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场所谓闹剧,就这么活生生的上演了。

两个醉成狗的人,就那么拜了把子,虽说没什么十八罗汉和达摩老祖,但也真正是歃血为盟了!

众人看到两人还真就一个头磕在地上,还是有点儿懵的。

这明天醒酒了,不得扇自己大嘴巴子啊?

但这事儿真不真,只有两人知道,张小军是咋滴都行,但吴涛不一样。

感情可能是假的,但六品叶是真的啊!

“大哥,你等我忙完这两天,去家里看老爷子!”张小军说道

“行,那我就在家等你过来”吴涛答应道

最后,张小军醉倒在炕上,连人是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于小雨叹息着给他收拾。

于涛抽着烟,看着醉倒在炕的张小军,也不知道寻思啥。

“孩子他爹,你说那六品叶就那么让人拿走了?小军醒了能不能后悔?”李秀珍问道

“后悔啥,你这姑爷子,心眼多着呢!”于涛撇嘴道

“小军哥那里心眼多了,你别胡诌,不然你别怪我跟你急眼!”于小雨气道

“就你没心眼!有心眼儿又不是坏事儿,那你说,小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这会儿要啥有啥,凭什么?

除了有本事,那也得有心眼,不然就他现在这些东西,啥也剩不下!”于涛说道

“是,跟你们多喝几顿酒,啥也剩不下,今天送六品叶,明天就得送房子!”于小雨说道

今天事情的发展,和之前商量的不一样,这喝醉了送出去,能好使吗?

“你快滚犊子吧,我跟你说不明白!今天送出去六品叶,那是他早就想好的,今天也就是巧了,啥也不懂,头发长见识短!”于涛骂道

“你特么说谁头发长见识短?我看你是不想好了!”李秀珍手一指骂道

于涛瞥了她一眼,没敢吱声。

一场闹剧就此结束,屯子里传言四起。

说是张小军喝醉酒,差点儿没把家产送出去,甚至有人在偷笑,。

他是万元户,那是人人都差不多能猜出来的,梁继业给他干活儿,每个月都能有工资,现在小柱子上学,都能穿上新衣服了。

而张小军不在乎这些传言,人的思维受眼界限制,或许只能看到脚下那几晌地。

别人只能看到当时的得失,以后的东西他们看不明白的,人云亦云罢了。

或许他们讲这些的时候,心里还酸溜溜的,想的是为啥送给别人,而不是作为一个屯子的自己。

张小军在家待了两天,主要是想听听吴涛那边有什么信号。

是醒酒后后悔了,想把六品叶送回来,还是收下了。

送回来,就代表白算计了,收下了,这事儿就成了。

吴涛未必就能看出来啥,要是真看出来了,还能继续留着就代表默认了。

不管是交易,还是真的把兄弟,他都不算吃亏了。

等了两天,吴涛那边的消息还没等来,高振华那边打来电话。

“兄弟,你摩托车给你买好了,小红把证件都办齐全了,我让人给你送去啊?”高振华喊道

“不用,大哥,我明天闲着,正好过去看看。”张小军说完,聊了两句就挂断电话了。

带着狗到处溜达,逢人都能给他问个好,倒不是他做了什么好事儿,而是有钱。

不少人都羡慕梁继业,能有个安身立命的活计。

晚上于爱华回来的时候,带来一个消息,说是吴涛要请他吃饭。

“哥,他没让你带什么东西回来?”张小军问道

“没有,就说让你这几天抽空去县城,他请你喝点儿”于爱华说道

“成了!”张小军一拍巴掌说道

于涛表示赞同,这事儿只要没把六品叶直接送回来,就代表对方不舍得。

哪怕过去喝酒,吴涛带着六品叶要还给张小军,也不过是客套一下,不收对方也不会说啥。

到时候,这关系基础就打下来了,即便有事儿求上门,对方也会帮着办!

“来来来,喝一个!”于爱华举杯说道

正喝着酒,多日未见的刘老四找上门来。

开春以后,他家地也很多,是按晌算的。

一晌地是一公顷,也就是一万平米,一亩地是666平米,一晌地合十五亩。

刘老四家里人口多,光是孙子孙女就好几个,老公婆俩,加上两个儿子带儿媳,所以他家的地是按晌算的。

而张小军只有一个人,所以只有七亩。

而此时的刘老四,背着枪牵着狗,后面跟着刘成刘胜。

“小军搁这没?”刘老四喊道

屋里人听见,坐在炕沿的于小雨,连忙穿鞋出门迎接。

“四爷,成叔,胜叔,这咋地了?咋还背着枪呢?”于小雨问道

张小军一听,连忙下炕出门,连带着于涛和于爱华也下地。

要知道,这会儿已经天黑了,这时候能背着枪,那一定是出事儿了。

张小军和刘老四关系一直很好,自然不可能是来寻仇的。

“小军啊,你那狗能不能借我使使?”刘老四问道,语气中满是着急。

张小军看刘老四父子三人,脚上打着绑腿,但是鞋上都是地里带出来的泥,就知道这肯定不是出门打猎。

没人天黑了进山打猎,那跟找死差不多少,即便找到猎物,也看不见。

“咋滴了?四爷,有事儿你就说啊,借狗借人借枪,我一句话没有。”张小军说道

“哎,真特么造孽啊!不是我的事儿,是张大奎。”刘老四叹息着,娓娓道来。

原来,张家窝棚的张大奎,这到了春耕时节,也是收枪种地了,家里没有牛,所以这干活儿慢点儿。

都说东北几大怪,其中有一条,叫作‘养活孩子吊起来’。

有个东西叫悠车,用根麻绳吊在房顶上,新生的孩子都是放在悠车里养活,还能晃起来提供哄睡服务。

和其他地区的摇篮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

农忙时节,一家老小没一个闲着的,种地做饭看孩子,这一样样的,足以让人忙的脚不沾地。

张大奎孙子,在悠车里安然睡着,大人就离开一会儿。

可回来的时候,悠车里的孩子不见了,只剩下一丝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