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星穹神链 > 第165章 移动据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酸雨在黎明前停了,留下一个被腐蚀得更加斑驳的世界。飞船外壳上布满了坑坑洼洼的痕迹,像生了严重的皮肤病。凌和瑞娜站在气密舱门口,准备执行前往东面金属反应区的探索计划。艾莉丝的虚拟形象在一旁,显得比平时淡薄——为了节省能源,她降低了非核心运算的功耗。

“等等。”瑞娜突然开口,她指着远处一片在酸雨侵蚀下裸露出来的岩层,又回头看了看歪斜的“星梭号”,“我们是不是太显眼了?”

凌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在灰暗、单调且破碎的大地上,“星梭号”虽然伤痕累累,但那流线型的金属船体、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材质和颜色,确实像一个摆在桌面上的靶子。在锈蚀星的经历让他深知,在一个未知且危险的环境里,显眼往往意味着危险。

“你有什么想法?”凌问道,他信任瑞娜在技术和生存规划上的判断。

瑞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调出飞船的外部结构扫描图,又对比了艾莉丝合成的环境地质数据。“‘星梭号’受损严重,短期内无法飞行,甚至无法有效移动。它现在不是飞船,而是我们的‘房子’。但这个房子太脆,也太亮了。”

她用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个区域,那是飞船下方及周边的一片土地。“我们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修复飞船上,那可能需要太久,我们的资源等不起。我们需要一个更安全、更隐蔽的落脚点。”

“你的意思是……放弃飞船?”凌微微皱眉。飞船是他们与过去、与星海唯一的联系,也是大部分物资和技术的载体。

“不,不是放弃。”瑞娜摇头,“是把它‘藏’起来,并以它为核心,建立一个更具弹性的防御和生存体系。”

她快速勾勒出一个方案:“首先,伪装。我们可以利用环境里的尘埃和岩屑,混合飞船储备的某些惰性聚合物,在船体外壳上喷涂一层伪装涂层,模拟周围岩石的形态和光谱特征。让它在高空侦察或远距离扫描下,看起来就像一块不起眼的大岩石。”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建立地下据点。”瑞娜的目光投向脚下,“灰烬星的地质结构不稳定,但表层以下一定深度存在相对坚固的岩层。我们可以利用船上携带的‘工蚁’工程机器人,从飞船内部或附近隐蔽处向下挖掘,构筑一个或多个地下空间。”

她详细解释着好处:“地下空间可以避开地表恶劣的环境——辐射尘、酸雨、能量粒子风暴,以及可能存在的视线窥探。温度更恒定,能减少维生系统的能耗。我们可以把最重要的物资、能源核心和人员休息区逐步转移下去。飞船本身,则作为地面警戒塔和诱饵。”

这个计划很大胆,但也非常务实。它将一个明显的弱点,转化为一个具备防御纵深的据点。

“工程机器人的状态如何?能源够用吗?”凌问到关键点。

“我检查过了,‘工蚁’系列机器人有六台可以立即投入工作,它们使用独立的能量核心,可以持续工作大约七十二小时。挖掘出的废料可以用于加固飞船底盘和伪装作业。”瑞娜显然已经考虑过细节,“最重要的是,这工作可以在飞船内部遥控进行,前期不需要我们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

计划一经确认,立刻开始执行。

第一步是伪装飞船。这活儿主要由艾莉丝协调尚能工作的外部机械臂完成。它们像笨拙的画师,将储存舱里找来的聚合物基料与搜集到的本地灰烬、碎石粉末混合,搅拌成颜色斑驳的“涂料”,然后一点点喷涂在“星梭号”银灰色的船体上。

过程并不顺利。偶尔刮起的阵风会吹乱喷涂的轨迹,刚刚涂上的伪装层有时会被残留的酸性湿气影响,产生龟裂。他们不得不反复修补,调整配方。花了整整大半天时间,“星梭号”才终于失去了它原本闪耀的金属光泽,变得灰头土脸,棱角也被模糊,远远看去,确实像一块饱经风霜的巨大岩石,与周围环境勉强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地下据点工程也同步启动。

挖掘地点选在飞船腹部一个因撞击形成的凹陷处,这里相对隐蔽。一台台冰箱大小的“工蚁”机器人被激活,它们用前端的合金钻头和超声粉碎器轻松破开相对松软的表层土壤和风化岩,然后将碎料通过传送带运送到指定区域堆积,用于后续的加固作业。

低沉的轰鸣声在飞船内部回荡,伴随着轻微的震动。凌和瑞娜通过内部监控观察着挖掘进度。机器人工作效率很高,一个向下倾斜的通道很快成形,并开始向水平方向拓展第一个地下舱室。

“按照这个速度,二十四小时内可以完成一个足以容纳核心设备和人员的基础掩体。”瑞娜评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久违的干劲。

然而,就在工程看似顺利推进时,负责监控地层结构的艾莉丝突然发出了警报。

“停下!所有‘工蚁’暂停作业!”她的声音带着急切。

监控画面中,正在挖掘的隧道前方,原本应该是坚实岩层的地方,出现了不正常的空洞和结构松散迹象。一台“工蚁”的前置钻头甚至差点卡在一条突然出现的裂缝里。

“怎么回事?”凌问道。

“前方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存在大量人工或天然形成的空洞和裂隙网络。”艾莉丝快速分析着传感器数据,“直接挖掘有坍塌风险。而且……扫描显示这些空洞很深,相互连接,似乎通往更广阔的地下空间。”

瑞娜调出详细扫描图,眉头紧锁:“见鬼,我们好像挖到一片地下迷宫的头上了。这下面不像完全是自然形成的。”

工程暂时中止了。

凌、瑞娜和艾莉丝聚集在主控台前,看着那片被标记为“高危且未知”的地下区域。原本计划中相对安全可控的挖掘工程,一下子充满了变数。

“还要继续挖吗?”瑞娜有些犹豫,“换个方向,或者浅层挖掘?”

凌凝视着屏幕上那些幽深、错综复杂的空洞模拟图。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未知的地下结构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危险,比如坍塌,比如未知的生物,或者残留的致命陷阱。

但另一方面,这些相互连接的空洞,如果他们能加以利用和改造,或许能大大加快据点建设的速度,甚至获得一个超出预期的、更加庞大的隐蔽空间。这下面可能不仅仅有风险,也可能有机遇——比如通往资源点,或者避开地表恶劣环境的其他路径。

他回想起灵根接触外界“污浊之息”时那短暂的刺痛。这个世界的地下,是否也隐藏着与那刺痛感相关的秘密?

“暂时停止垂直挖掘。”凌做出了决定,“先横向拓展,巩固我们已经挖出的空间,建立最基础的地下前哨。同时,加强对这片地下区域的扫描,特别是能量反应和生命迹象。”

他指着屏幕上那片黑暗的迷宫:“在我们足够了解它之前,不轻易深入。但它,可以作为我们下一步探索的重点目标。”

伪装好的飞船静静匍匐在大地上,如同蛰伏的岩石。而在它的腹地,一个通向未知地下的入口正在悄然成型。他们原本只想建立一个安全的乌龟壳,却意外地发现,脚下可能连接着一个更加庞大、更加神秘的世界。

这个临时据点,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临时”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