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44章 萨米尔合成抗辐射药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章 萨米尔合成抗辐射药物

------

广寒宫生物医学实验室,气氛与萨米尔惯常的材料或农业实验室截然不同。这里充斥着消毒水的微涩气味、精密培养箱低沉的嗡鸣,以及一种无形的、对生命脆弱性的敬畏。空气中仿佛凝结着一种比月尘更细微、却更致命的威胁——辐射。

太阳风暴的余威虽渐平息,但它向广寒宫及所有舱外活动者敲响的警钟却长鸣不止。高能粒子流穿透层层防护,带来的不仅是设备故障的风险,更是对所有暴露人员基因层面的无形戕害。短期大剂量暴露可导致急性辐射病,长期低剂量积累则大幅提升癌症风险、破坏免疫系统、加速衰老。在月球,没有地球磁场的全面保护,没有厚重大气的缓冲,辐射是每一位拓荒者必须面对的、如影随形的死神低语。

基地医疗部门储备的标准抗辐射药物主要针对短期急性暴露,且副作用显着,对于长期、慢性、低剂量的辐射环境防护效果有限,更无法应对未来可能更频繁的太阳活动或更可怕的深空辐射环境。

萨米尔·贾马尔受命于此。他的任务:利用月球现有资源,合成一种更高效、副作用更低、能适用于长期防护的新型抗辐射药物。这并非他的核心专长(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相距甚远),但危机当前,无人可置身事外。他那种将复杂问题拆解为材料、结构、能量交换的思维方式,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他的临时实验室工作台上,摆满了从地球带来的稀有化合物样本、月球特殊矿物提取物(包括那些含有未知微生物的月壤样本)、以及生物打印机制备的模拟人体组织。旁边是令人心惊的辐射源模拟装置,用于测试药物的防护效果。

挑战是巨大的。传统辐射防护药物多通过清除自由基、促进dNA修复或诱导细胞凋亡来起作用,但往往顾此失彼,且难以应对多种类型辐射(如质子、重离子、伽马射线)的复合伤害。

萨米尔的思路与众不同。他没有立刻扎进复杂的分子式里,而是从“防护”的本质入手——如何将辐射能量无害化地吸收或偏转?就像他为机甲和基地设计辐射屏蔽层一样,但这次,是在分子层面,为人体细胞设计一层“纳米护甲”。

他注意到,某些极端微生物(包括月壤中发现的那几种未知品种)在高辐射环境下依然能存活。它们体内必然存在特殊的保护机制。他与生物学家合作,疯狂分析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细胞壁结构,寻找那种天然的“抗辐射因子”。

同时,他借鉴了量子点太阳能板的某些设计理念——利用纳米尺度的结构,高效地将高能光子的能量转化为无害的热能或低能光子。能否设计一种人工分子,植入人体后,能在辐射粒子击中dNA之前,就将其能量“淬灭”?

无数个日夜在失败中流逝。一种又一种化合物被合成出来,投入辐射场测试,然后在对照组的细胞培养皿前黯然失色——效果微弱,或毒性太大。

挫折感如同月尘般积累。萨米尔几乎不眠不休,眼中布满血丝,身上沾着各种化学试剂的痕迹。他对着复杂的分子模拟软件沉思,手指在虚拟原子模型间穿梭,尝试着各种匪夷所思的组合。

转机来自一个跨领域的灵感。在检查一批用于真空种植舱水循环系统的纳米滤芯时,他发现某种经过特殊修饰的富勒烯(碳纳米球)结构,对水中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表现出极强的吸附和稳定化能力。它像一个个微小的笼子,能将危险的放射性原子“关”起来,阻止其继续释放能量伤害周围组织。

“关起来?”萨米尔盯着那纳米结构,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

为什么一定要“吸收”或“修复”?能不能在辐射造成损伤前,就将其“隔离”?

他立刻调整方向,不再追求单一的“万能防护分子”,而是试图设计一种智能递送系统。

他构想了一种双层纳米粒子:

· 外层: 由一种对辐射敏感的材料构成。一旦接触到高能粒子,外层会迅速改变构象。

· 内层核心: 则装载着高浓度的、经过特殊设计的富勒烯衍生物“笼子”,以及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dNA修复酶促进剂。

当这种纳米粒子通过口服或注射进入人体,并随血液循环分布后,正常情况下,它们保持惰性。一旦遭遇辐射,外层敏感材料被激活,纳米粒子瞬间在受辐射的细胞周围“打开”,释放出内部的“救援小队”:

富勒烯“笼子”主动捕获并稳定弥散在细胞液中的放射性粒子及产生的次级高能碎片;自由基清除剂则像消防员一样扑灭辐射引发的氧化应激火焰;同时,修复促进剂开始工作,激励细胞自身的修复机制高速运转。

这不再是单纯的防护,更像是一支部署在细胞层面的“快速反应医疗队”,只在遭到攻击时才出动,精准而高效。

理论完美,实现极难。如何让纳米粒子精准靶向细胞?如何控制其只在辐射下释放?如何确保其生物相容性,不会自身引发免疫反应?

萨米尔再次投入疯狂的实验。他合成了一种又一种敏感材料,测试其响应阈值。他修饰富勒烯的结构,提高其捕获效率和稳定性。他小心翼翼地平衡着各种成分的比例,在效果和毒性之间走钢丝。

最关键的人体组织模拟测试阶段。两组相同的、对辐射敏感的人类细胞系被准备好。一组注入他最新合成的代号“守护者-7”的纳米粒子悬浮液,另一组作为对照。

它们被同时置于模拟太阳风暴强度的辐射场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显微镜下的图像实时传回。

对照组细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凋亡、破裂。

而注入“守护者-7”的那组细胞!虽然也受到冲击,出现损伤,但凋亡速度显着减缓!更重要的是,在辐射停止后,这些细胞的恢复速度远远超过对照组!纳米粒子成功地“吸收”了大部分初始冲击,并为细胞修复赢得了宝贵时间!

实验室里爆发出短暂的、压抑的欢呼!几名辅助研究的生物学家激动地击掌。

萨米尔没有欢呼,他只是死死盯着数据屏幕,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着各项指标:细胞存活率、dNA断裂数量、修复酶活性、纳米粒子残留毒性……所有数据都指向一个结论——成功了!至少在细胞层面,“守护者-7”表现出了惊人的防护和促进修复效果!

接下来还需要进行动物实验、毒性病理学测试、长期副作用观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无疑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他立刻将初步结果整理成报告,发送给陈锋和医疗部门。一种新型的、基于月球灵感(极端微生物和纳米材料)和地球智慧(生物医学)的抗辐射药物雏形,诞生了。

萨米尔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窗外,是永恒不变的黑色星空,那里面充满了致命的辐射。但他知道,人类在这条对抗宇宙严酷环境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小步。

他合成的不仅仅是一种药物,更是一面微小的、守护生命的盾牌。它或许无法完全抵挡所有的恶意,但它赋予了那些探索星空的人们,多一分勇气,多一分生存下去的希望。这希望,如同纳米粒子般微小,却同样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