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第一个周末,某国企的公司大院里桂花飘香。
张建国像往常一样,周六上午还在办公室处理文件。
作为省机械工业集团的副总经理,他周末加班是常事。
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份待批的技术改造方案,旁边是一杯已经凉透的茉莉花茶。
手机响起时,他正在审阅一份关于数控机床升级的方案。看到来电显示是省教育厅的王处长,他微微皱眉接起电话。
老张!你们家晨风在清北可了不得了!电话那头传来老同学激动的声音。
张建国放下钢笔,身体微微前倾:老王,你从哪听说的?慢慢说。
都传遍了!说是国防部的荣部长亲自去学校看他,还带着中将衔的随从!现在省里几个领导都知道了!
挂断电话后,张建国沉思片刻,先给妻子韩娟打了个电话。韩娟现在是国企后勤部的主任,此刻正在家中的书房里整理一套复杂的报表。
娟,你最近和晨风通电话,他有没有说什么特别的事?张建国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就是说了项目进展顺利啊。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没事,就是随便问问。张建国挂了电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他想起几个月前,儿子确实在电话里提过有位很赏识他,但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级别的领导。
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传开。不到半天功夫,集团党委书记亲自打来电话:建国啊,听说公子有这么大出息,怎么还瞒着组织啊?
更让张建国措手不及的是,下午参加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时,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在会议间隙特意走到他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我们市的企业家,培养子女也很有一套嘛!张副总的孩子在清北就很有出息!
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会场其他领导的注意。会议结束后,其他好几个地市的一把手都围过来打听情况。张建国只好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下班回到家,张建国发现客厅里已经坐满了人。岳父韩老爷子也来了,这位退伍老兵正被一群亲戚围着问东问西。韩娟在一旁无奈地摇头,看到丈夫回来,立即投来求助的目光。
爸,您怎么来了?张建国脱下西装外套,挂在玄关的衣架上。
韩老爷子推了推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我能不来吗?整个家属院都传遍了!说是晨风被大领导收为关门弟子了!
韩娟把丈夫拉到厨房,压低声音说:我都解释半天了,说孩子就是普通搞科研,他们都不信。连多年不联系的远房表叔都打电话来问。
最激动的要数张老爷子。晚上张建国去父母家时,发现老人正对着一本老式相册抹眼泪。相册的皮质封面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的硬纸板。
相册里是张家三代人的照片:第一页是太爷爷那辈的黑白照片,太爷爷穿着短衫站在地头;第二页是爷爷这辈的工作照,在市钻井公司工作的场景;最新的一页是晨风的彩色照片,最显眼的是那张清北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
建国啊......老爷子用颤抖的手指抚过孙子的照片,声音哽咽,咱们张家世代工农,都是普通人家。没想到到了晨风这代,能有这样的际遇......
张建国握住父亲枯瘦的手,发现老人家的手在微微发抖。爸,您先别激动。具体什么情况,等晨风回来问清楚再说。
这个周末,张家的电话就没停过。有真心道贺的老友,有打听消息的同事,甚至还有多年不联系的远亲。张建国夫妇疲于应付,但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对具体细节一概含糊其辞。
周日晚,张晨风终于打来电话。韩娟接起电话就急切地问:儿子,外面传的那些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给你添麻烦了?
妈,就是师父来学校看了看我的项目。张晨风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平静,真的没外面传的那么夸张。你们别太在意。
可是市里甚至省里的领导都知道了,今天你爸开会时,副市长还特意提起这事......
张晨风的语气严肃起来,师父最不喜欢张扬。你们一定要低调,千万别到处说。这对我不好。
这个电话让全家人都冷静下来。韩老爷子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摘下老花镜,轻轻擦拭着镜片:晨风说得对。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得住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周一上班,张建国在电梯里遇到来集团调研的副省长。领导拍着他的肩膀,声音洪亮:老张,培养了个好儿子啊!不过要注意,孩子还年轻,不要被这些虚名所累。
张建国恭敬地回答: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让孩子脚踏实地,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这一整天,张建国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同事们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下属的态度更加恭敬,连平时不太对付的几个部门经理,见面时也格外热情。但他始终保持着得体的距离,对儿子的情况三缄其口。
晚上全家聚餐时,张老爷子特意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给每人倒了一小杯。酒液在玻璃杯中泛着琥珀色的光泽,浓郁的酒香在餐厅里弥漫。
晨风有今天,靠的是他自己的努力。老爷子举杯的手微微颤抖,但语气坚定,我们做家长的,不能给他添乱,要帮他守住本心。
他讲起张家祖训,声音缓慢而庄重:咱们家世代工农,最重踏实本分。
韩老爷子也点头附和,用他特有的老兵腔调说:我在部队的时候,见过太多天才被名利所累。晨风现在最需要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沉下心来做事的环境。
张建国认真记下长辈的嘱咐。第二天,他推掉了所有关于儿子的采访邀请,对前来打听的同事也只是简单回应:孩子就是搞科研,没那么多故事。
这种反常的低调,反而赢得了更多尊重。省委大院里,几位老领导私下称赞:看看老张家,得势不张扬,这才是真正有格局的表现。
周末张晨风抽空回家时,发现家里一切如常。父亲还是在书房看文件,母亲和奶奶在厨房忙活,两位老爷子在阳台上摆开棋盘下象棋。晚饭时,张建国才轻描淡写地问了句:项目还顺利吗?
挺好的。张晨风给爷爷奶奶夹菜,就是压力有点大。
韩老爷子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外孙子:晨风,记住姥爷的话:真才实学才是立身之本。其他都是过眼云烟。
回京城前,张建国送儿子到汽车站。候车室里人来人往,父子俩相对无言。直到广播响起,张建国才拍拍儿子的肩膀,说了一句:踏实做事,家里不用你操心。
列车启动后,张晨风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心中暖流涌动。他明白,这份来自家族的沉稳与睿智,将是他在清北园里最坚实的后盾。
家的意义,不在于能给他多少荣耀,而在于总能在他需要时,给予最踏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