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一月的清北园,梧桐树叶已落了大半,只剩下光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曳。

张晨风从师父的西山别墅回来后,连续三天都在图书馆待到闭馆。

他面前摊开着十几本军事战略和商业管理的书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心得。

风哥,你这几天怎么突然研究起《孙子兵法》了?刘垚好奇地凑过来,看着张晨风笔记本上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的笔记。

张晨风合上书本,微微一笑:突然觉得,做生意和打仗有很多相通之处。

这天晚上,他召集核心团队在实验室开会。雷浩、苏晚晴、王晓曦等人到齐后,宋峰李壮王磊等人也开启了视频,张晨风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矩阵图。

我最近有个新想法。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我们之前太注重技术突破,但忽略了战略布局。

苏晚晴推了推眼镜:你的意思是?

就像下棋,不能只看眼前一步。张晨风在白板上写下技术、市场、资本、政策四个词,我们要开始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

雷浩若有所思:就像荣叔说的,要有全局观?

张晨风点点头,但没有直接回答。他打开投影仪,展示出一份详细的规划图: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建立技术护城河;第二,布局产业链;第三,培养人才梯队。

王晓曦兴奋地举手:具体怎么做?

首先,专利布局要加速。张晨风调出一张世界地图,不仅在国内,还要在欧美日韩同步申请核心专利。这件事,晚晴你来负责。

苏晚晴快速记录着:需要增加预算,特别是国际专利申请费用不菲。

钱不是问题。张晨风语气坚定,我会想办法。

他转向雷浩:第二,我们要开始接触上游供应商。特别是芯片和显示屏企业,要建立战略合作。

雷浩有些担忧:这些大厂通常不和初创公司合作。

所以需要换个思路。张晨风微笑,我们可以先以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身份切入。

会议进行到深夜,大家越讨论越兴奋。张晨风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布局能力,让团队成员刮目相看。

风哥,你这些天和荣叔的谈话,真是收获很大啊。散会后,王晓曦忍不住说。

张晨风望着窗外的夜色,语气深沉: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第二天,张晨风开始行动。他首先约见了法学院的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国际专利布局的策略;随后又通过赵震山联系上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专家。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主动约见了之前拒绝过他们的几家投资机构。这次,他带着全新的商业计划书,从产业生态的角度阐述项目价值。

张同学的变化很大啊。一位投资人会后对助理说,上次见他,还只是个技术天才的样子。现在居然能侃侃而谈产业链整合了。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日常交往中。在校园里遇到院士级别的教授,张晨风不再像以前那样拘谨,而是能从容地交流技术趋势;面对学校领导时,他也能不卑不亢地阐述团队的发展规划。

十一月底,张晨风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外的事:他主动向学校申请,希望将团队的部分技术成果开源。

你疯了?王晓曦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找到他,那可是我们最核心的技术!

独占不如共享。张晨风平静地解释,通过开源可以建立行业标准,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我们的生态。

苏晚晴经过仔细测算后,也支持这个决定:从长远看,这确实能降低推广成本,加快技术普及。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张晨风开始频繁出入清华科技园的其他创业团队办公室,主动分享资源和人脉。有人不解地问他:你不怕培养竞争对手吗?

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张晨风笑着说,重要的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抢现有的小块。

十二月初的一个雪夜,张晨风独自在实验室调试设备时,接到师父打来的电话。

听说你最近动作很大?师父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张晨风老实汇报了自己的思路和布局。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然后传来师父难得的笑声:好小子,终于开窍了。记住,真正的护身符不是保护你不受风雨,而是让你敢在风雨中航行。

挂断电话后,张晨风站在窗前,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实验室的灯光照在他脸上,映出一双坚定而明亮的眼睛。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真正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份信心不是来自外在的保护,而是源于内心的成长。

就像师父说的,真正的力量,是敢于在惊涛骇浪中把握方向的勇气和能力。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整个清北园。但张晨风心中,已经燃起了足以融化冰雪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