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 > 第104章 应龙三号量产与全球机甲集群升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4章 应龙三号量产与全球机甲集群升级

2021年11月5日清晨6点,江城灵能装备基地的量产车间内,机械臂的运转声如同密集的鼓点,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车间顶部的巨型吊臂将一块长宽各3米的灵钛合金板缓缓吊起,合金表面泛着冷冽的银灰色光泽,在顶灯的照射下,螺旋状的灵能传导纹路若隐若现——这是“应龙-3号”机甲外壳的核心原料,每一块都经过亚特兰蒂斯灵能淬炼技术处理,硬度是普通钛合金的3倍。

李哲穿着深蓝色的防静电服,站在生产线中央的控制台前,面前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三条生产线的进度数据。他指尖划过屏幕,调出“应龙-2号”到“应龙-3号”的改造流程图,图上用红色标注出可复用的部件:“机甲的腿部框架、基础电路能保留80%,重点改造灵能核心接口和推进器模块。”他对着身边的工程师团队解释,“我们把改造流程拆成12个模块,每个模块安排专人负责,单台改造时间能从之前的96小时压缩到72小时。”

工程师立刻调出模块分工表,屏幕上显示:第一模块负责拆卸旧灵能核心,第二模块安装新接口,第三模块调试推进器……每个模块的衔接时间精确到分钟。“李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生产线已经同步启动,他们反馈灵钛合金的供应没问题,就是反反灵能模块的安装精度需要我们远程指导。”一名工程师汇报,屏幕上弹出两地生产线的实时画面——西伯利亚的车间里,俄方工程师正用中俄双语标注的图纸安装模块;阿拉斯加的车间则采用了美方提供的自动化拧螺丝设备,效率比人工快2倍。

“远程指导组立刻接入,用灵能全息投影展示安装细节,确保精度误差低于0.02毫米。”李哲按下通讯键,接通两地的技术团队,“另外,备用零部件库要随时待命,昨天阿拉斯加反馈推进器喷口的密封胶不足,我们已经从江城调了50份过去,今天就能到。”这是参考2021年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的经验,三个生产线都建立了“跨区域备用库”,任何一地出现部件短缺,其他两地能在24小时内调配补充,避免watcher破坏某条生产线导致整体停产。

上午9点,江城生产线的第一台“应龙-3号”量产机开始组装最后一步——安装灵能核心2.0。机械臂将篮球大小的透明晶体轻轻嵌入机甲胸腔,晶体内部的金色灵能液缓缓流动,与周围的接口完美契合。“灵能核心激活测试,输出功率1800灵能单位,稳定!”数据员大喊,屏幕上的功率曲线平稳得如同直线,“反反灵能模块效率62%,和原型机一致!”

李哲松了口气,看向屏幕上的产能数据:三个生产线同步运转,月产能能稳定在20台,其中江城8台、西伯利亚6台、阿拉斯加6台。“按这个速度,到12月全球灵能护盾激活时,我们能有40台‘应龙-3号’投入使用,足够覆盖地月轨道的防御需求。”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产能计划,又补充道,“明天开始,每天安排2台机甲下线测试,确保每一台都符合实战标准。”

与此同时,基地西侧的实战演练场正硝烟弥漫。马宏穿着迷彩作战服,站在指挥塔上,手里拿着望远镜观察场中的演练——10台“应龙-3号”机甲正模拟月球反灵能场环境作战,场地上用全息投影营造出灰色的月壤、龟裂的环形山,空气中还弥漫着模拟反灵能场的淡黑色雾气。

“各机甲注意,反灵能场强度提升至300灵能单位,灵能武器的命中率会下降15%,注意调整瞄准补偿参数!”马宏对着通讯器下达指令。场中的机甲立刻响应,陈阳驾驶的“应龙-01号”率先调整步枪瞄准镜,镜面上弹出补偿刻度,他扣动扳机,一道金色光束穿过黑雾,精准命中5公里外的移动靶标。

“命中!偏差0.1米!”观察员汇报。马宏点点头,又下令:“启动‘傀儡突袭’模拟,30个模拟仙族傀儡从侧翼进攻,机甲集群保持三角阵型防御!”

瞬间,演练场的侧翼冲出数十个银色的傀儡模型,它们挥舞着模拟灵能刀,朝着机甲群冲来。陈阳立刻喊道:“02号、03号左翼防御,04号、05号右翼牵制,剩下的跟我中路突破!”10台机甲迅速变换阵型,灵能步枪的光束与傀儡的模拟攻击交织,短短5分钟,所有傀儡都被击毁。

“机甲存活率90%,只有07号的灵能护盾被傀儡击中,能量损耗30%,但很快补充回来了。”观察员汇报,屏幕上显示着每台机甲的损伤数据,“灵能共享突袭的同步率91%,比上周提升了1个百分点!”

