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7章 林海再次推演“观察者路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章 林海再次推演“观察者路径”

-----

“方舟之心”的量子核心在超低温下低吟,其修复后并经由纠缠阵列强化的算力,如同打通了阻塞的河道,让澎湃的信息洪流得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腾。林海将自己再次浸入这片数据的深海,目标明确而专注——穷尽一切可能,推演“观察者”那令人不安的航迹。

小行星2012dA14的异常变轨像一根刺,扎在他的思维深处。那过于“精巧”的轨道变化,绝非自然偶然。它像是一个冰冷的提示,或者说,一个来自深空的、不动声色的演示:对方拥有着人类难以理解的方式,影响着宇宙的尺度和规则。

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轨迹回溯和动力学模拟。他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意图”和“方法”。艾莉丝破译的“回声语法”提供了钥匙,但锁孔之后的大门,沉重而晦暗。

他的工作空间在虚拟现实中展开,不再是简单的屏幕和图表,而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的宇宙沙盘。太阳系的行星沿着精确的轨道运行,无数小行星和彗星如同散落的沙粒。而那条从奥尔特云之外延伸而来的淡蓝色轨迹——观察者的推测路径——贯穿其中,像一道优雅却致命的切割线。

林海投入了所有可用的算力。他构建的模型复杂度呈指数级提升:

第一层:引力场优化导航。 这是基础。模型显示,观察者的路径确实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沿途大型天体的引力弹弓效应,其选择之精妙,仿佛对太阳系数百万年的引力场变化都了如指掌。但这仍在人类可理解的范畴内。

第二层:非引力推进假设。 林海开始引入各种超越化学能和核聚变的推进方式假说——曲速驱动、空间弯曲、真空能提取……模型尝试将不同的推进方式赋予那条轨迹,计算其能量消耗、时空扭曲效应是否符合观测到的蛛丝马迹。大部分假说都被排除,能量需求要么太大,要么产生的副作用(如强烈的引力波或空间畸变)未被探测到。

第三层:时空拓扑优化。 这是最前沿也最艰难的领域。林海借鉴了导师张老未完成的弦论研究和“回声语法”中蕴含的数学美感,开始尝试将观察者的路径,视为在更高维度时空中的一条“测地线”——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但不是在平坦时空中,而是在一个被自身质量、能量甚至未知物理效应扭曲的复杂时空里。

模型运算着,消耗着海量的资源。时间在现实世界中流逝,而在林海的思维宇宙里,已是万千次模拟。

一个惊人的发现逐渐浮现。

当模型将某些特定的、基于“回声语法”核心数学结构推导出的时空褶皱参数纳入计算后,那条观察者路径与“最优解”的匹配度骤然飙升到惊人的高度!它的路径,不仅仅是在利用现有的引力场,它似乎……还在某种程度上“熨平”了前方细微的时空涟漪,或者“借用”了某些微观尺度上的量子泡沫特性,以一种人类物理无法解释的方式,减少了航行的“阻力”!

这条路径,不仅高效,甚至隐隐透出一种“超时空”的特性。它并非完全遵循人类所知的因果律,在某些极短的尺度上,它的轨迹呈现出一种“目的先行于动作”的诡异特征——仿佛它先确定了要到达某个位置,然后空间本身为此做出了调整以适应它的到来。

这种“非因果”的痕迹极其微弱,几乎被淹没在数据噪声中,但林海抓住了它。这完美地解释了2012dA14的变轨——观察者不需要亲自去推动小行星,它只需要在航行过程中,其路径本身对时空造成的微妙扰动,就像巨轮航行时带起的尾流,就足以在几个月后,恰好让那颗小行星进入预设的轨道!

它不是在使用蛮力,它是在“演奏”时空,用引力与未知的物理法则作为琴弦,奏出一曲人类刚刚能听到几个音符的、宏伟而可怕的交响乐。

推演越深入,林海的心就越沉。这种技术层级,超越了人类的战争概念。对方看待太阳系,或许就像人类看待一座沙盘,可以随意调整其中的颗粒。人类的防御工事、舰队、甚至星球,在对方眼中,可能都只是沙盘上稍微显眼一点的摆设。

他颤抖着手,将最终的分析结果可视化。

在那动态的太阳系沙盘上,观察者的路径不再是一条简单的线。它变成了一条流淌着复杂数学符号和能量韵律的“河流”,所过之处,时空的网格微微扭曲,泛起难以察觉的涟漪。而这些涟漪的扩散,恰好与一系列已知的、难以解释的太阳系内微小异常(包括2012dA14变轨)在时间和空间上吻合。

路径的终点,依旧指向内太阳系,指向地月系统附近。时间窗口进一步收窄。

林海瘫坐在虚拟座椅上,感到一种彻骨的寒意。这不是航行路径。这是一种存在方式的展示,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宇宙规律的运用。

他成功地推演了路径,但推演的结果,却让人类文明的处境显得更加渺小和脆弱。

他不敢想象,当这条“路径”真正抵达终点时,带来的会是什么。是观察?是沟通?还是像调整一颗小行星轨道那样,随手对人类文明进行一次“调整”?

数据保存,报告生成。林海将其标记为最高机密,仅限陈锋、雷将军等极少数人阅览。

他退出虚拟空间,回到冰冷的现实。舷窗外,月球荒凉的地平线延伸向黑暗的太空。那条他刚刚在模型中窥见的、蕴含着无尽智慧和力量的路径,正无声地指向这里。

人类引以为傲的科技,在这条路径面前,仿佛孩童的积木。

方舟在觉醒,但醒来后面对的,可能是一个远远超乎想象、无法用常理度量的“邻居”。林海的推演,没有带来答案,只带来了更深、更令人窒息的未知和敬畏。

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舱壁,望向那片深邃的、正在被无形之力搅动的星空。

它来了。 沿着一条人类刚刚开始理解的、宛如神迹的路径。 而人类,还未准备好如何迎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