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海破译出的“静默之潮”警告,如同一块亿万钧重的寒冰,沉入了广寒宫决策层的核心。那份低于0.02%的生存概率和1.5个世纪的倒计时,让之前所有的内部争端——水资源分配、信息管制、乃至《星尘宣言》所引发的身份焦虑——都在瞬间被赋予了全新的、近乎残酷的尺度。在宇宙尺度的“格式化”威胁面前,任何形式的内耗都显得愚蠢而致命。
陈锋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十二个小时,面前并排悬浮着两份文件:左边是林海那份标注着“绝密-守护者最高级”的破译报告,冰冷的数据和模拟图谱阐述着终极的绝望;右边是堆积如山的、关于月球内部资源分配矛盾、人员情绪报告以及地球方面愈发强硬的资源征缴指令。
冰与火的煎熬在他脑中碰撞。他知道,必须做出改变,而且是根本性的改变。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再依靠雷震的铁腕压制或他自己的艰难协调。他需要建立一个框架,一个能在“方舟守护”计划与月球自身生存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并能凝聚绝大多数人共同面对未来危机的框架。
《月球资源公约》的构想,就在这极度的压力与清醒的认知中诞生。这不仅仅是一份资源分配方案,更是一份试图定义地月新关系、明确月球在人类文明存续中独特地位的政治宣言草案。
草案的起草过程,充满了博弈与妥协。陈锋首先与艾莉丝、林海、萨米尔等核心科学家进行了闭门商议,确保公约的技术基础坚实,能够支撑起应对“静默之潮”的长期科研需求。随后,他顶住压力,秘密邀请了以李琟、张澈(仍在雷震监控下,但陈锋认为需要听到他们的声音)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层技术人员和社区代表,听取他们对资源自治和未来发展的诉求。
最艰难的部分,是与地球联合政府及雷震的沟通。
与地球的远程加密会议充满了火药味。地球方面的代表对公约草案中“月球资源优先用于月球自身可持续发展及‘方舟守护’计划”的核心原则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变相的独立宣言,将削弱地球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并质疑月球是否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陈总工,你要清楚,月球基地能存在,靠的是地球持续不断的输血!”地球代表的声音透过通讯器,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任何试图脱离地球掌控的行为,都是对全人类的不负责任!”
陈锋没有退缩,他第一次如此强硬地回应:“如果输血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器官’在未来能拯救整个‘身体’,那么赋予它一定的自主造血功能,是否是更合理的选择?我们面对的威胁,要求我们必须更高效、更灵活。公约不是为了脱离,而是为了更好的协同,为了生存!”
与此同时,雷震对公约草案的态度极其谨慎,甚至可以说是抵触。在他看来,这份公约给予了月球过大的自主权,尤其是其中关于成立“月球资源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地球指派和月球推选共同组成)和“社区议事会”(咨询机构,但拥有提案权)的条款,无疑是在向独立势力让步,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陈总工,我理解你凝聚人心的初衷,”雷震在私下会面时,目光锐利如鹰,“但秩序高于一切。这份公约,可能会打开潘多拉魔盒。我们需要的是更集中的指挥,更严格的纪律,而不是分散权力。”
陈锋深深地看着他:“雷将军,高压锅也需要安全阀。完全的铁腕,在终极压力下,可能导致的是内部崩溃。我们需要的是活下来的人心,而不仅仅是服从命令的机器。公约,就是那个安全阀,也是凝聚人心的旗帜。”
谈判异常艰难,草案数易其稿。最终,在陈锋近乎孤注一掷的坚持下,以及林海的终极警告所带来的无形压力下(虽然“静默之潮”的细节未被公开,但其存在的严重性已被最高层知悉),地球方面和雷震被迫做出了让步。
签署仪式,没有选在庄严的中央指挥区,而是放在了刚刚经历水资源风波、象征着月球未来希望的农业舱生态穹顶下。柔和的模拟阳光透过高强度玻璃洒下,照亮了郁郁葱葱的月面适应型作物,也照亮了参与仪式的人们复杂的面孔。
陈锋、雷震、地球联合政府特使(全息影像)、以及作为社区代表受邀的李秀娟和张澈(在安全人员密切注视下),分别站在一张简单的合金桌前。桌上,摆放着最终版本的《月球资源公约》文本数据板。
公约的核心内容包括:
1. 确立月球资源(水冰、氦-3、稀土等)的“地月共同资产”属性,承认月球基地对其拥有“优先开发与使用权”,以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及“方舟守护”计划需求,盈余部分按协议供给地球。
2. 成立由地月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月球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资源开采、分配和储备战略。
3. 设立“社区议事会”作为咨询机构,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对资源分配和基地发展拥有建议权。
4. 明确在“方舟守护”计划框架下,月球工业体系拥有优先发展权,地球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和部分稀缺资源。
5. 建立基于贡献点和公约精神的、更透明的资源分配与监督机制。
陈锋拿起电子笔,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扫过穹顶外那片荒芜而充满希望的星尘之地,最终落在数据板的签署区域。他没有立刻落笔,而是沉声说了一段话,声音通过扩音设备传遍了整个农业舱,也传向了基地每一个角落的广播:
“今天,我们签署的,不仅仅是一份关于资源的文件。我们是在尝试定义,在浩瀚而危险的宇宙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如何生存,如何延续。这份公约,承认差异,寻求共识,旨在凝聚我们每一份力量,去面对那共同的、未知的命运。它或许不完美,但它是一个开始,一个基于理性、生存意志和……微弱希望的开始。”
说完,他郑重地在数据板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雷震面无表情地签下了名字,笔触刚硬。地球特使的全息影像闪烁了一下,完成了电子签署。李秀娟带着激动和些许不安签了名,张澈则显得异常平静,签名时目光深邃。
当最后一份电子签名确认生效,《月球资源公约》正式成立。没有欢呼,只有一种沉重的寂静。每个人都明白,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更加复杂、责任更加重大的新起点。
公约的签署,像一道分水岭。它暂时缓和了月球内部日益尖锐的资源矛盾,为“方舟守护”计划提供了更稳定的内部环境,也向所有身处星尘之地的人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他们的奋斗与牺牲,他们的家园,在人类文明的蓝图中,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正式的位置。
然而,陈锋知道,平衡极其脆弱。地球的疑虑未消,雷震的警惕依旧,月球内部自治的诉求也不会就此满足。而悬于头顶的“静默之潮”,更是时刻提醒着他们,所有的规则与框架,都可能在那终极的考验来临之时,被彻底重塑。
他收起笔,望向穹顶之外漆黑的深空。公约是一份用理性与妥协写就的答卷,但它能否帮助人类通过那场宇宙级的残酷考试,答案,依旧隐藏在遥远的星辰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