马宏走到07号机甲旁,拍了拍驾驶舱:“护盾被击中时别慌,反灵能场下护盾补充速度会慢10%,要提前预判傀儡的攻击方向。”他转头对陈阳说,“下午加练‘反灵能场突围’科目,模拟仙族反灵能场发生器突然增强的情况,看看机甲的极限性能。”

陈阳点头,刚要登上机甲,就被基地通讯室的工作人员叫住:“陈队,全球灵能觉醒者的培训学员到了,在虚拟训练舱等着呢。”

虚拟训练舱位于基地东侧,这里有20个独立的训练舱,每个舱内都配备灵能感应头盔和全息投影设备。陈阳走进舱内,戴上头盔,瞬间进入虚拟的机甲驾驶界面——界面上用12种语言标注着操控按钮,这是为了方便全球不同国家的觉醒者学习。

“大家好,我是陈阳,接下来三天,我会教大家如何操控‘应龙-3号’机甲在太空和反灵能场环境下作战。”陈阳的虚拟形象出现在所有训练舱的屏幕上,“首先我们学习灵能同步,把手放在感应盘上,集中精神,让你的灵能与机甲的灵能纹路共振……”

屏幕上的学员们立刻照做,有的来自俄罗斯,有的来自巴西,还有的来自埃及。一名埃及学员的灵能同步率只有85%,陈阳立刻通过虚拟投影指出问题:“你的灵能输出太急了,试着放慢节奏,像呼吸一样平稳释放,同步率会上来的。”在陈阳的指导下,那名学员的同步率很快提升到90%。

“接下来我们建立‘全球灵能机甲通讯网’。”陈阳调出通讯界面,点击“联网”按钮,所有学员的虚拟机甲瞬间出现在同一个虚拟的近地轨道场景中,“这个通讯网能实时传输你们的位置和战术意图,即使在反灵能场下,延迟也低于0.3秒。现在,我们模拟三机协同作战,一组负责拦截,一组负责主攻,一组负责掩护……”

下午3点,陈阳结束培训,刚走出训练舱,就接到张杰的紧急通讯:“立刻来灵眼卫星监测中心,有重要发现!”

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正显示着月球背面的卫星影像——仙族基地的中央区域,一台巨大的黑色装置正在调试,装置的炮管长达100米,炮口对着地球方向,表面泛着暗紫色的反物质能量光泽。“这是‘灵眼-1号’卫星今天上午拍摄的,我们分析后确认,这是仙族的反物质炮。”张杰指着影像上的能量读数,“炮管周围的反物质能量浓度达到5000灵能单位,比我们在金字塔发现的反物质炸弹强100倍。”

李哲和马宏也很快赶到,看着影像都皱起了眉头。“根据装置的调试进度,我们预计它会在2023年完成,到时候能直接击穿我们的全球灵能护盾。”张杰的声音凝重,“这是第三卷‘月球决战’的核心威胁,我们必须在这之前找到摧毁它的方法。”

陈阳盯着反物质炮的炮管:“‘应龙-3号’的灵能步枪能击穿反物质护盾吗?我们可以在决战时派机甲突袭,直接摧毁炮管。”

李哲摇头:“反物质炮的护盾强度至少是灵能炸弹的50倍,现在的灵能步枪威力不够,我们需要升级武器系统,比如研发‘灵能反物质弹头’,或者提升灵能共享的威力倍数。”

马宏则提出战术方案:“我们可以提前在月球轨道部署机甲集群,等反物质炮调试到关键阶段时发动突袭,打仙族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四大节点的灵能共振装置也能提供远程灵能支援,增强机甲的攻击力。”

张杰点点头,在屏幕上标注出反物质炮的位置:“从现在开始,‘灵眼-1号’卫星每天24小时监测这里,记录调试进度;李哲的团队加快武器升级研发,陈阳的突击队针对性训练突袭战术;马宏负责制定月球轨道的机甲部署计划。”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件事要严格保密,不能让仙族知道我们已经发现了反物质炮,否则他们会提前启动或者转移装置。”

傍晚6点,江城基地的量产车间依旧忙碌,第一台“应龙-3号”量产机已经下线,正准备进行夜间的太空环境模拟测试。李哲在车间里检查着机甲的推进器,陈阳在虚拟训练舱里给学员们加练,马宏在演练场修改突袭战术,张杰则在监测中心分析卫星数据——每个人都在为应对反物质炮的威胁做准备。

夕阳透过车间的窗户,给“应龙-3号”的银灰色外壳镀上一层金色。这台刚下线的机甲静静矗立在测试平台上,肩部的灵能步枪泛着冷光,仿佛已经做好了飞向月球、直面反物质炮的准备。陈阳走到机甲旁,抬手按住灵能接口,淡蓝色的灵能与机甲共振,他在心里默念:“2023年,月球见。”

夜幕降临,江城基地的灯光依次亮起,照亮了生产线、演练场、训练舱——这些灯光,是人类对抗仙族威胁的希望之光,也是迈向月球决战的坚定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