移动,其产生的振动、摆动和与稀薄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任何微小的控制失误,都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性的共振,导致缆绳断裂或轿厢失控。

“这一次,我们不能再有任何侥幸。”陈锋在任务筹备会上声音沙哑,眼下是深深的疲倦,“精炼厂的教训足够深刻。每一步都必须经过最严苛的验证。萨米尔,你的缆绳;沃克(索伦森),你的推进器;还有导航控制团队,我要你们拿出百分之二百的把握。”

整个地月系统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地球方面提供了最新的高层大气密度模型和太阳活动预测。海基平台进行了结构强化,以应对可能更大的冲击载荷。“云霄殿”轨道站调整了姿态,确保锚定万无一失。

首次千吨级测试,采用的是一个代号“阿特拉斯”的无人专用货运轿厢。它本身结构经过优化,内部装载的并非昂贵设备,而是经过精确配重、模拟真实货物密度的月壤砖块。

发射窗口到来。气氛比上一次加速度测试更加凝重。这一次考验的不是速度,而是重量和稳定。

“阿特拉斯号报告,自检完成,载荷锁定确认,千吨配重验证无误。” “云霄殿锚定系统最大功率稳定。” “海基平台缓冲单元就绪,海况良好。” “全球监测网络聚焦目标空域。”

一连串的确认声在加密频道中回荡。

“批准发射。”陈锋的声音沉稳,却握紧了拳头。

“阿特拉斯号”脱离了“云霄殿”,巨大的等离子体推进器阵列喷吐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粗壮、更加凝聚的幽蓝色光流,无声却充满力量地推动着这史无前例的重物,沿着纳米缆绳的轨道,开始向地球降落。

控制中心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代表缆绳张力的那条曲线上。数值稳步攀升,逐渐接近理论安全值的红线,但却稳稳地停在红线之下,没有丝毫颤抖。萨米尔的纳米缆绳经受住了初步考验。

轿厢进入大气层边缘,与稀薄空气的摩擦开始产生电离效应,通讯信号出现轻微波动。新型等离子推进器开始进行精确的姿态调整和速度控制,抵消着大气扰动。光流时而增强,时而减弱,变化极其流畅,显示出优异的响应性。

最关键的阶段是接近海基平台的最终减速和对接。千吨质量的巨大惯性,需要极其精准的制动和缓冲。过快会导致冲击力过大,过慢则可能错过对接窗口。

“阿特拉斯号”如同一个沉稳的巨人,在精确的计算和控制下,速度一丝丝地降低。最终,它携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却又轻巧准确地“吻”上了海基平台的对接机构。

巨大的缓冲装置吸收了绝大部分冲击能量,发出一阵低沉的轰鸣。锁具咔哒一声扣紧。

“对接成功!载荷确认!缆绳张力恢复正常!” “海基平台结构应力在安全范围!” “‘阿特拉斯号’所有系统正常!”

短暂的寂静之后,控制中心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几乎要掀翻屋顶的欢呼和掌声!人们相拥,跳跃,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就连一向冷硬的雷将军,嘴角也难得地勾起了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

陈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几乎虚脱。成功了!千吨级运载能力,达成了!

这不仅意味着物流能力的飞跃,更证明了人类建造超级工程的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条钢铁脊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粗壮、更加坚韧!

捷报传回广寒宫,暂时驱散了精炼厂事故的阴霾。有了千吨级的运力保障,重建计划、扩张蓝图,重新变得清晰和可行。

“阿特拉斯号”很快开始了它的第二次、第三次航行,将重建急需的巨型部件和储备能源源源不断地运抵月球。

然而,就在第三次航行顺利结束,“阿特拉斯号”空载返回“云霄殿”的途中,“蜂巢”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捕捉到了一个极其短暂、却不同寻常的信号。

信号源自“天梯”缆绳中段附近的一片空域,性质不明,极其微弱,仿佛是什么东西被轿厢经过时扰动了原本的时空,产生的细微“回响”。

信号一闪即逝,无法追踪,无法解析。

忙于庆祝运力突破的人们几乎忽略了这个小插曲,除了一个人——林海。他调取了那段微弱信号的记录,反复聆听,眉头越皱越紧。

这信号的频率特征,与他持续追踪的深空异常背景辐射,以及艾莉丝报告中“默斯”试图向外广播的信号,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令人不安的相似性。

天梯,这条人类连接天地的宏伟通道,在突破自身极限的同时,是否也在无意中,成为了某种未知存在的“灯塔”或“琴弦”,在其运行时,向宇宙发出了人类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独特的振动?

运力突破的喜悦之下,一丝冰冷的疑虑悄然滋生。

钢铁脊梁变得更强,但它所承载的,是否仅仅是人类的希望?

深空的低语,似乎找到了新的传播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