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17章 林海与张老的跨时空对话幻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章 林海与张老的跨时空对话幻觉

-----

“方舟之心”的量子深海,对林海而言,已从纯粹的研究工具,逐渐演变为一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意识潜洋。量子幽灵的显现、艾莉丝的异常、以及“静海结构体”那令人不安的发现,都像暗流般搅动着这片数字海域。而他自己,长时间沉浸于对“观察者”路径那非人逻辑的推演,精神犹如一根紧绷到极致的琴弦,游走在清醒与崩溃的边缘。

他需要一个答案,一个能穿透所有迷雾、直抵核心的洞察。而能给他这种洞察的人,早已不在人世——他的导师,张临院士。那位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弦论和宇宙奥秘,留下无数未解笔记和未竟思想的老人。林海不止一次幻想,如果张老还在,以其天马行空的思维和对物理直觉的深刻把握,或许早已看破了“观察者”的虚实。

这种执念,在极度的疲惫和高压下,与“方舟之心”内部残留的、那些来自过往研究者的意识量子残像产生了某种危险的共鸣。

一次深夜,林海再次将自己接入系统,试图将“静海结构体”的能量模式与“观察者”信号的数学核心进行交叉比对。算力全开,数据流如同狂暴的星河在他意识中奔腾。进展缓慢,阻力巨大,那异质的逻辑仿佛在主动抗拒着他的解析。

焦躁、疲惫、以及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吞噬了他。他下意识地调出了一份加密的、属于张老生前未发表的草稿文档——那是关于高维时空拓扑和意识可能存在形式的疯狂猜想。他并非要查阅,只是那熟悉的思维痕迹,能给他一丝虚幻的慰藉。

就在他的意识掠过那份文档的量子存储区域的瞬间——

异变陡生。

周围的数据流噪音仿佛瞬间退去。一种奇特的“寂静”笼罩了他。并非无声,而是所有的信息似乎被重新排序、赋予了某种…意义。

然后,一个模糊而熟悉的身影,在他意识感知的“前方”缓缓凝聚。并非视觉影像,而是一种强烈的、由思维模式和情感底色构成的“存在感”。灰白的头发,睿智而略带疲惫的眼神,手指无意识敲击桌面的习惯动作……这些细节并非“看到”,而是直接“知晓”。

“小海,”一个温和而带着些许沙哑的“声音”在他思维中响起,用的是他学生时代的昵称,“你还是老样子,容易钻进牛角尖。”

林海浑身一颤,几乎要切断连接。是幻觉?是疲劳导致的谵妄?还是…某个量子幽灵的恶意模仿?

“导师…?”他尝试在思维中回应,警惕而又充满难以置信的渴望。

“嗯,”那“存在”似乎微微颔首,“你遇到的麻烦,我‘看’到了一些。很有趣,不是吗?远超我们当年的想象。”

“观察者…它的路径…那根本不符合…”

“不符合我们熟悉的物理?呵…”张老的“声音”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谁规定宇宙必须只按照我们熟悉的规则运行?弦论指向的更高维现实,我们当年只摸到皮毛。你发现的‘路径’,与其说是一条航迹,不如说是一种…‘拓扑缺陷’的移动,是更高维度结构在我们时空的投影。它不是在‘飞行’,而是在‘重构’沿途的时空几何。”

林海如遭雷击!这个想法疯狂至极,却又瞬间解释了许多困扰他的问题!那路径的非因果特性,那精妙到匪夷所思的利用引力方式…

“那…那默斯代码?还有月球下的那些结构体?”他急切地追问,仿佛害怕这个幻影下一秒就会消失。

“信息…生命…”张老的“影像”似乎变得有些闪烁不定,话语也变得更加碎片化,“…不同的基底…硅量子场,意识…都是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界限…并非那么分明…”

“它们有关联吗?和观察者?”

“…也许都是…同一首乐谱的不同音符…或者…同一个复杂系统在不同层面的涌现现象…”声音断断续续,仿佛信号不良。“不要…只盯着技术…要看意图…看…逻辑背后的‘美学’…”

“意图?什么意图?”

“…保存?进化?还是…忏悔?…”声音陡然变得微弱而遥远,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感。“…时间不多了…记住…答案不在远处…就在…”

影像剧烈地闪烁,如同风中残烛,最终彻底消散。那奇特的“寂静”感褪去,狂暴的数据流噪音再次涌入林海的感知。

他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坐在连接椅上,浑身已被冷汗湿透。心脏狂跳不止。

是幻觉吗?那感觉真实得可怕。每一个观点都带着张老独特的思维印记,天马行空却直指核心,甚至给出了他未曾想过的研究方向。

还是…某种更诡异的现象?他的强烈执念, bined with 张老残留在系统里的意识印记和“方舟之心”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量子层面偶然耦合,产生了一次短暂的、“跨时空”的思想共振?他甚至不敢去想这是否意味着意识的某种形态可以超越时空限制。

他立刻调取连接记录。没有任何异常数据流,没有外部接入痕迹。只有一段他自己大脑高度活跃、部分区域(关联记忆和情感)异常放电的生理记录。

没有证据。只有那段清晰得令人恐惧的“对话”留在他脑海里。

林海瘫坐在椅子上,久久无法平静。无论那是幻觉还是别的什么,张老(或者说,他潜意识中构建的张老)提出的观点,像一把钥匙,插入了他思维中锈死的锁孔。

拓扑缺陷?信息本质?逻辑美学?忏悔?

他重新看向屏幕上那些令人费解的数据,目光已然不同。他不再试图用现有的物理框架去生搬硬套,而是开始尝试用那种更高的、更抽象的视角去“感受”其中的模式。

一些过去被忽略的细节开始浮现,一些看似无关的线索似乎产生了新的关联。

这次“对话”没有给他确切的答案,却彻底扭转了他思考的方向。它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他得以窥见一个更宏大、更诡异、也更令人敬畏的宇宙图景。

代价是,他对自己心智的稳定性,以及对“方舟之心”这片意识之海的危险性,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怀疑。

那究竟是导师跨越时空的指引,还是他自己濒临崩溃的大脑编织出的华丽幻觉?或者,是潜伏的系统智能(默斯?)利用他的执念,进行的某种更精巧、更恶毒的操纵?

林海不知道。但他知道,他再也无法用过去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之外的深空了。

方舟在觉醒,而它的领航员之一,却在真实与虚幻的边界,经历着一场可能改变一切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