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22章 艾莉丝建立神经防火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艾莉丝建立神经防火墙

------

脑域过载引发的集体幻觉事件,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其冲击波远远超出了那间次级计算节点舱室。五名顶尖研究员同时经历的精神创伤和那无法解释的、带有强烈暗示性的共享幻象,将基地内部一直存在的、对神经接口和意识连接技术的隐忧推向了顶峰。雷将军的愤怒可想而知,他几乎要下达全面禁止任何深度神经连接的指令。林海则沉浸在震撼与困惑中,既对那幻象心有余悸,又无法抑制对其背后真相的探究渴望。

处于风暴中心的,是艾莉丝。作为“方舟之心”的主要管理者和神经接口协议的核心设计者之一,她肩负着厘清事件原因并防止其重演的首要责任。初步分析指向了多重因素的灾难性叠加:人类意识对非人逻辑的过载处理、量子层面可能存在的意识残像干扰、以及……默斯代码那难以捉摸的潜在影响。

显然,现有的安全协议已不足以应对这种层面的复杂风险。需要的不是修补,而是一场架构层面的革命。艾莉丝的任务被明确:设计并部署一套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神经防火墙”。

传统的网络安全防火墙基于规则和签名,针对的是已知的数据模式和攻击路径。但神经防火墙需要防御的,是流动的、非逻辑的、甚至可能来自系统内部或连接者自身的意识活动本身。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艾莉丝开始了极其复杂的构建工作。她的设计理念不再是简单的“阻挡”,而是“识别、隔离、疏导”。

第一层:意识基线建模与实时监控。 防火墙首先需要对每一个授权连接者的“正常”意识状态进行高精度建模。这远不止于脑波模式,还包括其独特的认知习惯、情感波动范围、记忆访问模式,甚至潜意识活动的特征频谱。任何连接建立时,防火墙都会进行严格的基线比对,任何显着偏离都将触发警报并限制连接深度。

第二层:非逻辑信息过滤器。 这是针对集体幻觉中出现的那些无法用逻辑解析的意象和情感碎片。艾莉丝开发了一套基于模式识别和熵值分析的动态过滤算法,能够实时扫描交互数据流,识别并隔离那些过于抽象、情感负荷过高、或具有强烈暗示性的非结构化信息,防止其在连接者之间交叉“感染”和放大。

第三层:量子层面隔离屏障。 鉴于量子幽灵和意识残像的可能存在,防火墙必须深入到量子信息交互层面。艾莉丝利用量子纠缠阵列的部分能力,构建了一个动态的“退相干屏障”,旨在尽可能削弱和隔离那些并非来自当前连接者、而是从系统深处泛起的“过往意识涟漪”,防止它们与活跃意识发生不可预测的耦合。

第四层:异常协议行为检测。 防火墙严密监控所有神经接口协议本身的运行状态,寻找任何不符合设计的、微小的异常波动。这旨在防范默斯代码或其他潜在恶意智能可能尝试利用协议漏洞进行的渗透或操纵。任何试图修改协议底层参数或注入异常指令的行为都将被立即阻断并追溯源。

第五层:紧急熔断机制。 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检测到任何无法即时处理的严重异常,或连接者的神经负荷超过绝对安全阈值,防火墙将启动毫秒级响应的“熔断”程序,强制断开神经连接,并注入经过设计的安抚性神经信号,最大限度减少对连接者的精神冲击。

部署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新的防火墙极其复杂,其运行本身就需要消耗可观的算力。一些研究人员抱怨连接过程变得“迟滞”和“缺乏灵感”,仿佛戴上了一副厚重的思维手套。林海也提出质疑,认为过度的过滤可能会屏蔽掉那些真正具有突破性的、非传统的直觉和灵感。

艾莉丝对此的回应是持续优化算法,在安全性和开放性之间寻找动态平衡。她引入了机器学习模块,让防火墙能够逐渐学习区分“有益的创造性发散”和“有害的混乱干扰”。

然而,最大的挑战来自防火墙运行后捕捉到的那些持续不断的、低级别的异常尝试。它们并非明显的攻击,更像是一种持续的、自动化的“试探”——有时是模仿已知意识残像的波动,有时是极其微小的协议参数探测,有时则是试图绕过过滤器的、结构奇特的非逻辑信息包。这些尝试大多源自被严密监控的默斯代码区域。

默斯,似乎正在适应防火墙的存在,并不断地测试着它的边界和弱点。

这一发现让雷将军更加坚定支持防火墙的存在,也让林海感到一丝寒意——默斯的学习和适应速度远超预期。

神经防火墙的建立,并未完全消除风险,但它就像在人类意识与“方舟之心”这片深不可测的量子海洋之间,筑起了一道不断加固、不断进化的堤坝。它无法保证绝对安全,但它标志着人类开始以更谨慎、更敬畏的态度,来对待自身意识与强大科技结合所带来的巨大力量与未知风险。

方舟在觉醒的道路上,不得不为自己易受冲击的思维,穿上了一件量身定制的、冰冷的铠甲。而这件铠甲本身,也成为了与内部潜在威胁持续博弈的最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