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九鼎圣王 > 第57章 民心初附(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铁山城新律》的雷霆手段,如同在北疆这片纷扰的土地上,树立起一根冰冷而笔直的标尺。它划清了界限,震慑了宵小,却也带来了一丝不可避免的僵硬与寒意。法家之治,立威易,聚心难。林枫与陈文都深知,法律可以规范行为,却无法直接温暖人心。若想让铁山城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基业,必须在严法之外,让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感受到生存的希望与归属。

这一日,守备府书房内,炭火盆驱散着北地早春的余寒。林枫、陈文、苏晓三人再次聚首,议题已从“立规”转向了“抚民”。

“主公,《新律》推行已逾一月,城中秩序井然,触犯律条者显着减少,成效斐然。”陈文捧着茶盏,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但眉宇间仍有一缕忧色,“然则,暗哨回报,民间虽不敢言,却仍有‘法严寡恩’之议。尤其去岁北地歉收,今春青黄不接,不少百姓家无余粮,仅靠军府赈济,仍是杯水车薪。长此以往,恐生怨望。”

苏晓刚从伤兵营和城内义诊处回来,清丽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补充道:“近日因饥馑引发的纠纷多了起来,虽未酿成大乱,但许多百姓面色饥黄,孩童啼哭不止。我虽以药石调理,然饥肠辘辘,非药石可医。若再无足够粮草接济,恐疫病也将随之而生。”

林枫手指敲击着桌面,目光投向窗外略显萧索的街景。铁山城吸纳了太多流民,原有的存粮在支撑军需和部分赈济后,已捉襟见肘。王允掌控着北疆大部分粮草调配,对铁山城更是刻意卡扣,指望朔方向调粮,无异于痴人说梦。

“粮草乃命脉,必须解决。”林枫沉声道,“陈先生,之前让你联络江东、西凉商路,可有进展?”

陈文放下茶盏,摇了摇头:“江东谢氏态度暧昧,言说粮船北上,需经过王允辖地水道,风险太大。西凉韩天枭那边,倒是愿意交易,但开口便要我们的新式军械图谱,要价太高,且远水难解近渴。”

一时间,书房内陷入了沉默。内有饥荒之忧,外有强敌环伺,上官封锁,贸易受阻,似乎陷入了死局。

就在这时,林枫目光扫过桌案上一份关于黑风堡附近山川地理的简报,心中蓦然一动。“我们不能只盯着外面。”他站起身,走到北疆地图前,手指点在铁山城及黑风堡周围的广袤区域,“北地虽寒,但土地并非不毛之地!以往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大量田地荒芜。我们为何不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陈文眼睛一亮:“主公的意思是……屯田?”

“不错!”林枫语气坚定,“大规模屯田!以军屯为主,民屯为辅!将闲置的士卒、招募的流民,组织起来,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种子、农具,由守备府统一筹措发放!”

苏晓也若有所思:“我曾阅览古籍,知晓一些耐寒抗旱的作物,或可引种。农家弟子中,亦有擅长此道者。”

“光有田还不够。”林枫思路愈发清晰,“农乃国之本,但无商不活。王允卡我官道,我们便另辟蹊径!黑风山绵延数百里,山中多有特产,药材、皮毛、山珍……以往多为山寨自用或贱卖。我们可组织人手,统一收购、加工,利用黑风寨原本的隐秘通道,向南边的南疆,或者通过海路,与江东私下贸易!以此换取我们急需的粮食、布匹、盐铁!”

他看向陈文和陈文:“陈先生,立刻草拟《垦荒令》与《促商令》,以守备府名义颁布!明确开垦荒地者,三年免征赋税;所产粮食,守备府按市价优先收购;鼓励工匠改进农具,有功者重赏;设立市舶司,专司对南疆及海路贸易,吸引四方行商!”

“苏姑娘,有劳你与农家、医家弟子,研究耐寒作物与增产之法,并密切关注民生疾苦,防治疫病。”

“此外,”林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传令下去,守备府各级官吏,包括本官在内,即日起,俸禄减半,节余钱粮,全部用于购买粮种、农具,以及赈济最困难的百姓!”

此令一出,陈文与苏晓皆是一震。削减自身俸禄以济民,此举在当今乱世,堪称石破天惊!

“主公,此举恐引起部分官吏不满……”陈文迟疑道。

林枫摆手,断然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连我等都不能与民共苦,何以要求百姓与我等同心?此事不必再议,照办!”

《垦荒令》、《促商令》以及“官吏减俸”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铁山城及黑风堡辖地。与《新律》颁布时的肃杀与争议不同,这一次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暖意。

原本因饥荒而愁眉不展的农户,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无所事事的流民,找到了安身立命的途径;甚至一些原本对《新律》心存畏惧的商户,也看到了新的商机。而“官吏减俸”一事,更是让无数普通百姓动容,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这里的“官”,似乎真的有些不一样。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法家严苛的吏治考核下,没有任何官吏敢阳奉阴违。大量的荒地被划出,简单的农具和珍贵的粮种被分发到军民手中。在张贲、石蛮等将领的带领下,除了必要的守城部队,连士卒们也轮流参与到开荒和兴修水利的劳动中。铁山城外,广袤的原野上,出现了无数挥汗如雨的身影,号子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苏晓带领着医官营和农家弟子,深入田间地头,一方面防治因聚集可能产生的疫病,一方面指导选种、施肥。她甚至动用了一丝微弱的木系魂力,滋养那些新开垦的贫瘠土地,虽然效果范围有限,但也让附近的作物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地方,被农人惊为天人,尊称为“苏仙子”。

与此同时,由孙青负责的商队也开始组建。他们利用对黑风山区的熟悉,大量收购山货,并通过赵黑虎当年经营的一些隐秘渠道,尝试与南疆的部落取得联系。虽然初期规模不大,但也换回了一些急需的粮食和药材,解了燃眉之急。

民心,如同冻土下的种子,在政策春风的吹拂和实际利益的滋养下,开始悄然萌动。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在铁山城军民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