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78章 叶薇授命组建快速反应部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章 叶薇授命组建快速反应部队

------

广寒宫机甲整备库的喧嚣,今日带着一种不同于日常训练或紧急救援的肃杀之气。叶薇站在她的“孤隼”号机甲前,但目光并未停留在熟悉的钢铁躯壳上,而是凝望着前方虚拟光幕中呈现的一份由陈锋和雷震联合签署、加密等级为“守护者-紧急”的指令文件。文件的标题简洁而沉重:《关于组建月球基地快速反应部队(代号“利剑”)及任命叶薇少校为指挥官的决定》。

指令的背景清晰而紧迫。林海破译的“静默之潮”警告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而萨米尔的“哨兵”预警系统虽然提升了应对陨石等常规威胁的能力,但也揭示了深空潜在的、更多未知形态的风险。地月防御链的构建是宏观战略,但广寒宫本身,以及散布月面的诸多关键设施(如能源阵列、通讯中继站、水冰开采点),需要一支高度机动、反应迅捷、能应对多种突发威胁的战术力量。“利剑”部队,正是为了填补战略防御与日常安保之间的空白而生。

陈锋在指令前的视频通讯中,语气凝重:“叶薇,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扩编。‘利剑’将是月球的第一把尖刀,也是最后一道机动防线。你需要整合基地最精锐的机动力量,形成能在最短时间内,应对从内部骚乱到外部小规模入侵,乃至……应对未知非传统威胁的能力。资源会向你倾斜,但压力和期望,同样巨大。”

雷震的补充则更直接,带着他一贯的铁血风格:“叶少校,部队的忠诚与纪律是生命线。选拔要严格,训练要残酷。我要的是一把绝对可靠、指哪打哪的利剑,而不是一群各有想法的乌合之众。内部稳定,是这支部队存在的基石之一。”

指令明确,权限下放。叶薇感到肩头骤然增加的重量,这比她驾驶“孤隼”完成最危险的狙击任务时,感受到的压力更加复杂和深远。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机甲指挥官,她需要去塑造一支部队,去定义它的灵魂。

组建工作千头万绪,首先始于人员的选拔。光幕上滚动着基地内所有具备机甲驾驶、外骨骼作战、工程抢险或特殊技能人员的档案。这不仅仅是在挑选战士,更是在为“利剑”注入最初的基因。

她设立了极高的门槛:

1. 绝对的技术精通: 不仅是会操作,而是要对所负责的装备了如指掌,能在极端条件下进行紧急维修和性能压榨。她调取了所有人的训练数据和实战记录(包括她刚完成的矿工救援),进行量化评估。

2. 卓越的心理素质: 艾莉丝协助提供了经过脱敏处理的脑波稳定性评估数据和压力情境模拟测试结果。叶薇需要的是在孤立无援、信息不明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冷静判断和执行力的成员。

3. 严格的背景审查: 这一点与雷将军的要求不谋而合。所有候选人都经过了“铁幕”安全部门的忠诚度筛查,确保与“归零”或激进独立思潮无染。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选择范围,一些技术顶尖但私下对地球政策有过抱怨的人员被暂时排除。

选拔过程近乎严苛。一轮轮的理论考核、模拟器对抗、体能极限测试、心理压力面试……不断有人被淘汰。叶薇亲自监督每一场关键测试,她沉默地观察着,记录着,不仅看成绩,更看候选人在失败时的反应,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本能。

她发现了一个矛盾:完全符合雷将军“绝对忠诚”标准的人选,有时在战术灵活性上有所欠缺;而一些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尖子,其背景或过往言论又存在争议。如何在忠诚与效能之间取得平衡,成了她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最终,经过几近挑剔的筛选,一支由三十人构成的核心骨架被确定下来。他们中有“孤隼”原小队中技术最全面、心理最稳定的老队员;有从其他机甲小队抽调来的、擅长突击或电子对抗的精英;甚至还包括了两名萨米尔实验室推荐的对新型装备有极强适应能力的工程师,以及一名由艾莉丝评估认可的、在脑机接口同步率方面表现出众的年轻驾驶员。

人员初步到位,接下来的挑战是装备整合与战术设计。“利剑”不能是机甲部队的简单复制,它需要多功能性。叶薇与萨米尔紧密合作,对现有的“开拓者”系列机甲进行针对性改装:

? 为部分机甲加装了工程臂和紧急维修工具包,赋予其战场快速修复和障碍清除能力。

? 为侦察型机甲强化了传感器套件和隐形涂层,使其能更有效地进行前沿侦查。

? 预留了接口,未来可以搭载萨米尔正在研发的微型能量护盾或非致命性控制武器。

战术库的构建则更加复杂。叶薇组织核心队员,结合月球环境特点,开始设计一套涵盖“快速部署”、“定点清除”、“区域控制”、“设施保卫”乃至“应对未知非人形威胁”的多元化战术预案。他们利用“方舟之心”的模拟能力,在虚拟的月面环境中反复推演、磨合。从如何利用环形山阴影进行潜行,到如何在强电磁干扰下维持小队通讯,再到遭遇类似“归零”组织的内部破坏分子时应采取的压制措施……

训练强度极大,失败是家常便饭。在一次模拟应对高速小型不明物体(模拟可能的外星探测器或武器)的演练中,由于小队成员配合生疏,拦截任务失败,“目标”成功“摧毁”了模拟的通讯中继站。总结会上,气氛压抑。

叶薇没有责备,而是将失败的全息录像反复播放,带领队员们一帧帧分析失误所在。“‘利剑’的字典里没有‘完美’,只有‘更快’、‘更准’、‘更强’。”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我们允许失败,但不允许重复失败。每一次倒下,都必须知道为什么倒下,然后,站起来,变得更硬!”

她的领导风格,逐渐从纯粹的技术权威,向更能凝聚人心的指挥官转变。她关心队员的状态,了解他们的困难,在严格训练之余,也尽力为他们争取更好的待遇和休息时间。她开始懂得,驾驭一支部队,不仅仅是发布命令,更是要理解并引导这群精英个体的意志,将其熔铸成统一的战斗灵魂。

当“利剑”部队第一次以完整编制,在模拟演练中成功挫败了一次复合型威胁(模拟陨石撞击引发内部设施故障,同时有小股“敌对分子”趁乱渗透)的攻击时,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已然在队伍中形成。他们依然个性鲜明,但在叶薇的指挥下,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高效而致命。

叶薇站在指挥位上,看着光幕上代表任务成功的绿色标识,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只有更沉静的责任感。“利剑”已初具雏形,锋刃渐露。但这把剑未来将指向何方?是深空的未知威胁,是内部潜藏的危机,还是……在更加复杂的未来格局中,被迫做出更加艰难的选择?

她不知道。她只知道,从接受任命的那一刻起,她和她手中的这把“利剑”,已经与月球,与人类文明在这片星尘之地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未来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与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