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五零军婚:再次回归震惊军区大院 > 第261章 文献来到红星机械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1章 文献来到红星机械厂

周天誉低笑一声,眉梢却带着几分警惕:“今天省里、市里人都在,他可能会当众再次提起让你去长丰汽车厂,你可别心软,该拒绝的就拒绝,如果你说不出口,我来帮你说。”

文清摇头:“五舅放心,我知道如何办。”

她抬眼,望向厂区外正缓缓驶来的黑色车队,眸色沉得像一口井。

“把厂里的问题解决完,我就抽身离开红星机械厂,回京。”

三辆汽车首尾相衔,像三条黑鳞巨蟒,朝着厂区开来。

文清一愣,她没有想到来的居然是三辆车,愣神中,三辆汽车已经开进厂里。

只见三辆车门几乎同时被推开,中间车下来的是郭瑞民和唐浩,最后一辆车下来四人,她都不认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辆车,沈涛从副驾驶室下来,快步绕了一圈来到右边后座,伸手拉开车门,下来的居然是一位文清万万没有想到的人——也就是她的父亲文献。

文献身穿一身便装,外面穿着一件黑色大衣,领口紧扣,肩背挺拔如松,眼神在厂区扫了一圈,便像雷达一样,锁定目标般直直落在文清身上。

文君庭从车里下来,来到文献身边,他身穿和文献相同颜色的一件黑色呢子大衣,手里拎着一只深色公文包,神情平静,却在看见文清的瞬间,微不可察地朝她点了点头。

看到文献从车里下来,整个厂区门口的空气就像被骤然抽紧。

周天誉先是怔了半秒,随即猛地挺直腰背,快步走到文献身边:“文献,好久不见,何时来的东山市,也不提前告知一声。”

文献收回目光,朝周天誉伸出右手,掌心干燥有力,声音低沉却清晰:“五哥,叨扰了。昨夜临时决定,怕走漏风声,就没提前打招呼。”

一句“走漏风声”,使得周天誉眼角微跳。

文清回过神来,上前几步,在离文献两步远的地方停住。她声音不高,却足够让周围的人都能听见:“爸,您怎么亲自来了?”

说完,又看向文君庭,喊了一声:“二哥。”

文献没立刻答,目光像x光一样从她头顶扫到脚跟,确认人全须全尾,才笑着开口:“爸想你了,路过平顺县,来看看你。”

话音落地,周围除了知道文献与文清是父女之外的其他人都愣住了。

刘海洋更是脸色骤变,方才那点阴阳怪气还挂在嘴角,此刻却像被冻住的冰碴子,一寸寸裂开。他瞪大眼,死死盯着文清,又看向文献,最后看向文君庭,那张在《东山日报》头版出现过无数次的脸,与眼前人严丝合缝地重叠在一起。

“文……文市长……是她哥?”

刘海洋嗓子发干,膝盖不受控制地发软,差点当场跌倒在地。

赵副厂长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他的胳膊,低低嗤笑:“早劝你留一线,现在知道怕了?”

周天誉看气氛紧张,哈哈一笑,抬手一引:“领导们里边请。”

文献点了点头,跟着周天誉朝着厂房走去,文君庭在文献身边跟着。

文清跟在文君庭身边,突然觉察到身后有人拽了拽她的衣服。

文清脚步停顿了一下,转身一看,是郭瑞民。

郭瑞民不知什么时候落在后头,见她回头,忙压低嗓子,问道:“文同志,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文清略微思考,冲着等候在一旁的文君庭,说道:“二哥,你先陪父亲先走一步,我随后就到。”

文君庭扫了郭瑞民一眼,又看看文清,见妹妹微微颔首,便低声道:“别耽搁太久,父亲找你有事。”

说完,他加快脚步,追上前方的人群。

郭瑞民见文君庭走远,这才拉着文清往旁边走了两步,避开来往的视线。他脸上没了方才的从容,眉头紧皱,声音压得极低:“文同志,我这次来,不光是为了看那一款多功能收割机,还是请你帮忙的。”

文清神色不动,语气平静:“郭工有话直说就行。”

郭瑞民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靠近,才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得四四方方的纸条,塞进文清手里:“研究遇到瓶颈,想请你去一趟长丰汽车厂帮忙看一下。你放心,肯定不会让你白帮忙的,不管能不能帮上忙,都有报酬,报酬按省里最高专家费。”

郭瑞民嗓子发紧,几乎是在恳求,“只要你能帮我们突破变速器的卡脖子环节,还有不少的奖金。文同志,我知道你不缺这些,可长丰是真没办法了。这项研究有两三年了,省里已经拍板,年底前拿不出合格样机,就把这项研究暂停。”

他抬头看向文清,眼里血丝纵横:“文同志,我来求你,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长丰,为了华国,现在的发动机是苏联提供的图纸,现在咱们华国和苏联的关系有些紧张,万一哪天老大哥翻脸,把图纸、原料、生产链一股脑抽走,咱们就真成‘无锅无米’了。”

郭瑞民嗓子发颤,手指下意识攥紧:“所以我们华国必须有自己的发动机,才能不被苏联要挟。”

他抬头,血丝布满的眼底闪着近乎绝望的光,“文同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不仅是长丰的命,更是华国的命,一旦苏联撤离,到时候不管是军用卡车还是民用汽车,全都得瘫痪。”

文清把纸条捏在指间,没急着展开,只抬眼打量郭瑞民。

那目光并不锋利,却像一把极细的卡尺,一寸寸量过他熬夜熬得通红的双眼、干裂的嘴唇、衣服上领口上有一处不知从哪里蹭来的机油污渍,最后落在他因情绪激动而止不住颤抖的双手上。

“郭工,”

文清声音不高,却像秋夜里的溪水,冰凉透彻而清晰:“我们满打满算只见过两面,你就这么肯定,我一个人,我能研究出你们团队二十几人花费了两三年时间都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

郭瑞民双手紧握的手背青筋暴起,像是怕文清转身就走,急忙开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