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风水道尊 > 第143章 招揽与拒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松道人离去后,道观里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陈雪看着沉默不语的杨帆,几次欲言又止。天师府的招揽,就像是为在黑暗中绝望挣扎的人,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门,门后是恢复力量的希望和一条康庄大道。她深知经脉尽断对杨帆意味着什么,这个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杨师傅,”她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天师府…听起来很厉害,他们或许真的有办法…”

杨帆抬起手,示意她不必再说。他的目光依旧望着青松道人消失的方向,眼神深邃,里面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对恢复力量的渴望,有对未知前路的审慎,但更多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坚定。

“我知道。”他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清晰,“天师府,龙虎山祖庭,正道魁首之一。他们的承诺,分量很重。”

他转过头,看向陈雪,脸上露出一丝极其淡薄的、近乎苦涩的笑意:“若我孑然一身,无牵无挂,或许…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陈雪不解:“那您…”

杨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撑着石桌,有些吃力地站起身,步履蹒跚地走向大殿。陈雪连忙跟上。

大殿内,长明灯摇曳,供桌上师父玄诚子的牌位静立无声。

杨帆走到供桌前,没有上香,只是静静地凝视着那块木质斑驳的牌位。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看到了那个将他从孤儿院带走,授他道法,教他做人,亦师亦父的老者。

“师父在世时,常对我说,”杨帆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带着一丝追忆,“我这一脉,传承虽微,源于前朝一位不愿受龙虎山箓籍、自行游历悟道的先师。道法自然,贵在直指本心,不假外求。门户之见虽浅,但师承之缘,重若山岳。”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牌位表面,动作轻柔,如同抚摸一件稀世珍宝。

“师父他…一生清贫,守着这座破旧道观,未曾攀附任何大宗大派。他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不愿。他说,道在脚下,不在山中;心若自在,何处不是洞天?”杨帆的语气很平静,却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将这清微观,交到了我的手中。”

他收回手,转过身,看着陈雪,眼神清澈而坚定:“如今,师父仙逝未久,道观尚在,传承未绝。我若因自身伤残,便转投他派,改换门庭,固然可得一时之利,甚至可能重获力量。但如此一来,我置师父教诲于何地?置这清微观于何地?我这一脉的香火,又由谁来续?”

他摇了摇头,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力量固然重要,但有些东西,比力量更重要。人,不能忘本。”

陈雪听着他的话,看着他那双虽然失去神采却依旧清澈坚定的眼睛,心中的劝说的话再也说不出口。她忽然明白了,眼前这个看似虚弱的年轻人,骨子里有着怎样一种不容折弯的傲骨与坚持。那不是迂腐,而是一种深植于血脉、烙印于灵魂的坚守,是对师恩、对传承、对自身道路的忠诚。

这种坚持,在某些人看来或许愚蠢,但在这一刻,陈雪只觉得无比震撼,甚至心生敬意。

“我明白了,杨师傅。”陈雪轻声说道,眼神变得同样坚定,“无论您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您。”

杨帆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真正的、释然的微笑。

就在这时,道观外再次传来了那平稳的脚步声。青松道人去而复返,脸上依旧带着和煦的笑容,仿佛早已料到杨帆会有所决断。

“杨小友,思虑得如何了?”他站在殿门外,并未进来,以示尊重。

杨帆整理了一下衣袍,尽管身体虚弱,却努力挺直了脊梁,朝着殿外的青松道人,郑重地行了一个道家稽首礼。

“青松前辈厚爱,天师府美意,晚辈感激不尽,铭感五内。”杨帆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然,师恩如山,传承似海,晚辈既已拜入清微观玄诚子门下,此生便唯有此一师,此一门。背弃师门,改投他处之事,请恕晚辈……实难从命!”

最后四个字,他说得不快,却如同玉石相击,清晰坚定地回荡在道观内外。

青松道人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讶异,随即这讶异又化为更加浓郁的欣赏与一丝……惋惜。

他沉默了片刻,方才长叹一声:“唉……可惜,可惜啊!”

他连道两声可惜,目光复杂地看着杨帆:“小友之风骨气节,贫道佩服。这世间,天赋卓绝者或有之,机缘深厚者亦不罕有,但如小友这般,于绝境之中,仍能守住本心,不忘根源者,实属万中无一。”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肃然:“既然小友心意已决,贫道亦不强求。天师府的大门,依旧为你敞开。若他日小友改变主意,或是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可持此物,前往龙虎山。”

说着,他袖袍一拂,一道青光轻飘飘地飞向杨帆。杨帆伸手接住,入手是一块温润的青玉令牌,令牌正面刻着云雷纹,背面则是一个古朴的“天”字。令牌上残留着青松道人一丝醇和的气息,显然是一件信物。

“多谢前辈。”杨帆没有推辞,将令牌收起。这是对方释放的善意,也是给彼此留下的一线余地。

青松道人点了点头,最后看了杨帆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好自为之”,随即再次转身,飘然离去。这一次,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蜿蜒的山路尽头,没有再回头。

道观,再次恢复了寂静。

拒绝了天师府的招揽,意味着拒绝了那条看似最便捷的康复之路。未来的路,将更加艰难,更加渺茫。

但杨帆的心中,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澄澈。

他守住了自己的道。

力量可以失去,但风骨不可丢,师承不可忘。

他抬头,望向大殿外那片湛蓝的天空,目光坚定。

既然选择了这条更为艰难的路,那么,无论前方是万丈深渊,还是荆棘密布,他都将凭借自己的意志与智慧,一步一步,走下去。

属于他杨帆的“道”,就在脚下。